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题 > 单项 > 某发电厂因生产需要购入一批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氢气、液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上述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为()。
{A}. 爆炸、易燃、毒害、放射性 {B}. 爆炸、粉尘、腐蚀、放射性 {C}. 爆炸、粉尘、毒害、腐蚀 {D}. 爆炸、易燃、毒害、腐蚀 正确答案:D,
第 2 题 > 单项 > 甲化工厂设有3座循环水池,采用液氯杀菌。该工厂决定改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杀菌,消除了液氯的安全隐患。这种控制危险化学品危害的措施属于()。
{A}. 替换 {B}. 变更工艺 {C}. 改善操作条件 {D}. 保持卫生 正确答案:A,
第 3 题 > 单项 >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1 / 38
对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作了明确的规定。下列储存方式中,不符合危险化学品储存规定的是()。
{A}. 隔离储存 {B}. 隔开储存 {C}. 分离储存 {D}. 混合储存 正确答案:D,
第 4 题 > 单项 > 某石油化工厂气体分离装置丙烷管线泄漏发生火灾,消防人员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扑救,下列关于该火灾扑救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切断泄漏源之前要保持稳定燃烧 {B}. 为防止更大损失应迅速扑灭火焰 {C}. 扑救过程尽量使用低压水流 {D}. 扑救前应首先采用沙土覆盖 正确答案:A,
第 5 题 > 单项 >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救援和抢修中,使用呼吸防护用品可防止有害物质由呼吸道侵入人体,依据危险化学品的物质特性,可选用的呼吸道防毒面具分为()。
2 / 38
{A}. 稀释式、隔离式 {B}. 过滤式、隔离式 {C}. 过滤式、稀释式 {D}. 降解式、隔离式 正确答案:B,
第 6 题 > 单项 > 当液体、粉尘等在管路中流动时会产生静电,这些静电如不及时消除,很容易产生火花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下列措施中,能够有效防止静电危害的是()。
{A}. 管路可靠接地 {B}. 法兰间采用非金属垫片 {C}. 管路架空敷设 {D}. 设置补偿器 正确答案:A,
第 7 题 > 单项 > 某化工公司粗苯产品装车采用压缩气体压送。压缩气源应选用()。
{A}. 氮气 {B}. 氧气
3 / 38
{C}. 氢气 {D}. 空气 正确答案:A,
第 8 题 > 单项 > 某煤化公司脱硫液循环槽内的加热盘管泄漏,决定更换,再对循环槽倒空、吹扫后准备进入槽内作业。作业前要分析槽内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的含量,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其中氧含量指标应为()。
{A}. 10%-12% {B}. 13%-14% {C}. 16%-17% {D}. 18%-22% 正确答案:D,
第 9 题 > 单项 > 化工企业的储罐是巨大能量或毒性物质的储存器,在人员、操作单元与储罐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罐区的布局荽考虑罐与罐、罐与其他生产装置的间距。同时还要优先考虑()。
{A}. 储罐与仪表室的距离 {B}. 设置接闪杆 {C}. 设置隔油池位置
4 / 38
{D}. 设置围堰所需要的面积 正确答案:D,
第 10 题 > 单项 > 泵是化工厂主要流体输送机械。泵的选型通常要依据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下列关于泵的选型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毒性或腐蚀性较强的介质可选用屏蔽泵 {B}. 悬浮液优先选用齿轮泵 {C}. 黏度大的液体优先选用离心泵 {D}. 膏状物优先选用屏蔽泵 正确答案:A,
第 11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A特钢厂是P公司投资新建的法人企业,1月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该厂现有员工2180人,配备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负责该厂安全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线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Φ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
5 / 38
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构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工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1.1t。经查,当班甲、乙、丙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A特钢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 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C}. 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6 / 38
{D}. 可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P公司负责A特钢厂安全生产管理
{E}. 可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为管理 正确答案:C,
第 12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A特钢厂是P公司投资新建的法人企业,1月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该厂现有员工2180人,配备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负责该厂安全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线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Φ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构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工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
7 / 38
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1.1t。经查,当班甲、乙、丙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A特钢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依法必须履行的程序是()
{A}. 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B}. 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 {C}. 邀请相关专家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书面报告 {D}. 由P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E}. 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 正确答案:B,
第 13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A特钢厂是P公司投资新建的法人企业,1月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该
8 / 38
厂现有员工2180人,配备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负责该厂安全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线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Φ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构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工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1.1t。经查,当班甲、乙、丙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
9 / 38
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下列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中,应为A特钢厂电炉班员工配备的是()
{A}. 防静电鞋 {B}. 阻燃工作服 {C}. 防切割手套 {D}. 安全带 {E}. 防嗓声头盔 正确答案:B,
