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抗滑桩施工图设计说明

抗滑桩施工图设计说明

来源:99网


目 录

序图号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设计总说明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 1-1横剖面 2-2横剖面 3-3横剖面 4-4横剖面 1.5×2M抗滑桩桩身大样及配筋图 1.5×2M抗滑桩锁口及护壁大样图 1.7×2M抗滑桩桩身大样及配筋图 1.7×2M抗滑桩锁口及护壁大样图 预应力锚索施工大样图 桩间板、冠梁及水沟大样图 图 名 --市兴厦小区边坡治理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市麒麟山兴厦小区位于市市区内,由市兴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根据规划该小区A栋住宅为地下一层,地上16层,高约51m,目前,小区已经建成。

A栋住宅西侧紧邻一高约3-4米的边坡挡墙,边坡上部为市福利总厂住宅楼(七层)。

住宅楼纵墙距离东侧边坡坡肩边缘2-3米,围墙即置于坡肩边缘线上;与坡脚新建的A栋住宅平距20-30米,上下两栋楼房室外地坪高差约为9米。边坡现状总体坡度由南向北变化于20-60°之间(坡比1:2.5-1:0.6),即南缓北陡。 A栋住宅16层大楼距边坡坡脚约7-8m,于2007年7月底动工,开挖基坑深度(西侧)6.6m,2008年9月5日大楼主体断水。施工时在距离坡脚7-8m位置形成了一深达6m多临空面。大楼竣工后,基坑回填、室外地面整平、修建进出后院车道,此时,室外地坪标高由原1882.5左右降至1880.08,开挖深度约2.5m。现场可见旧毛石挡墙基础出露,墙脚基础暴露土体采用了喷锚网防护。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内基岩土层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三大类:1、第四系人工回填土(Qs):毛石基础及杂填土,素填粉质粘土;2、第四系风化残积层(Qed1):主要为粉质粘土;3、泥盆系翠峰山组(D1c)基岩,勘察深度内以褐黄色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为主,强至中风化。现自上而下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回填土(Qs):

○11层:褐灰、深灰色杂填土,稍湿,均匀性差,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砖块,石块及少量毛石混砂浆砌体,该层厚0.5~2.3米,平均厚度1.18米。

○1层:褐黄、棕红色粉质粘土,稍湿,可塑,结构松散,局部夹岩块,该层在场地内大部分分布,局部缺失,厚1.1~3.0米,平均厚度1.7米。

2、第四系风化残积层(Qed1):

○21层:棕红色粉质粘土,湿~很湿(为生活用水下渗),可塑,含粉砂颗粒,未见层理,偶见树木根系,该层场地内大部分布,局部缺失,厚0.6~2.3米,平均厚度1.15米

3、泥盆系翠峰山组(D1c)基岩:

○31层:褐黄、灰兰色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稍湿~湿,硬塑~坚硬,层理清楚,岩层倾角6~18°。

○3层:褐黄、紫红、灰兰色中等风化粉砂质钙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湿,坚硬,层理清楚,层状结构,泥岩属于极软岩,砂岩属于较软岩,勘察所取岩样均为粉砂质泥岩。 三、设计依据及说明

1、业主提供本工程的相关资料;

2、业主提供的由市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08月做的《麒麟山兴厦小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业主提供的由云南市岩土工程勘察院2003年3月做的《市麒麟区福利总厂住宅楼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业主提供的由市九三建筑勘测设计事务所设计的“福利总厂职工住宅基础平面布置图”;

1

--市兴厦小区边坡治理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5、业主提供的由云南省建筑结构与地基工程专家组提出的《市麒麟区福利总厂住宅楼边坡治理咨询意见和建议》;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7-2002);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1-2002);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其他的相关国家规范、规程、规定以及相关法规; 四、设计原则

结合我公司类似工程的经验,对本工程进行了相应的设计论证。本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可靠; 2、技术先进、合理; 3、所提方案可实施; 4、造价节约; 5、满足工期要求; 五、方案设计参数

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2、根据详细地勘报告信息 3、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一级

4、圆弧滑动法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0,地震作用下1.10。 六、基坑稳定性验算分析

稳定系数计算公式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圆弧滑动法边坡稳定按下式计算:

KsRiTi………………………………………………………⑴ Ni=(Gi+Gbi)cosөi+Pwisin(αi-өi)……………………………⑵ Ti=(Gi+Gbi)sinөi+Pwicos(αi-өi)…………………………⑶ Ri=Nitgφi+cili……………………… ………………………⑷

式中Ks——边坡稳定性系数;

c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l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长度(m);

i,i——第i计算条块底面倾角和地下水位面倾角(°);

