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投资环境现状分析
上海,作为中国沿海相对最为发达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港口、贸易,科技,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城市之一。在多年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上海逐步完善其投资环境,为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各种因素都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比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
对于上海而言,其投资环境具有许多无可匹敌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上海地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是良好的江海港口。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增强了上海对外资的吸引力。
2、优良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环保的城市建设。上海港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运和贸易联系。08年货物吞吐量5.82亿吨,同比增长3.6%,保持世界第一。两个国际机场08年完成航班起降45万余架次,同比增加2.36%,上海还拥有中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建设枢纽型、功能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466亿元,同比增长30.3%。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上海积极推动环保建设,以落实污染减排为核心,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366.12亿元,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3、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上海拥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上海目前的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提升制造业
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世博会筹办工作的加快,上海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备、投资机会更多。
4、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投入。至2008年末,全市共有53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毕业研究生2.39万人。上海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11亿元,相当于全市GDP2.6%,共取得科技成果2396项。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030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5、良好可靠的服务环境。如今,外商在上海可以得到各类商务便利,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各大投资性公司、基金公司、外资银行入驻上海,提供了良好融资便利。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2008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9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增强,同时保险业平稳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6、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性大都市。上海文化、新闻等传媒事业日益繁荣,广播电视日益丰富,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7、上海的开发区和浦东开发开放。上海通过国家核准划定范围的开发区共有41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5个,市级开发区26个。
与此同时,上海的现有投资环境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服务型建设仍出于“初级阶段”、企业办理相关行政手续比较繁杂。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接受调查的外资企业认为,影响上海投资环境国际竞争力的最大问题是商务成本过高(占54.5%)、法律规章不健全(占43.2%)及透明度不够(占41.3%)。此外,上海劳动成本较高。造成劳动成本较高的原因是历史上形成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和生活费用较高,而外资企业消化商
务成本的能力,已经成为它们能否提高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之一。具体上看:
1.上海市场经济的法律规章方面缺乏完整性、规范程度市场经济整体法律制度建设缓慢的束缚,即使通过地方的特殊处理可以创造性规避某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制度效率的丧失。
2. 尽管上海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也出台了很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措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内地与外资企业“非国民待遇”问题。
3.上海金融结构不够完善而且金融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4.从上海港经济地位来看,上海更多地是适应长江三角洲的贸易需求而发展成为该地区的船运中心。
因此,要进一步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要给企业营造宽松的环境,管理不宜过宽;但与此同时,法律环境却要严谨,特别是对于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来说,只有法律法规与国际法接轨,外资企业才更愿意来上海发展。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援助”应当分类。要关注大企业,特别是要关心技术含量高、在某领域中影响大的企业,发挥其带动产业升级的作用;而对中小企业,则应重视其在吸纳人员就业、上缴税收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切实解决人民币升值、各种成本上升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改善人才引进机制,创造利于人才落户上海的引进通道和环境。上海区域优势明显,但区域金融地位的定位上要显得务实和明确些。上海要首先成为区域性的生产服务性金融中心,才能向国际性金融中心转变。同时,上海市应该加大力度建立社会个人信用征集、管理、使用以及监督等体系的建立,规范市场滥用信用,甚至是破坏信用的行为,建立完善的契约性社会。
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上海应该进一步注重改善职能,应该从服务、责任和法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努力,因为本身职能的改变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同时,我认为上海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向兄弟省市学习,并且结合上海的情况,注意从优惠逐渐向发挥上海的综合环境优势来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进一步提高的办事效率。
综上,在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建设中,应当取长补短,进一步改善上海投资环境,为上海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