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语文三上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语文三上第八单元教案

来源:99网
 第八单元备课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4、通过和同学交流,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文的不同。(以单音节词为主,有的词的意思与现在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教师:“司”等5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 1 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1、导语:通过对第八单元导读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人物美好品质的课文。我们学习的课文《掌声》,谁能记得课文表现了同学们和英子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对了。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24司马光(“司”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预设:通 2 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谁呢?(PPT出示司马光的图片,简介复姓司马和司马光。资料见《教师用书》。)那么,课文讲述了司马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他的什么美好品质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导语: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在语言上,与我们学习的其他课文有所不同,但与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借助注释,思考: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提示用 3 “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说。)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司”“持”。 (3)“跌、弃、持”口头组词。(注意引导组与课文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的词) (4)PPT出示会写字词“庭院、登山、众多”复习认读。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4 1、提问: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事情。 2、小结:这篇文言文课文,寥寥数语,三十个字,就完整清楚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事情,我们要好好学习学习。初读这篇课文,同学们借助注释,就粗知了课文的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并把课文读正确了。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但是,这篇课文的朗读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朗读有什么异同?怎样才能把课文读通顺呢?谁还记得朗读除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注意什么的停顿吗?(指名回答。预设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对了,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子中间以词语或短语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的要求与我们学过的课文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差异,所以读起来,会感觉又不一样。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感觉。 出示任务:留心听老师朗读课文,在课文停顿的地方画上“/”。 用较慢的速度朗读两次,朗读的停顿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反馈指导。PPT出示朗读的停顿,订正是否这样画停顿。 3、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跟老师读课文。 5 用较慢的速度带读两次,再用正常速度带读一次。 4、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指名二、三个朗读后齐读课文一次。 6、出示任务:对比以前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停顿,同桌交流一下,这篇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什么不一样? 7、反馈指导。 预设:以前课文句子中间的停顿是没有一个字就停顿的。 四、了解句子意思,通顺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导语:以前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都是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汉语言多是使用双音节词语或多音节词语,即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语,朗读时候,句子中间的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停顿。但是这篇课文朗读起来,句子中间的停顿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呢?我们把课文的句子变成现代的语言,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出示任务: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6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说一句意思后,PPT出示意思;与课文句子比照着朗读。) 预设: 群儿/戏/于庭:(司马光和)几个同伴在庭院玩游戏。(板书:戏于庭) 一儿/登瓮:有一个同伴爬上大瓮。(板书:登瓮) 足跌/没/水中:失足跌入大瓮沉没在水里。(板书:没水中) 众/皆/弃去:其他的同伴全部不管跑掉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举起石头击打大瓮使大瓮破了一个大洞。(板书:持石破之) 水/迸:(大瓮里的)水涌了出来。 儿/得活:那个同伴得以活命。(板书:得活) 提问:了解了句子的意思,通过比照着朗读,你知道为什么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吗?(指名回答。预设: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是因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语。) 3、小结:是的,文言文多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即很多单音节词,因此朗读文言文,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 7 语做停顿单位,不要读破句子。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你能不看着停顿,能正确通顺流利朗读课文吗?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朗读,师生评议。 5、导语:刚才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大家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出示任务:背诵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6、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背诵,师生以词句间停顿为重点评议。齐背诵一次。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8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作业设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指名和齐背诵。