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91 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 彭英姿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起点,以发展生命、完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和意义为宗旨的教育。高职学生 因对生命价值认识的肤浅,在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尤其必要和迫切。笔者通过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提出了高职 院校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9)04.0091—0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 一种自卑心理。 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 (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差,觉得人生灰暗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 当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与进入其他高校的同 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人为 学比较,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自卑是 本”的最根本之处就在于对生命的关怀。作为扩招 阻碍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首要因素。调查显示,高 之后蓬勃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因为学制短,教育更 职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但也有22.75%的 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各种谋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学生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一般;有2.57%的学生和周 忽略了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近年来,自杀、他杀 围同学的关系有些紧张,经常影响自己的情绪。自 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屡见不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 卑心理容易使人孤立、离群,抑制人的自信心的正常 与我们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忽视对学生生命 发挥。很多人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想封闭起来,不 的关注,忽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无关系。痛定思 轻易表现,出现闭锁心理,阻碍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 痛,生命教育刻不容缓,生命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 (三)情感迷茫不定,缺少幸福感 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22 一、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岁。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上也发生了急剧变化。 来到高职的学生因为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还常 有不少同学,远离故乡,倍感孤单,高中阶段由于高 常伴随有自卑、厌学、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所以他 考压力,忽略了对异性的交往,进入高校后就可能出 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认同远远不及普通大学生, 现一种情感的进发。也有不少学生,家庭经济拮据, 具体体现为: 为满足所谓男女朋友的要求及自尊,往往打肿脸充 (一)自卑感强,对待生活漠然 胖子,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由于高职生们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与一些学生的理想相去甚 对未来的发展倍感压力,在自己命运未卜的情况下, 远,内心充满挫折感。目前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 在对家人强烈的自责情绪影响下,更多的人在内心 程度还不高,绝大部分专科层次的学生,就业与升学 中产生了迷茫、困惑、冲动、自闭、自卑、焦虑等等多 深造的空间都有较多局限,更促进了他们的失落感。 种矛盾的组合,很难找到大学生活的幸福感觉。 另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成绩不理想,平时 (四)就业压力大,对人生倍感迷惘 就自信心不足,进入高职后,总觉得学校不如同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高职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 同学的好,自卑和抵触情绪较先前更加强烈,学校、 力。当职业选择成了急迫而不可逃避的现实时,他 社会和家长对其期望值又相对较低,自然导致他们 们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幸福还是陷阱? 收稿日期:2009・07-14 作者简介:彭英姿(1971一),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彭英姿: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 第4期 有调查显示,41%的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前程感到担 忧”,28.9%的学生“还没有想过未来的规划”。可 以看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能否找到 称心的工作信心不足。究其原因,许多高职学生对 目前的市场调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尚 未适应,加之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得本无优势而 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上困难重重,倍感个人 在学生间开展生命教育是一个实际有效的方式。现 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比较注重政治知识的积 累及政治素质的提高,而欠缺情感教育,因此学生反 映内容比较空洞。笔者认为如果将生命教育融人到 “两课”体系中,则会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关注,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专业课 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将生命教育开设为选修课,通过 前途渺茫。 二、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师生的生命意识 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应当从关爱师生的生命开 始。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找回生 命成就感,帮助他们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同时,找到合 理的生存生活方式;教育学生彰显个体生命的多样 性、独特性,在教育过程中肯定自我,掌握命运;培养 学生的生命和谐意识,努力促进个人身心、个人与他 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关注学 生生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教师与学生都生 活在教育的“生命场”中,要想获得各自生命的全面 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就必须依赖教育活动中 两个生命主体间的交往和互动、理解和支持,就必须 依赖对教育活动中两个生命主体关注的对等性。教 师对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尊 重,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生命教育意识 不强的教师如何培养尊重生命的学生?教师只有真 正感受到学校、社会等对他们无微不至关怀、包容和 理解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份关怀、包容和理 解加倍地传递给学生。所以我们在要求教师具备良 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个人魅力的同 时,也必须给教师们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足够的 发展空间,让教师们充分体会到教育的幸福。只有 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才能感觉到真实,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达到 教育的目的。 (二)纳入教育体系,灵活设置生命教育课程和 课时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础。为生命教育设置专门的 科目和课时,可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生命知识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生命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生命及其意 义,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尊重生命。的生 命教育已趋成熟,就是因为各大学纷纷开设生 命教育课程。本科院校四年学制有充足的时间可以 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高职院校相对学制短,安 排相当紧凑。如果再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则会加 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生命教 育融入到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中,以此为平台, 选修和必修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不 同学科相互渗透的方式,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大学 课堂。 (三)创建轻松和谐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 实践活动 打造人文校园,创造尊重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开 展生命教育的良好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在和谐的校 园文化和精神氛围中,得到积极、健康、高尚的精神 熏陶,才能形成不断的、正面的生命体验,才能感受 到美好人性的呼唤,才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 地实践人生理想。高职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 管理观念,强化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重视每一 位老师、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 中,真正的实现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补 充。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热衷于参加各 种社团活动、课外活动。我们可根据大学生这一特 点,通过班团活动、节日、心理健康活动、仪式教育、 入学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 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 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乔丹,杨淑珍.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探究与思考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2]王瑞雪.面对当今高职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J]. 前沿,2007(12). [3]费 琦,杨玉波.浅析高校生命教育平台的构建——大学 生自杀现象引发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16). [4]盛海勇.生命教育——电大全日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 探[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5]刘 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调适[J].北方 经贸,2004(1). [6]孔庆蓉.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3). [7]石俊莉、邵长梅.高职院校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西部科 技,2006(35). [8]王清宣.高职生人际关系不良的成因与对策[J].滁州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9]张西平,宋子玉.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与对策[J].十堰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