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_q--・9月・ 学术・理论 现代衾荨 对中学生排球运动员 接发球技术训练方法的探讨 王云(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13016) 摘要:排球是三大球之一,在群众中的开展具有普遍性,文章全面探讨中学生排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训练,把接发球分为基本技术和接发 球配合技术两个部分进行阐述,针对如何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控制好接发球的力量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训练方法,以期为排球训 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对本市三所中学的72名排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主要是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实地考察法、数据统计法等科研方法 进行了统计与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排球排球接发球训练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度上说明中学生对排球课余训练的支持和热爱。就运动员的级别而 1.研究对象 言,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来看,有6人达到了二级运动员水平。 1.I研究对象 1.3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接发球阵型的调查与分析 随机抽取本市一中、市二中、 前黄实验高级中学排球运动员72 排球的接发球阵型基本分为四种:5人接发球,4人接发球,3人 人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学校24人 男女生各12人。 接发球,2人接发球。我对三所中学在比赛中所运用的接发球阵型可 2.研究方法 以得出表2。 - 2.1文献资料法 表2接发球阵型比较 通过查阅有关排球运动员的接发球训练方法和通过中国知网、中 学校 5人接发球 4人接发球 3人接发球 2人接发球 国硕博论文网、中国期刊网的相关资料。查阅十多篇文献,收集了国 市一中 、/ 内外有关排球的资料,并从相关论文中进行归纳和整理,为论文的分 市二中 、/ 析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前黄实验高中 、/ 2.2实地考察法 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比赛中常用的接发球阵型是5人接发球和4 2012年4月中旬,到中学去观察排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训练方 人接发球。常州一中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在比赛中通过观察可以 法及手段,提取经验和找出不足之处。通过对市青少年排球队日常训 看出常州一中采用后排4人接发球阵式,由于增加了接球员的信心, 练中接发球训练内容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市青少年排球队发球训练 在准备接大力跳发球时不会过分紧张,当发现对手跳起轻击发球时, 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必然会做出迅速的反应 陕速向前移动。而常州二中和前黄实验高中 二、结果与分析 都采用5人接发球,通过观察可以得出其阵型使二传队员从5号位插 1.本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上时距离较长,难度较大;3号位队员接球时,不便于组成快攻战术, 1.1本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身高现状 不利于队员之间的快速换位,中间地带较多,配合不默契时容易互相 在调查的3所中学排球运动中,其中男运动员36名,女运动员 干扰。因此,在以后的比赛中可以多采用4人接发球阵型。 36名;男运动员的年龄跨度为3岁左右,女运动员的年龄跨度亦为3 1.4本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的调查与分析 岁左右。男运动员身高在180cm以上的有16人,占男运动员总数的 表3前排运动员接发球站位情况 36.7%;身高190cm以上的运动员有2人,年龄在2—4岁之间,占男 3米线以内 3米线外1米以内 3米线外1米以外 运动员总数的6.7%;女运动员在170cm以上的有14人,占女运动员 市一中 、/ 总数的46.7%,身高175cm以上的运动员有6人,年龄在3_5岁, 市二中 、/ 占女运动员的总数的20%,其中180cm的有1人。在世界排坛俄罗 前黄实验高中 、/ 斯、巴西、古巴等等世界强国的队员都是人高马大,只有高个子球员 才可能有网前优势,因此,身高因素是成为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一个重 通过调查可以从表3中可以看出:本市三所中学生排球运动队前 排运动员接发球的站位都站在3米线以内,但是通过比赛可以看出对 要的因素。 于来球的判断和落点的取位与分工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按二三 1.2本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参训年限和运动级别 阵式站位后,前后排必须有明确分工。前排队员,站在三米线左右 表1 常州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参训年限 (可以跨在三米线上)各负责左右前半区的来球,凡对自己头部以下 参训年限 3年以上 5年以上 7年以上 9正 的来球,不论传或垫,均由该二人负责。这样前排二人可控制落点在 市一中 20 9 2 1 五米半线之前的来球。后排三人跨站在七米线上(注意越位),重点 市二中 16 4 O 0 负责弧度高、速度快的来球。 前黄实验高中 20 7 l 0 在调查的本市中学生72名排球运动员中,有13人在加罚球准备 从调查的三所学校来看,很多学生都是从初中甚至从小学都开始 姿势时重心在后脚,也就是重心后移;有14人重心在后脚,重心后 排球的训练。中小学时期的训练是多年训练中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必 移;有34人重心在两脚之间。