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I N S I G H T教育教学
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对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教学的启示
文_吕英娜
摘要:听力理解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重点及难点,国语言时,提出了语境概念,同时,他将语境分为分为口头的与书写的,书写的又可分为是写给别人文章将Halliday的语域理论引入四级听力教学,并阐述了如何通过语域三变量即语场、语旨、语式的分析来预测听力语篇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听力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四级通过率。
关键词:语域理论;预测功能;大学英语四级听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未来工作生活的需要,当今的学生更注重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传统的纯粹讲解字、词、句和语法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英语的教学需求。同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为完成教育部的教学改革木匾,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新时期的有效英语人才,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英语综合性能力的培育。在整个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目标也与韩礼德(M.A.K. Halliday)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具有一致性。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而不仅仅是研究其结构。韩氏的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培养语域意识的重要性,使语言习得者达到对不同的语域有着透彻的理解的目的。因此,将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韩礼德的语域理论概述1、语域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语域理论,其起源于英国的“语境主义”,并最终由英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Halliday完成。在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少学者都对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先,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在20世纪30年代研究南太平洋岛
138
了三种,即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话语语境(Context of utterance)以及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后来,弗斯(Firth)把语境概念发展为”语义存在于语境“的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学者Halliday又继承了弗斯的语境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于80年代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语域理论体系----一种更加精细,更为全面的从语言情景解释语言的理论。
2、语域理论的内容分析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指为了满足不同的交际需要,我们所用的语言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语言变体,这些变体所形成的范畴就成为语域。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域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而Halliday在他的系统语法里给出了较为清晰和实用的意义,他(1976:22)认为:”语域是由多种情景特征--语场(field)、语式(mode)和语旨(tenor)相关联的语言特征组成的。”
语场其实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所发生的事情,亦或者说是话语参与人员正在进行的活动。其包括了谈话内容、说话人的目的,以及说话主题等。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根据话题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词汇及语法结构来组织语言,从而表达不同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语场重要作用,其决定了交际的性质,构成话语的范围,并且影响了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对话语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另外,由于语场的不同,话语形式也会存在相应的差异,包括时间的、篇幅的需要、感情因素等都会存在相应的不同。
语式(mode)是指在语言交际中的语言交际渠道,以及语言所需达到的功能,其包括了修辞方式的使用。语式影响着主谓结构和衔接手段,通过语言的语篇功能来体现。日常交际中,人们在谈论不同的话题时,一般会用不同风格的话语。例如,新闻报道类文章与科技文章,都要求其内容的客观性,因此在此类文章中一般不会有过多的感情色彩词汇运用,其句子结构也会尽量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而幽默小品中表演者用的是滑稽幽默的口语,所用词汇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句式会比较随意。同时,语式可细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类,而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还能进行进一步细化。根据交际目的不同,可分为安慰性的、劝说性的、解释性的以及煽动性的这几类;而根据交际渠道和媒介的不同,语式可
看的与写给自己看的。
语旨(tenor)主要是指,交际过程中参与者双方的的社会关系。由于交际过程中的参与者双方,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及角色定位,其交际过程中就会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以不同的话语来实现交际的目的。师生之间、家人之间、医生病人之间,普通相识和好友之间等等,其交际都会选择不同的语言来进行交流。而且,关系越亲密的参与双方,往往交流话语的正式程度就越低;相反若参与交流双方关系越疏远,则选用的话语往往就越正式。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会根据自身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及角色定位,交流的目的等,进行交际方式的选择,并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构建适当的语言词汇体系,从而最大程度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
在一个语言交际环境中,通常都会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特征,它们都对此交际环境中的言语选择具有很大影响。在交际过程中,此三个变量相互依存,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3、语域的功能分析
