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导学案
课题 野草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文,我发现不认识的字有
2、易写错的字词有
3、易读错的字
4、我能正确读写
“超越、坚韧、韧性、顽强不屈、能屈能伸、掀翻、弹性、磨炼、傲然”。等词语。 课堂练习
一、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骨骼( ) 纷纭( ) 解剖( ) 韧性( ) 土壤( ) 瓦砾( ) 一瞬间( )
二、课文作者我知道:
夏衍:文学家、文艺评论家。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野草》一文写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1937 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 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反动派的不抵抗,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散文《野草》。它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它对激发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你能说出下列词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吗?
纷纭: 致密: 磨炼: 解剖: 坚韧: 顽强不屈: 傲然:
四、比一比,组词:
炼( ) 韧( ) 傲( )练( ) 仞( ) 遨( )
五、 初读本文,你的问题是:
壤( ) 攘( )
六年级语文科下册《野草》第2课时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而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法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在和谐、宽松的小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习惯和能力。 【复习旧知】课堂练习 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1.骨骼( ) 纷纭( ) 解剖( ) 韧性( ) 瓦砾( ) 一瞬间( ) 2.我能正确读写:超越、坚韧、韧性、能屈能伸、掀翻、弹性、磨炼、傲然 【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① 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
② 从课文中描述的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生长历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老师指导讨论: ①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②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
【当堂检测】
一、关联词语填空。 (1)( )他刚满4岁,( )已经懂得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了。 (2)( )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我们的生活( )会有意义。 (3)( )遇到什么情况,他( )能对付。 (4)( )狐狸很狡猾,( )尾巴毕竟藏不住。 (5)( )你答应人家,( )一定要办到。 (6)( )托人带信去,( )立即打个电话告诉他。 (7)( )钢板多厚、多硬,激光( )能轻而易举的切割它。 (8)( )生命存在,这种力( )要显现。 (9)( )上面的石块如何重,它( )能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10)( )这种坚韧的草,( )可以傲然的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二、回答问题:从野草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