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五: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读懂例文,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能继续仔细观察一只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习作交流之后,能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学习心得。 4.品味观察的乐趣,交流分享的快乐,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读懂例文,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2.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按一定顺序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
2.指导学生能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学习心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事物的奥秘,享受到观察的乐趣。
2.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你知道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呢? 生:我们可以用眼睛看。 师:看什么呢?
生:看形状、颜色、大小……
3.(小结)其实,孩子们,我们观察一种事物,要发现它的特点,不光要看、摸、闻、尝,还要充分的发挥想象,谁最会观察,最会想象,谁就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二、写法指导
1.生自由观看课本上的图画,想一想,这些事物或场景你都见过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你们在学习或生活中,有哪些观察中的新发现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哪一次印象最深?
4.小组合作,说一说,并填写观察表。
(1)小组内交流观察表,看看谁的发现最多?谁的发现最新奇?谁最有思想?
(2)同学的发现给了你哪些启发?你有类似的发现吗?继续补充填表。 5.捕捉素材。
(1)在这么多的发现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是哪一个发现?或者是观察过程中哪一件事最有趣?选中三个材料打上∨。
再斟酌,在三个材料中,你最最想表达的是哪个材料?选中一个注上★ 同桌交流:说出观察中最吸引你的地方,请同学评价帮助。 6.全班练说,师生指导。
(1)选派同学说话:观察中最吸引你的地方?
(2)师生倾听,及时指导:①说得好的地方;②一点建议;③教师及时给予
语言材料、表达技巧的指导、引领。
三、自由习作
1.学生自由习作。
2.写完以后小声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把你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你的观察所得。
2.成员进行点评,看看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观察得是否细致,有没有更好的写法,哪些地方可以修改、补充。
3.自己修改习作。 二、全班交流评改
1.请小组派代表读给大家听,看看谁能猜出来。
小组代表朗读片段,其他人边听边想:仔细听,看看是否观察细致了。 2.选择1—2篇例文,实物投影呈现片段,边读边改:认真想,你能提些建议,帮助他描写得更准确吗?
3.集体修改。
4.交流习作之后,试着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 三、再次修改
1.看自己的习作,根据所学经验,再次进行修改。 2.誊写作文。
习作例文:
天空的表情
你们观察过天空的表情吗?如果有,你一定知道天空的表情是多么丰富多彩、瞬息万变吧!
阳光明媚的日子,那就是天空灿烂的笑脸。天空碧蓝碧蓝的脸庞,好似一块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那是天空在向你微笑,让人看了心情感到特别愉快。天空也有好朋友的,白云是天空的妹妹,每天与天空玩耍,累了就躺在天空那庞大的胸怀。小鸟也是天空的好友,每天清晨,唱着欢乐的歌曲,为天空演奏美妙的歌曲。太阳更是天空的老朋友,每天从东方升起,和天空谈心,再从西方回家。因为友谊像糖果般甜蜜,所以阳光明媚的日子,就是天空灿烂的笑脸。
阴雨绵绵的时候,那是天空苦闷的表情。也许是工厂排放的黑烟,呛到了天空那湛蓝的脸庞;也许是伐木工将森林砍光,让那些小鸟、兔子、熊……动物失去了自己美好的家园;也许是人们乱扔垃圾,制造了一座座垃圾山,让自己的邻居——大地苦恼……这些都会让天空苦闷。
当暴风骤雨时,那是天空愤怒的表情。看,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滂沱大雨,那是天空代替大自然惩罚人类。
天空的表情真是瞬息万变。当然我们也要保护大自然,比如植树造林,保护动物,不随地乱扔垃圾……让我们一起与天空共同快乐。
板书设计:
习作四: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自然美景 观察 叙述 动物植物 细致 有条理 要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讲评课,我注意把讲评和学生修改作文结合起来,拓展了习作讲评的功能,有利于学生习作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中观察喜欢的事物,选取它的突出特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写出突出特点,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的培养。还要让学生自读习作例文,通过朗读感知,从文中发现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再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让学生深入感悟观察的方法。在两篇例文的赏析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倾听,善于归纳,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最后课堂总结谈收获,引导学生围绕观察感受分享心得,让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观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