语域的功能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预测功能,二是反映文化的功能。由上述分析得知,一个语言交际场景中,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量,会影响交际场景中的语言使用。因此,通过语域特征进行分析,就能对交际者的谈话内容及谈话方式进行合理的判断。Halliday的语域理论下,我们可以根据其理论体系进行相应的预测工作。不仅能预测语篇,即预测在这一语境中供交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预测语篇的整体结构,及其中的词汇和语法类型;另外,还能根据语篇来推测产生此语篇的相应语境。预测功能是语域的两大功能之一,Halliday说过:“语域这个概念是预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知道语境,知道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就可以预测出大部分所用的语言,而且这种预测很可能是正确的。”(Halliday,2000:48)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教学中,合理运用语域的预测功能,对指导学生提高对语篇和语境的分析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语域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英语课堂听力教学现状及现存问题虽然目前很多地方强调素质教育,但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许多中学教师往往更习惯于进行应
试化的教学,这也导致了其教学中更加重视句法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语感、语调的培养则选择了忽略。追求升学率成为了主流,也因此多数学生整天都被堆积如山的习题压得喘不过起来,根本没有机会练习口语和听力,这就造成了典型的哑巴英语现象。条件稍好的中学每天尚能保证一定时间的听力训练,但训练内容单一,大多是针对高考题目的针对性训练,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条件差的中学连基本的听力训练设备都没有,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了。而进入大学以后,教学目标更偏重听说等综合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口语和听力训练,由于练习的机会少,部分学生出现了既听不懂更说不出的尴尬。而对于语域,多数同学根本没有相应的概念,在实际的英语交际中,他们既不懂得根据语境和交际对象来进行语言的表达,也难以区分书面语与口语、正式体和非正式体之间的关系,这些都阻碍了其口语能力的发展,也无法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应教学要求。
听力理解部分对大部分考生来说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一个难点。随着2007年大学英语四级改革,听力理解部分的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35%,凸显了听力的重要性。然而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经过测试,多数学生的听力理解部分失分严重,他们觉得很难听懂,更不懂如何做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缺乏练习和听力技巧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四级听力理解的题型和难度与高中的英语听力之间存在较大的跨度,我们知道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中,所有的问题没有在试卷上给出,需要学生从听力材料中快速听懂所问的问题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而且除了最后一部分复合式听写是播放三遍外,其它部分只播放一遍。而在高中听力考试中,除了短对话部分,其它部分的听力材料播放两遍,并且所问的问题在试卷上已经给出。鉴于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积极预测、筛选、总结,以便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2、课堂设计与实施
四级考试的听力理解特点是题量大、题型多、语速快,很多学生做题时往往不知所措,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得分率自然不高。教师在进行听力部分的教学前,应改变传统的什么都不讲直接放录音的方式,应该引导学生“读题”,即根据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获取相关的信息,预测即将听到的语篇的主题,使学生在听之前对将要听到的内容有大
致的了解,即对语域三变量之一的语场的有效掌握;其次,在听力教学中应注重语域特征,启发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的信息,如对话谈论的主题,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所用的语气和态度及听力素材中的词汇在给定语境中的意义,以上要点往往也是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试题中的考试重点;此外,教师应该适当的启发学生对听力试题中对词汇信息、文本信息的把握,引导学生将听力内容与大脑存储信息相联系,从而在整体上全面理解和掌握听力材料的内容。四级听力教学,其主要应培养学生捕捉信息、预测信息以获取信息主旨的能力。而将韩礼德语域理论的预测功能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相应语篇的分析,提升其英语听力水平。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语域的三个变量进行细化性的教学,并引导学生从听力题目中,对材料进行反向预测。对给定的四个选项进行预测,能分析出即将听到的语篇可能包含的信息内容,这对听力过程中加速学生理解,需找语篇主旨都有很大益处。在实践中,可通过语旨可对说话者的身份及关系进行预测,可根据语式对听力材料中的交际渠道进行预测。进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笔者将语域理论运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表示其英语听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听力试题的解答也变得更加容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对于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教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启发。通过相应教学实践证明,将语域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从传统的对语篇中的词汇和语法的识别到强调语域分析对听力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语域中的预测功能,学生可对听力试题的选项进行语域分析,进而推测可能听到的语篇,对实际听力中,交际场景下的说话及听话的关系以及交际意图,具有重要的辅助理解意义,对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学会使用得体的语言和相应的交际策略与他人进行更加有效的交流,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作者单位:湖北商贸学院)
作者简介:吕英娜,女,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
教育教学读天I N S I G H T下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mold,1985
[2]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an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Halliday,M.A.K.and Hasan,R.Cohen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6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编.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5]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贺文丽,功能语篇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2(4)28-31
[8]张德禄,李艳.语境理论与视听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