(板书:第一课时板书) 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一)复习句子意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了课文句子的意思,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9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逐句说,PPT逐一出示。(预设见上一课时。)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导语: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就能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任务:在读懂课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1.要补上故事发生的时间;2.讲故事时可用动作助说话。) 个体操作。 2、(PPT出示听故事交流要求)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推选代表在班上讲。 听故事交流要求:(1)留心听,评议标准: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2)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好些。 小组代表讲故事,师生评议交流。 (三)感悟课文主题 10 1、导语: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个故事。那么,你认为这件事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 出示任务:用句子“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从“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出来的。 3、小结:课文用三十个字,就把司马光砸瓮救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写完整,写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1、导语:三十个字,就把事情讲述完整,那么,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小组长注意小结,并代表发言。) 11 2、反馈指导: 预设:(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3、小结:文言文,是古人的书面语,在语言上,与我们现在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大多数词的意思与现在的基本相同。不同的一般有:(1)以单音节词为主;(2)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例:“庭”,里面是建字底,不是走之底;“登”,右上部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二)写字指导 12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25 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 班”等11个字。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两次掌声里的深刻含义,从而懂得并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1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 2.教师评议并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课件出示1)(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掌声)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他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懂得做上记号。 14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2) bān jí zī shì tóu kuànɡ liè 全 班 残 疾 姿 势 投 向 情 况 热 烈 shù pǔ yōu lián zhǎnɡ mò tuǐ 讲述 普通 忧郁 联欢 掌声 默默 腿脚 ①指名读,集体评议。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势、述、掌”,前鼻音“班、联”,后鼻音“况”,边音“烈、联”。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④开火车合作读。 (2)多音字(课件出示3) lào luò là 落 下了残疾 落 叶 丢三落四 落 枕 降 落 diào tiáo 刚调来的 空调 调皮 曲调 声调 风调雨顺 ② 名读,集体评议。 ②指名领读。 ③齐读。(顺序读,倒叙读,跳读……) 15 ④开火车合作读。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1.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同学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 3.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我了解到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识记生字,写字练习。 (课件出示4)生字田字格课件:掌 班 默 腿 轮投 调 摇 晃 烈 勇 1.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如“腿”,“月”形旁表义,该字与人体部位有关,“退”表声,是声旁。“轮、烈”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 形近字比较:常—掌 斑—班 没—投 组词扩展:默写 沉默 调动 调换 摇晃 勇气 16 3.开火车认读,一边读一边说说怎样写好这个字。 “腿、投、调”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掌、勇、烈”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4.教师重点指导: “掌”注意写得扁一些,最上面的竖和下面的竖勾都压住竖中线,“手”的撇从横中线上起笔。 “勇”,上下结构,不宜写长,要写得扁一些,中间的“用”不带勾,中间的竖压住竖中线。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多媒体实物投影展评优秀作业,小作者说说是怎样把字写好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句子中带下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lào luò)下了残疾。 2.老师是刚调(diào tiáo)来的。 3.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还让同学们教(jiāo jiào)她游戏。 二、拼一拼,写一写。 zhǎng shēng shuānɡ tuǐ mò mò bān jí ( ) ( ) ( ) ( ) rè liè jiǎng shù pǔ tōnɡ yǒnɡ ɡǎn ( ) ( ) ( ) (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姿势 ( )的掌声 ( )的眼神 ( )的声音 ( )的鼓励 ( )的微笑 第二课时 17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6)生字,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3.谈话过渡: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了解到和我们差不多大的英子同学,被残酷的病魔带走了健全的肢体,折断了她梦想的翅膀。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课文,走近英子,去了解英子和同学们的情感世界。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英子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刚开始她还不敢上台呢?英子走上讲台后,同学们送给她热烈的掌声,英子的故事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动听,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又向她送去热烈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英子的变化过程。 