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方程的棵求方法 ■信宜市西江中学数 学 有 数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最基本、最重要的 课题之一,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这类 题目把基本知识、方法技巧、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 力融于一体,因而也是历届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 一.王位高 分析I由已知“lM l+l 于定长(大于l l=4”,联想到椭圆 的定义, “平面上到两个定点 , 的距离的和等 1)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可求得动 点M的轨迹方程. 下面介绍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 解析i由椭圆的定义知点M的轨迹是以 (一l,0), (1,o)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设其方程为 _+ a- ' 法; (2)定义法; (3)代入法; (4)参数法; (5)交轨法,供同学们在复习解析几何的时候参考. 一、直接法 {= =1(a>b>O),贝0 a=2,c=l,6= 一c =4—1=3,故点 0 直接法就是将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或者等量关系 M的轨迹方程为莩+车=1. q- j 直接坐标化,列出等式进而化简即得动点轨迹方程 1点评{利用定义法求解轨迹方程时,必须对基本 曲线的定义十分熟悉,解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l例1I已知两定点A(一£,0)和B(t,0), >0,5为 一动点,SA与船两直线的斜率乘积为了1,求动点S 的轨迹方程. 三、代入法 代入法又称转移法或相关点法.如果点P的运动 J分析I设动点为S(x, ),由题意,依照点S满足的 轨迹或所在曲线已知,而点Q与点P之间的坐标又 可以建立某种关系,则借助点P的轨迹可以得到点Q 的轨迹. 条件,可列出等量关系式 直线SB的斜率 上‘寺= ・ I~解析l 设s( ,Y),直线刚的斜率K =— 』【 J、 ≠ ), ( ≠f), I例3l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 上 异于坐标原点0的两不同动点A、B满足A0上BO (如下图),求△AOB的重心G(即三角形三条中线 由题意,得 —l—f J ‘寺 一 ( ≠ ), 经整理,得等 =1( ≠+f). }点评I直接法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最常用也是最 基本的方法之一.它的基本步骤是:(1)建系;(2)设点; (3)列式;(4)代换;(5)化简;(6)证明. A L r 0 二、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曲线的定义(如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等),可根据定义直接探 求. 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本题可利用代入法求动点G的轨迹方程, 要求G的轨迹方程可由重心G的坐标公式建立轨迹 方程. 设AAOB的重心为G( ,y) ( y。),B(x , 例2I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一1,0), 点 (一1,0),动点 满足条件l I+1MF2 I=4,求 动点M的轨迹方程. 14 Yz),则 一一 一 1)1= 2_k,.’.y=x 叫. 又‘.’P点在Y轴的右侧,.。.x>0. ‘.。A0上曰0,.‘.k ・kos=-I,即 1 2+,,l =一1…(2) 又‘.‘x=k,k>2或k<0,.‘.x>2,.’.轨迹c的方程 为y=x2-x(x>2). 又点A,B在抛物线上,有yl ,y2=x ,代入(2), 化简得XI ̄2:--1,.・.y=且 =丁1( 2 帆 2)= [( -慨:) 一 2XlX21=丁1×(3 ) + :3 2+ 所以重心为G的轨迹方 ,}点评l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要注意合理选择参数, 作参数的量通常是直线斜率,动点的坐标等. 五、交轨法 若动点是两曲线的交点.可以通过这两曲线的方 程为y=3xZ+ . 1点评l对某些较复杂的轨迹方程问题,可先确定 一程直接求出交线的方程,即为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个较易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 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例5】已知常数a>0在矩形ABCD中,AB=4, BC=4a,0为AB的中点,点E、F、G分别在BC、 四、参数法 若动点的坐标( ,Y)中的 ,Y分别随另一变 CD、DA上移动,且器= = ,P为GE与 OF的交点(如下图),求点P的轨迹方程. 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以这个变量为参数,建立 轨迹的参数方程. 1例4j已知直线1过点 (1,0),与抛物线 = 交于A、B两点,0为坐标原点,点P在 Y轴的右侧 且满足 = + ,求P点的轨迹C的方程. J y 3f2=2r A 0 曰 1分析 点P为直线GE与OF的交点,点P随着直 r 0 M 数学有数 线GE与OF运动而变化,并且有 = = }, 故可设参数 =器= = },并用它表示直线GE , ; 与DF的方程. 1分析{点P随着A、曰两点的变化而变化,而A、 为抛物线上的动点,点P与A、 的直接关系不明 显,因此需引人参数(直线f斜率).先将动点P的 坐标 、Y用其他相关的量表示出来,然后再消掉这 些量,从而就建立了关于 、Y的关系式. 1解析i由题意有A(一2,0),B(2,0),C(2,4a), D( 4。),设 = :等= ≤ ), 由此有E(2,4ak),F(2—4k,4a),G(-2,4nI4 ). 直线OF的方程为:2ax+(2k一1)y=O, ① 1解析I直线z与 轴垂直时与抛物线交于一点, 不满足题意. 直线GE的方程为:一a(2k一1)x+y一2a=0. ② 从①②中消去参数k,得点P( ,y)满足方程 设直线f的方程为y=k( 一1),把y=k(x-1)代入 抛物线x2=2y,得x2-2kx+2k=O. 设两交点为A( Y )、B( y2), 则Xl帆2=2k, 2=2 ,△=4kZ-8k>O ̄k>2或k<0. 2a=x2+ya-2ay=O,整理得午+ 2 =1(y≠0). 翮用交轨法求动点轨迹方程时,不一定要求 设P( ,y),. ̄lJ--oY=(x,y),oT=( ,Y.), -( ,y2), 出交点坐标,只要能消掉参数,得出交点的两个坐标 间的关系即可. .・ : + , 责任编校徐国坚 高中2008年第{{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