第 14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A特钢厂是P公司投资新建的法人企业,1月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该厂现有员工2180人,配备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负责该厂安全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线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Φ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
10 / 38
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构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工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1.1t。经查,当班甲、乙、丙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A特钢厂电炉车间在用天车进行加料作业时,需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包括()
{A}. 班长 {B}. 修包工 {C}. 天车司机 {D}. 装料辅助工 {E}. 起重作业指挥 正确答案:C,E,
11 / 38
第 15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A特钢厂是P公司投资新建的法人企业,1月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该厂现有员工2180人,配备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负责该厂安全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线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Φ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构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工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1.1t。经查,当班甲、乙、丙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
12 / 38
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A}. 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 {B}. 班长甲违章指挥 {C}. 天车司机丁违章起吊 {D}. 甲、乙、丙、丁安全意识淡薄 {E}. 钢丝绳存放在甲的工具箱内 正确答案:A,B,
第 16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A特钢厂是P公司投资新建的法人企业,1月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该厂现有员工2180人,配备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负责该厂安全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线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Φ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
13 / 38
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构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工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1.1t。经查,当班甲、乙、丙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四不两直”中四不”的内容包括()
{A}. 不发通知 {B}. 不穿制服 {C}. 不听汇报 {D}. 不用陪同和接待
14 / 38
{E}. 不查书面资料 正确答案:A,C,D,
第 17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A特钢厂是P公司投资新建的法人企业,1月经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生产。该厂现有员工2180人,配备1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负责该厂安全与设备日常管理工作。5月23日8时30分,该厂电炉车间电炉班在更换1号电炉炉体后,班长甲与本班员工乙、丙完成铁料斗装料,准备往电炉内加料。因起重作业指挥未在现场,甲便指挥天车起吊铁料斗,准备将固体料倒入电炉。乙用—根Φ14mm、长8m的钢丝绳,将两端环扣分别挂住料斗出口端两侧的吊耳,并将钢丝绳挂在天车线上,班长甲从自己工具箱中取出一根Φ9.5mm、长3m的钢丝绳挂住料斗尾端下部的两个吊耳,并将钢丝绳两端的环扣挂在天车副钩上,随后打手势指挥天车司机丁起吊。天车将料斗吊起,对准电炉加料口。在天车司机丁操纵副钩升起料斗尾端,将料斗内固体料往电炉内倾倒时,Φ9.5mm钢丝绳在距副构约600mm处突然破断,料斗尾端失控,部分固体料从料斗中甩出,其中工块掉在电炉平台护栏上弹出,砸中在地面进行修包作业的戊的头部,戊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组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钢丝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论为:Φ14mm钢丝绳无明显缺陷;Φ9.5mm钢丝绳距一端环扣600mm区段曾受到高温烘烤,油麻芯失油干枯、钢丝生锈,经机械性能试验,该钢丝绳未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47t,受烘烤区段的破断拉力为1.1t。
15 / 38
经查,当班甲、乙、丙未经起重作业指挥培训。为了加强A特钢厂安全生产工作,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法对该厂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并约谈了该厂党政主要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其中包括要求该厂认真贯彻属地《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完善包括厂党组织负责人在内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为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精神,A特钢厂党组织的安全生产职责应包括()。
{A}. 将安全生产纳入党组织年度工作重点内容 {B}. 组织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进行评审
{C}. 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权重
{D}. 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E}. 严肃查处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 正确答案:A,C,
第 18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
16 / 38
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
17 / 38
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令第493号),该起事故等级属于()
{A}. —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大事故 {E}. 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E,
第 19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
18 / 38
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
19 / 38
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A}. 6770 {B}. 7770 {C}. 9870 {D}. 11770 {E}. 13570 正确答案:D,
第 20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
20 / 38
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
21 / 38
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为吸取该起事故教训,其他涉尘企业在落实《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8号)时,下列做法中与“规定”不符的是()
{A}. 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B}. 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 {C}. 按规范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D}. 采用压缩空气吹扫除尘系统 {E}. 配备铝粉尘防水防潮设施 正确答案:D,
