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语文园地四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语文园地四

来源:99网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语文要素】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难点]

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学习用“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段落大意,把握关键语句的不同位置。(重点)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思考。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2.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1)(课件出示《花钟》第2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2)这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是第一句话,它不能帮助我们直接概括出大意,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句话的提示来概括,即“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3.关键语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

(1)(课件出示《花钟》第1自然段)说说哪句话可以直接概括段意。(第2句话) (2)(课件出示《小虾》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一段话的中心句。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段话。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话,互相交流,分析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两个例

子都是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

2.教师小结: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3.回忆相关经历,仿照例子练写,教师个别辅导。 4.班级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运用。(重点) 2.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难点)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1.课件出示病句。小组交流,进行修改。

①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两个”和“英国援建的”词序颠倒,意思混乱。)

②明天,三年级全体去看电影。(成分残缺,不是“三年级全体”,而是“三年级全体同学”。)

③我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过去”和“往”意思重复,去掉一个。) 2.认识修改符号。(课件出示本次要求掌握的“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的图片)

① ② ③

3.师生共同研读课本上修改的一段话,总结修改病句的方法:增成分残缺的;删意思重复的;换用词不当的;调词序颠倒的。

4.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记住所学的修改符号,准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学习“日积月累”

1.学习生字,准确朗读。

(1)课件出示古诗。(带有节奏划分的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字音,学习生字。 2.简单理解,把握感情。 (1)课件出示重要词语注释。

(2)欣赏图片或课文插图。小组交流,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全班交流,出示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雨,

河水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面上。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我放手把教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思考、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次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双手,就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