二、精读课文,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7)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1)让学生自由读。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18 (3)互相交流。(课件出示8)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4)从两个“总是”可以看出,过去的英子是怎么样的呢?(过去的英子不太爱说话,太孤独了,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以前的英子,好像不大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 (5)为什么英子不大爱说话,又不大愿意跟同学们一起玩儿呢?(腿脚的残疾让过去的英子非常忧郁,很不自信。) (6)原来的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7)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9)文静 胆怯 自卑 忧郁 (板书:忧郁 自卑 逃避) (8)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9)谈话过渡:后来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课件出示10)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1)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19 (2)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特点的词句。 (3)互相交流。(课件出示11)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4)指名朗读。 (5)(课件出示12)英子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 (6)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课件出示13)活泼 乐观 自信 爱与人交往 (板书:活泼 乐观 自信)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9)谈话过渡: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因为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很大的自信和勇气。) 3.(课件出示14)两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15)第一次掌声: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课件出示16)第二次掌声: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 20 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跟同桌探究交流。 (4)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一次掌声,大家为了鼓励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懦弱,你真勇敢,你一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 (5)第二次掌声,大家又为什么为英子鼓掌?他们又在心里给英子说什么? ①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②第二次掌声,大家为了赞扬英子,为她鼓掌。他们可能会在心里给英子说:你讲得太精彩了,你终于成功了,你是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 4从英子的变化和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板书:尊重、理解、鼓励) 5.假如你是英子,你觉得全班同学们掌声给了你什么? 21 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评议并小结。 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同学们的关爱,他们没有轻视我,嘲笑我,反而为我鼓掌,我感到这种友谊很宝贵;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自信,让我不再为腿脚残疾而自卑;假如我是英子,我觉得两次掌声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微笑着面对生活。 6.谈话小结: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7.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8.几年以后,英子对这两次掌声感受更深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英子写给同学们的信吧! (课件出示17)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微笑着面对生活是什么意思?(对生活中的困难有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 (2)从英子的信中,你读懂了什么呢?(从永远这个词中读懂了,这两次掌声影响着英子的整个一生;这两次掌声,给英子带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两次掌声,就是同学们给英子的爱。) 9.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2 三、潜心品读,升华情感。 1.正因为掌声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很多人对掌声进行过精彩的描述。下面是老师搜集到的有关掌声的一首小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进行朗读。 2.(课件出示18) 掌 声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老师衷心的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得到更多的掌声,让我们懂得珍惜别人的掌声;更希望同学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要懂得适时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需要的人。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你搜集到了哪些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相分享。 2.假如你的一个好朋友考试考得不好,他很难过,请你写一两句鼓励他的话。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 形近字组词。 二、 原( ) 投( ) 姿( ) 列( ) 愿 23 ( ) 没( ) 次( ) 烈( ) 势( ) 通( ) 励( ) 况( ) 热( ) 勇( ) 厉( ) 兄( ) 三、 读一读下面的语段,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骤然——( ) 持久——( ) 2.用“ ”画出描写英子神态的词句。 3.用“ ”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的词句。 4.联系课文分析,我们想通过掌声对英子说些什么? 5.英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吗?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板书设计】 25 掌声 尊重、理解、鼓励 忧郁 自卑 逃避 活泼 乐观 自信 24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 25 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⑴体会列宁爱灰雀: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C、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⑵体会男孩爱灰雀:重点从对话中体会:──“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没看见,我没看见。”