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又进球啦!”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 )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好 D. 传播快 【答案】A
【解析】【解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生活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相同 B.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D. 手机在通话时既有声波又有电磁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实际上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如电视信号,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如人通过说话交流,故C错误;
D、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用说话时发出声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A正确;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防止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6.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 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 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 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 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
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 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8.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
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 “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
的振动
C. 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 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 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 故选A.
【分析】跳舞草能随着音乐跳舞,是因为音乐响起,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节奏不同,周围空气振动不同,因而跳舞草振动不同.
9.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
A.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 B.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杀人于无形之中
C. 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 D.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答案】 C
【解析】【解答】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声波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
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凡是声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属于传递能量.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B.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
C.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
D. 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答案】 D
【解析】【解答】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时,u=2f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 物体位置 u>2f u=2f f2f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物异侧 像的大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像的性质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倒立实像 应用举例 照像机 测焦距 幻灯机 投影仪 20.下列关于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B. 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真空罩能屏蔽电磁波
C.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D.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决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光纤通讯、卫星通讯方面的知识。 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A不符合题意;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罩内只能听到很微弱的手机声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符合题意;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C不符合题意;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语言、声音和图象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交流形式;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电磁场; (4)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11.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 【答案】 C
【解析】【解答】A. 在噪声的产生处可以减弱噪声,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振动就不能工作,A不符合题意;
B. 所有的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里不现实,B不符合题意;
C.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办法可行,C符合题意;
D. 每个学生都戴防噪声耳罩来防止上课时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也听不到讲课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将所有的噪声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是不现实的 .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是在声音的传播途径中减弱了噪声;戴防噪声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同时会减弱有用的声音 .
12.对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能听到掌声 B. 声音能靠固体和气体传播而不能靠液体传播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米/秒
D. 巡道员一般是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 【答案】 D
【解析】【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解答】A、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鼓掌相互间不能听到掌声,故A错误;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B错误; C、在同种介质中,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超声波相同,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将耳朵贴在钢轨上听,能更早发现远处是否有火车驶来,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
A. “声纳”探测敌方潜艇 B. 编幅在黑夜中飞行 C. 挂在胸前的哨子 D. 手臂振动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答】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发出声波,故是声源;不选A;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发出超声波,是声源;
不选B;C、挂在胸前的哨子,没有发出哨声,不是声源;故选C;D、手臂振动发声,是声源;不选D.故选C.
14.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15.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 )
A. 28.33m/s B. 13.60m/s C. 14.78m/s D. 14.17m/s 【答案】D
【解析】【解答】由图示分析可知,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6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1=v•t1=340m/s×0.16s=54.4m;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与汽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0.12s,在这个时间内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2=v•t2=340m/s×0.12s=40.8m;故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所用的时间为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答案为:D。
【分析】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AB , 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16.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 )
A. 用超声波测定速度 B.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 利用风能发电 D.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A、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故不能用超声波测定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磁场,指南针不能使用;B不符合题意;
C、因为月球的表面是真空,没有空气,不能形成风故不能利用风能发电;C不符合题意; D、月球上的物体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即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指南针靠磁场的作用指示南北,空气的流动形成风,月球有引力,可以测质量.
1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
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1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答案为:A
【分析】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应用了转换法.
19.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声音越洪亮,声音的响度越大,但在空气中的传播的快慢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无关.(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20.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说悄悄话时,声带是不振动的
B. 超声波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 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也在振动,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正确;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是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4)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②我国家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③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高的透明板墙的主要目的是美观;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①错误;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我国电网的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50次,频率为50Hz,故②正确;
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城墙是防止汽车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两侧的居民,即通过透明的城墙阻碍声音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③错误;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故④错误;
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机械能变小,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⑤正确;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故⑥正确. 故选:C.
【分析】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②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0V.我国电网的频率为50Hz;③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的物质,属于可
再生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变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⑥分子是不停的做不规则运动的.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高速公路旁边的隔音扳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来控制噪声的 C.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答案】 A
【解析】【解答】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40m/s,A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旁的隔音板阻断了噪声的传播,B不符合题意; C.声纹锁利用音色辨别发声体,才能打开,C不符合题意; 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工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较慢,隔声是在传播途径中阻止噪声,利用音色辨别声音的不同。
24.调节手机的音量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答案】 B
【解析】【解答】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响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响度反应声音的大小,又指音量。
2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C.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有害的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害的,但不是所有的都有害,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6.希望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一点 . “大”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答案】 A
【解析】【解答】希望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一点 . 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声音的大与小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强弱,由振幅决定及距离声源的距离决定 . 故答案为:A .
【分析】声音的大小是指响度的大小 .
27.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来自安徽的两位菜农带来了他们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冬瓜的中心被挖空,土豆被做成陶笛状,胡萝卜被串成一排做成排箫…不同的瓜果吹出了不同的声音,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表演。兄弟二人用冬瓜、土豆等做成的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
A. 音色 音调 B. 音调 响度 C. 音色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
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答案为:B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8.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9.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这里的“低”主要指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振幅 D. 音色 【答案】 A
【解析】【解答】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青春期后,男生的声音变得“低沉”了,是因为说话时声带振动变慢,频率比以前低,所以是声音的音调降低了, 故答案为:A。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0.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的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之间 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