G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岩土体自重(kN/m);

Gb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地表建筑物的单位宽度自重(kN/m);

Pw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的动水压力(kN/m); N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法线上的反力(kN/m); T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切线上的反力(kN/m); R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的抗滑力(kN/m);

七、方案选择

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本工程现场情况,综合建设方和多方的意见,初步确定采用抗滑桩加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

1、抗滑桩:抗滑桩具有截面小、施工工期短、不受场地影响等优点,桩坑

2

--市兴厦小区边坡治理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开挖由钢筋混凝土护壁支撑,对边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抗滑桩能及时的增加滑体抗滑力,保证边坡的稳定。

2、预应力锚索:锚索多用于边坡潜在滑动面的永久支护,预应力锚索是主动受力支护结构,通过预加外应力使得边坡得到应力补偿,能有效控制坡体变形,避免由于边坡的变形而使土体抗剪强度下降,锚索多与框格梁、支护桩、抗滑挡墙配合使用,本工程采用抗滑桩、桩间板及锚索组合的支护形式,各种支护结构相辅相成,可保证边坡的绝对安全。

3、该工程结合现场实地情况,共分为四个支护段落,分别为方案中的1-4剖面。1-1剖面抗滑桩间距为3.8米,桩长10米,共设置抗滑桩6颗,在桩顶下1m设置一排预应力锚索,锚索下倾20°长度20米,桩顶设置联系冠梁,冠梁结构尺寸为1×0.5米;2-2及3-3剖面抗滑桩桩间距3-3.7米,桩长12米,共设置抗滑桩7颗,桩上设置两排预应力锚索,锚索下倾25°,第一排长20米,第二排长25米,桩间设置30cm厚桩间板;4-4剖面设置1.7×2m抗滑桩2颗,间距4.2米,桩长11米,桩顶下1米设置锚索一排,锚索下倾25°,长20米,桩间设置联系板。

4、坡脚设置排水沟(位置与现有排水沟相重合的地方对现有排水沟维护通畅),坡面整平封闭后植草绿化,清理坡顶建(构)筑物的给排水系统,避免地面水大量下渗影响边坡稳定。 八、材料要求

1、抗滑桩:桩身混凝土C25,护壁混凝土C20,桩顶冠梁混凝土C25;桩间挡板混凝土C25,桩与挡墙间充填混凝土:C20。

2、锚索:锚索采270级1860Mpa高强、低松弛5x7Ф5钢绞线;OVM锚

具;注浆采用水灰比0.38~0.5左右的纯水泥浆(P.042.5水泥),可掺入适量添加剂。注浆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25MPa。 九、技术要求

9.1抗滑桩

(1)抗滑桩受力钢筋布置在坡高一侧。

(2)抗滑桩开挖到位后应及时组织桩身钢筋施工,尽快浇灌成桩。 (3)抗滑桩纵筋宜采用锥螺纹连接,桩身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否则应视为断桩。

(4)抗滑桩在施工时应采用跳挖的方式施工。

(5)施工挡板时,凿除抗滑桩临空面一侧护壁,挡板做至地表以下0.5m。(6)桩间挡板宜自上而下分级实施,板横向钢筋应与抗滑桩中预埋筋焊接。(7)桩间宜设泄水孔,水平间距2.0m,竖向间距2.5m,从地面上300mm处开始设置。

(8)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程进行。 9.2锚索

(1)成孔采用风动干钻施工法。孔径130mm,成孔深度比理论值长1.0m做沉淀段。所钻锚孔须保持孔内清洁,孔壁无污染物,以确保水泥浆体与岩体之间的粘结强度。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无法成孔时,应采用跟套管等钻进技术,以使钻孔完好。

(2)使用的锚索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在运输及装卸过程中没有损伤。锚索施工前应除油污除锈,自由段表面涂黄油,外套塑料管形成双层防腐。张拉锁定后,锚头外锚索留80~120mm防拽滑,其余长出部

3

--市兴厦小区边坡治理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分切除,对锚具、钢垫板、留下的钢绞线应采用防腐剂仔细涂刷,然后用C25细石混凝土密封,以作永久防护。

(3)锚索灌浆采用自孔底向上一次压浆技术,到浆液从孔口返出为止,中途不得停灌。

(4)锚索可在锚固体强度大于20MPa后开始张拉。张拉宜分级进行。锁定力应分级张拉。超张拉10%。

(5)未尽事宜按相关规范、规程进行。 十、边坡与周围环境变形监测

1、边坡侧向变形监测。

2、周围环境、市政道路,各种地下管线的变形与位移监测。 十一、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局部实际地形或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本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2、施工期间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工程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3、施工期间须做好地表水的排泄工作。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