──“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26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天我___把它送回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男孩是诚实的。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⑶朗读: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机动环节,朗读全文。)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27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汇。 二、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了解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成阵地,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经过,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大夫所说的话。 28 四、教学辅助手段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 与教学活动设计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阵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言,体会:阵地是战士保卫祖国,消灭敌人的战斗的地方。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叔叔打仗时常常说“人在阵地在”。) 请你再读课题,想一想:把哪儿当成了阵地?(手术台)“手术台”是专门用来干什么的地方?(医生抢救病人、为病人动手术的地方) 当你读课题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呢?(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怎样战斗的呢?……)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学习课文后就可以知道了。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课题是由谁的话演变而来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文后,明白:“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是由白求恩大夫的原话“手术 29 台是医生的阵地”演变而来的。他是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不撤离时说出来 的。) 2、简介白求恩。(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党和美国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出示句子:“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请你读一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这句话,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同桌讨论。 (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这句话是比喻的说法。白求恩大夫把抢救伤员当作打仗,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医生打仗的地方。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 (三)抓住重点,精读感悟 1、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最能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和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学生默读勾画) 2、画完的同学把自己找到的语句有语气地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感受。(生自读体会) 30 3、请你在四人小组中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然后谈谈感受。(学生小组讨论,谈自己的感受。) 4、请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对工作的极端负责?谁愿意把自己最感动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听?(在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的同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指导朗读,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②“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板书:情况 :危急 镇定) ③“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板书:更危急 坚守阵地) ④“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火苗向手术 台扑过来。”“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板书: 十分危急 争分夺秒) ⑤“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5、课中小练习:区分“陆续、继续、连续” 在课文中出现了:陆续、继续、连续这几个词,它们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是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你能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选出正确的词来填空吗? 出示课件:自由练习填空,分清三个词的差别。 31 我军的伤员( )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低下头,( )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 )工作了69个小时。 (四)引导争论,再次感悟 在“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那样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师卫生恳求白求恩离开阵地,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究竟白求恩大夫是不是我们的客人?那为什么他要说自己不是客人呢?不是客人,那又是什么人呢?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各抒已见:白求恩是加拿大人,来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所以他又不是客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党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32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工作的故事,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他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他为中国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课后你们可以到图书馆去借一借有关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以便增加对白求恩大夫的了解。 板书设计 :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情 况: 危急 → 更危急 → 十分危急 白求恩: 镇定 → 坚守阵地 → 争分夺秒 对工作认真 对同志热忱 国际主义精神 33 口语交际:请教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会请教别人。 2.请教别人时如何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3.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重点】 注意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同学们,明天要有很多领导和老师到我们班里来听课,一想起来老师的心呀就怦怦直跳。