准备姿势是两脚前后左右分开,重心 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通过表1可以看出:练习3年以上的运动员达 放在两脚之间并适当前倾这样既便于前后移动,又便于左右移动,这 到83.3%;5年以上的达到66.6%;7年以上的达到5%,在一定程 种准备办法,既有利于移动,又有利于重心稳定,作到移动时的重心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lON 141 教学研究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多种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析 施伶俐(安徽新华学院药学院230088) 摘要: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技能性,但知识零散,枯燥,容易混淆。教学实践探索中发 现,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 药物制剂技术系指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的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药物制剂技术的学科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研究 术,是药剂学理论在药品生产制备过程中的体现和应用,是药学高等 工作实践,借鉴同行教学改革的经验,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专科相关专业重要的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 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现将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可以应用的教学方 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药物制剂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零散,容易混 1.项目教学法 淆,内容枯燥,学生难以系统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并不好…。 项目教学法是将整个教学内容项目化,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 与接球时重心统一。如果再配合二三阵式的站位方法.就能取得更为 针对这些问题,中学生排球运动员面向二传的接发球技术稳定性 理想的效果。 导致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准备姿势不正确、判断不准确、用力不合理等 1.5本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接发球的判断调查与分析 因素。因此,在接发球准备姿势要正确.要准确判断对方发球的左右 表5 三所中学排球运动员发球方式情况 方向、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前后距离,然后迅速移动脚步对准来球 发球方式 助跑跳 正面上 侧身勾 方向去主动接球。判断准确是接发球的重要环节。垫球的用力大小与 起发球 手发球 手发球 来球的力量成反比,与垫出球的距离成正比。根据对方发球力量的轻 常州一中 l0人 6人 6人 重缓急合理用力是保证接发球质量的关键所在。 常州二中 5人 13人 4人 三、结论与建议 前黄实验高中 1O人 9人 3人 1.结论 表6学生比赛中接发球情况统计表 1.1中学生排球队多采用5人接发球,不便于组成快攻战术,不 技术类型 次数 比例 利于队员之问的快速换位,中间地带较多,配合不默契时容易互相 一传到位 122 48% 于扰。 一传不到位 130 52% 1.2排球运动员前排接发球站位多采取3线内,这种站位对于来 通过表5可以看出:三所中学的72名排球运动员中有25人是运 球的判断和落点的取位与分工都不能很好的完成。 用助跑跳起发球,与扣球类似,力量大,速度快,j二旋,落点大部分 1.3运动员对球的方向、路线、角度、力量、速度、性能掌握不 集中在端线前两米,边线内一米的后排中部区域。跳起大力发球男子 够好,因此导致了一传的不到位。 2.建议 采用较多,女子采用这种技术的人较少但有人在用。在三所高校排球 队之间进行的友谊赛中,进行了战术统计表,通过表6可以看出:运 2.1在以后的排球比赛中多采用4人接发球阵型,这样有利于一 攻战术的配合。 动员的接发球战术意识比较薄弱,在统计的l0场比赛中一传不到位 130次,一传到位122次。在比赛中不同的排球战术需要垫出不同的 2.2按二三阵式站位后,前后排必须有明确分工。前排队员,站 接球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接发球战术意识,而在比赛中一 存二三米线左右(可以跨在三米线上)各负责左右前半区的来球,凡对 传能力的好坏决定了本队组织进攻机会的多少。 自己头部以下的来球,不论传或垫,均由该二人负责。这样前排二人 1.6本市中学生排球运动员面向二传的接发球技术稳定性的调查 可控制落点在五米半线之前的来球。 与分析 2.3在平时的训练课中一定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加强整体配合, 表7 常州市中学生排球运动队各位置接发球给二传的情况 使一攻战术系统得到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位置 1号 3号 4号 5号 6号 常州一中 l0/4 10/8 10/9 1O/3 10/8 [1]赵强.男子排球比赛中发球与一攻现状分析[J].山东体 育科技,1997,(1). 常州二中 10/3 10/6 10/8 10/3 1O/6 [2]尹洪满.排球比赛进攻系统和接发球进攻系统分竞赛过程得 前黄实验高中 10/3 lO/7 10/8 l0/3 10/8 失分规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134—142). 百分比 36.7% 70% 83.3% 3O% 73.3% [3]连道明.我国男排优秀自由防守队员的接发球、防守效果分 在进行实地调查中,我做了一个实验:让每个排球队中各位置的 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 队员接发球10次,统计出一传到位的次数,可以得出表7的数据,通 [4]范佳音.男子排球比赛中发球与一攻现状分析[J].北京 过数据可以看出,在l号位和5号位的队员一传的到位率很低。其原 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3—119). 因可能是由于对方队员采用助跑跳起发球,球的方向、路线、角度、 力量、速度、性能都不易掌握,因此导致了一传的不到位。 142 现代企业教育 M0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