老师心里有些紧张了。我想请教请教同学们,怎样做才会让老师不紧张,不害怕呢?(学生自由发言) 哦,谢谢同学们了,听你们这么一说,老师真是信心倍增,我们能做到最棒吗?看来,我以后遇到困难得多向你们请教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会如何向人请教。 (课件出示1)请教(板书:请教) 二、组织游戏,学会请教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闯关游戏吗?今天就让我们在快乐的闯关游戏中增长知识,学会本领。 34 (1)(课件出示2)百科知识 (2)游戏中有四个字,每个字中都藏着一道题目。在闯关的过程中,遇到难题自己不能解决时,你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向人请教,当你们全部闯关成功时,你们会得到一份意外的惊喜哟。大家想要吗?好,谁先来闯关?你想闯哪关? (3)(课件出示3)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 冰雪女王 小锡兵 灰姑娘 小红帽 白雪公主 睡美人 (4)哪些是安徒生童话,哪些是格林童话?(指名说说)你看看,你有不会的吗?(指名发言) 该怎么办呢?(向别人请教)你想请教谁?(学生发言,并完成请教。) (5)谁来评价一下刚才他们俩的谈话?他应该怎样问?(自由发言)说完以后呢?(要记得说谢谢)好,重新再来请教请教刚才这位同学吧! (6)刚才他的闯关成功吗?小结:刚才我们明白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人请教,请教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4) ①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 ②不管别人是否能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 ③如果你无法解答别人向你请教的问题,也要礼貌地回应。 2. 同学们,你们还想闯关吗? 35 (1)(课件出示5) 一副中国象棋16元,一副跳棋12元,一副围棋是一副中国象棋与一副跳棋价钱和的3倍。小明带80元,买一副围棋够吗? (2)你会吗?怎么办?可我们不知道她说对了没有?还可以请教谁呢?(老师)。我们可以请教数学老师老师。可数学老师不在现场,你可以怎么向他请教?(打电话) (3)你们不知陈老师的电话号码,怎么办?我知道,你怎么问我?(学生向老师询问)。老师的手机里正好有陈老师的电话,你打电话请教他吧?(学生打电话)。 (4)她说对了吗?这回我们又闯关成功了。 (5)教师小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在请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礼貌,表达要清楚,被请教的人要认真听,而且方式有很多,可以打电话、发邮件等。 3.看到同学们玩闯关这么热闹,老师也想来选一题了,可以吗? (课件出示8)画面背景: 街道旁边一个小日杂店,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靠门边货架的显眼位置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袋装盐,店里有几个人(不同年龄的顾客)在买东西,店主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正忙着收钱。 东东走进小店,向四周看了看,然后走近卖盐的货架,自言自语地说:“加碘盐,加碘盐……”他围着货架转了几圈,挠挠头,心想:妈妈叫我买一包加碘盐,但是我又不认识字,哪一包才是加碘盐呢?怎么办? (1)同学们,东东的难题你能想办法帮他解决吗?你想到什么好办法呢?请 36 同学们四人一组分好角色分别扮演女老板、顾客1(老奶奶)、顾客2(中年男人)和东东,讨论:如果你是东东,你向谁请教?怎样请教? (2)各小组评议各代表的表现,说一说代表们的优点和缺点。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要求评议: (课件出示6) 称呼对方也很重要,说话的态度是否谦虚;说话的语气是否诚恳;说话是否有礼貌;说的话是否清楚明了;请教是否达到了目的。 (3)按照以上几个注意事项,每个小组自行分配角色,再次表演如何请教。根据交际的要求适当提出建议,并推荐优秀的小组上台表演。 (4)师生小结请教要注意的几点要求。 (课件出示7) 说的态度要谦虚,说的语气要诚恳,说话要有礼貌,说的话要清楚明了,说话要目的明确,要注意对象,请教别人后要道谢,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礼貌。 4. 还剩最后一关了,大家还想闯吗?谁来? (课件出示9)问路 老师想到你们每个同学的家中去家访,可老师不知从学校出发怎么到达你家,我想请教你们。你们能帮助我吗?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请教请教吧。 (1)现在谁来上台闯这关? (2)评议:刚才老师在向他请教时,你们注意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10)追问 如果我们没有听懂可以继续问,直到我完全弄懂为止,这种不停地问就是追问。 (3)这一边的孩子想知道那一边孩子的家吗?好现在请同学借这个机会自由 37 地去请教你的好朋友的家吧!注意要追问清楚哟。现在我来采访刚才谁的请教最成功。 (4)同学们大家的闯关成功了,老师很高兴,因为大家又学到了一种本领。 二、联系生活,学习请教。 1.演一演。 课间教室内,学生赵友兰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目,她大声地对班长郭巧玲说:“喂!郭巧玲,这道题怎么做啊?” 班长郭巧玲抬头看了赵友兰一眼,没有理她继续埋头做题。 (1)同学们,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学生谈谈那位同学在请教时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课件出示11)注意礼貌 时间(地点)合适 (3)假如你是赵友兰同学,她应怎样向班长请教呢?(师生互演) (4)指名表演,师生评议。(说的话很清楚、说的话很符合学生的口气,很有礼貌,演得也很像,好像这两个人就在大家面前。) (5)评价过渡:请教别人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场合该怎样。我想每个同学都有向他人请教的经历。但是大家可别以为请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噢,不信你瞧…… 2.演一演。 38 华运昌和赵东杰在一起装飞机模型,华运昌装不起来,就和赵东杰同学请教。 (1)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的表演进行互动,亲自实践“请教”。 (2)指名表演,师生评议。 三、指导请教方法。 1. 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请教才能做到最好? 2. 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出请教方法: (课件出示12)注意礼貌 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 诚恳道谢 (板书:注意礼貌 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 诚恳道谢) 四、结合实际,练习“请教”。 1. 学生分组进行沟通、请教,老师巡视,有重点地记下小组中学生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2. 请个别学生提出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让他们明白,有些科学性的、专业性的问题还得请教专业人士。 五、深化延伸 1. 学生交流,共同总结,向别人请教时注意什么。 2. 教师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请教了别人。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 39 请教别人,也别忘记了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3.齐读顺口溜。(课件出示13) 遇到问题莫慌张,谦虚请教消困难,说话态度要诚恳,礼貌用语更大方, 表达清楚不糊涂,请教完毕说谢谢,排除困难就这样,希望养成好习惯。 【板书设计】 请教 注意礼貌 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 诚恳道谢 习作 那次玩得真高兴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激发写作的愿望,培养写作的兴趣; 2.能初步按事情发展顺序,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逐步提高记事能力; 3.能初步学会描写特定的场面。 【教学重点】 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写下来。 40 【教学难点】把自己玩得过程写下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要求,明确目标 1.我们的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让人回味无穷,你还记得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学生自由交流) 2.阅读习作要求。 请以“那次玩得真高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课件出示1)那次玩得真高兴(板书:那次玩得真高兴) 二、回顾交流,选择材料 1.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情景,试着从活动中选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课堂上有故事,下课后也有故事。有些故事与老师有关,有些故事中只有学生,有些故事发生在集体活动之中,有些故事发生在一两个人之间。 2.小组交流。 41 3.代表发言。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学会选材: (课件出示2) (1)地点:校园、家里、野外、公园…… (2)空间:教室内、操场上、动物园、游戏厅…… (3)时间:课堂上、活动课、课间、周末、假期…… (4)人物:同学、老师、家长、陌生人…… (5)事件:讲故事、猜谜语、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掰手腕、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运动会、旅游、野炊…… (6)感受:开心、悲伤、喜悦、明白了…… 三、紧扣要求,确定中心 1. 教师导言:在习作中表现童年生活给我们的感受或是明白了某种道理,或是陶冶某种情操,或是增长某种知识,或是培养某种能力。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 小组交流,确定中心。(板书:确定中心)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42 1. (课件出示3) (板书:印象最深 突出的人物 写快乐感受 ) 五、提出要求,学生习作。 1. 学生再次自由阅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 2. 学生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1.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2. 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43 1. 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自行修改,老师将把好的习作展示在宣传栏内。 2. 小组内交流修改的文章。 3. 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八、总结。 从作文中,我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给同学们带来快乐,使同学们增长知识,让同学们变得团结,也使老师看到了一个个活泼、向上、团结、勤奋的好孩 子。老师为你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 【板书设计】 那次玩得真高兴 确定中心 印象最深 突出的人物 写快乐感受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默读的知识,学会默读的方法。 44 2、认识带有目字旁的字及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3、词句段运用,学会区分近义词,并会运用;学会给词语分类。 4、通过体验、诵读,体会名句,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名言的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名言的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 45 方法。 2.小组学生交流:自己在平时是怎样默读的? 3.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2)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开始学习默读时,有人常常伴有小声读,嘴唇不停地动,这是借助读出的声音领会意思。这不要紧,不过要逐渐纠正。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最后,我们在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时要牢固熟练地掌握字词,默读时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词字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这样能更好地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时还要注意减少眼停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出现回视,逐步扩大扫视。读得快而又理解得深,才是高水平的默读。 (板书:默读:不发声 不指读 注意速度 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4.了解默读的好处和适用范围。 默读时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三、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课件出示3) 46 1.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字词,做到发音准确。 注意读准翘舌音“眨 瞅”,后鼻音“瞪 眶”。 2.多元识记生字“眨 瞪 瞅 眶 睹”。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这几个字都是“目”做形旁,表示和眼睛有关,右边的部分是声旁,表示声音。(板书: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 3.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组长随意说出与“目”有关的字,其他学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 4.你还认识哪些“目”字旁的字?并组词。 看:看见 盼:盼望 盲:盲人 睛:眼睛 四、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课件出示4) 读读想想,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1.读读想想。 (1) 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句子,思考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交换吗? (2)小组交流,组长整理。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能混用。 (课件出示5) ①继续:完成一件事,中途停下来,之后又从这里开始。 47 例句: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②连续:一次过完成的。 例句:在大学我连续二年英语考了第一名。 ③陆续:一个一个地。 例句: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板书:继续:停下来又开始 连续:一次完成 陆续:一个一个地) (4)熟读句子,深入体会。 2.整理购物清单。 (1)学生识字读词,练习分类。 (2)小组交流,组长整理答案。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交流。 (4)教师小结:分类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课件出示6) ② 鲜类:鲫鱼 ②水果类:橙子 48 ③洗化类:牙刷 沐浴液 ④日常生活类:菜板 垃圾桶 衣架 毛毯 棉拖鞋 枕头 ⑤电器类:充电器 ⑥食品类:馒头 饼干 速冻饺子 五、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朗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这些名言都是关于仁爱和交往的。) (板书:仁爱与交往)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7) (1)爱人若爱其身。(爱别人就像爱自己。) (2)不迁怒,不贰过。(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49 4.学生朗读,背诵积累。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