第 21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
22 / 38
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
23 / 38
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在对B企业打磨车间的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存在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情形包括()。
{A}.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
{B}. 部分地面和除尘管道表面积尘2mm以上 {C}. 部分员工防尘口罩失效 {D}. 女工从事涉尘岗位作业 {E}. 车间内有吸烟现象 正确答案:A,B,C,E,
第 22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
24 / 38
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
25 / 38
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号),B企业对新人职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 {A}.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B}. 铝粉尘燃烧爆炸危险性 {C}. 工伤事故申报、索赔程序 {D}. 安全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E}. 事故发生时自救互救的方法和现场紧急处置措施 正确答案:A,B,D,E,
第 23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
26 / 38
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
27 / 38
问题:导致该起事故发生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原因包括() {A}. 生产工艺布局不合理 {B}. 除尘设备、除尘管道未接地 {C}. 厂房墙体未设置泄爆口 {D}. 作业场所人员密集 {E}. 厂房内积尘未及时清理 正确答案:A,B,D,E,
第 24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
28 / 38
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打磨车间应设置的安全标志有()。
29 / 38
{A}. A {B}. B {C}. C {D}. D {E}. E
正确答案:A,B,C,E,
第 25 题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 案例 > B企业为金属加工企业,主要从事铝合金轮毂加工制造。B企业的铝合金轮毂打磨车间为二层建筑,建筑面积为2000m2,南北两端各设置载重2.5t的货梯和敞开式楼梯,一层有通向室外的钢制推拉门2个,该车间共设有32条生产线,一、二层各16条,每条生产线设有12个工位,沿车间横向布置,总工位数为384个,相邻工位最小间距不足1m。打磨车间每个工位设有吸尘罩,每4条生产线合用1套除尘系统,共安装有8套除尘系统。8套除尘系统的室外风管相互连通并共用一条主排风管将粉尘排出,车间内的除尘设备、除尘管道及配电箱等均未采取接地措施。“安全生产月”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对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打磨树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部分地面和粉尘管道表面积尘厚度达2mm以上,部分员工佩戴的防尘口罩失效,个别工位旁地面发现烟蒂,部分女工长发未置于工作帽内。检查组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批评,提醒B企业要做好员工劳动防护等各项工作。7月2日8时,打磨车间265名员工开始工作,其
30 / 38
中含7月1日入职但未经培训的员工12人。8时5分,除尘风机开启。9时34分,1号除尘器集尘桶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传播,扬起了除尘系统内和车间聚积的铝粉,形成粉尘云,引发连续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7天内,又有18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死亡拿故发生后30天内,死亡人数32人,受伤人数195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现场抢救、清理现场和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280万元,设备等固定资产损失1000万元,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2990万元,丧葬及抚恤费用3500万元,补助及救济费用2100万元,歇工工资800万元,停产损失1800万元,事故罚款11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该车间除尘系统长时间未清理粉尘,铝粉尘大量聚积。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产生的高温铝粉尘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雨水渗入,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了铝粉尘的点火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内粉尘的系列爆炸,除尘系统未设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罩喷出,导致全车间几乎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的冲击。同时,B企业盲目组织生产,未建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无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员工对铝粉尘存在的爆炸危险性没有认知,也从未参加过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检查组在B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针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A}. 当场纠正违章违法行为 {B}. 责令排除事故隐患
31 / 38
{C}. 责令打磨车间全体人员撤出 {D}. 责令暂时停产、全面整顿 {E}. 控制企业主要负责人 正确答案:A,B,C,D,
第 26 题 (分析题)(每题 20.00 分) > 案例 > C酒业公司位于华南地区,占地58万平方米,年产各类白酒20万吨。公司有员工3000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7人。
C酒业公司有粮库1个、粮食粉碎车间3个、发酵酿造构12个,露天储酒罐区1个、勾调车间4个、灌装车间8个、成品酒仓库8个、包装物品仓库4个、动力车间1个、设备车间1个,污水处理车间1个,员工食堂3个、浴室5个。
露天储酒罐为地上式罐区,有100m3立式固定顶储罐130个,储罐之间的距离为0.7倍罐径;250m3立式固定顶储罐100个,储罐之间的距离为0.9倍罐径。露天储酒罐区的防护重点是防火、防爆、防泄漏、防雷击。罐区设署避雷针16组,露天储酒罐区与厂内主干道路边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m;事故存液地容积为200m3。
粮食粉碎车间通过负压除尘系统收集机械磨碎过程中产生的粮食粉尘,除尘系统使用防静电布袋除尘,除尘管道采用Φ500mm镀锌管道,法兰盘连接,并对法兰盘防静电跨接,管道按规定接地。C酒业公司为粮食粉碎车间员工配发了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尘口罩和防尘帽。 发酵酿造车间窖池属有限空间,10月曾经发生过一起员工在清理窖
32 / 38
池作此时的中毒与室息事件,因抢救及时,未造成员工伤亡,在此之后,C酒业公司严格执行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完善了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灌装车间为了减少流水线作业噪声对员工的影响,为员工配发了耳塞。 动力车间有10kV配电室1个、20t/h锅炉2台。
设备车间有数控车床8台、普通车床2台、铣床2台、钻床1台以及电焊气备、气瓶若干。
污水处理车间主要处理发酵酿造过程中的污水,处理量为800t/d。 C酒业公司另有10t桥式起重设备3台、5t桥式起重设备5台,客货电梯5部,厂内机动车辆130辆(其中叉车80辆)以及一支货物运输车队。
年末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C酒业公司露天储酒罐区进行了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检查中注意到,避雷装置上一次检测时间为3月;罐区上方架设有临时用电线;罐区作业人员甲乙身着普通工作服,用真空泵从罐车往储罐输送原酒,罐车罐体未连接到静电释放装置。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辨识C酒业公司可能存在的职业病类别并说明原因。 2.指出C酒业公司特种设备的种类。
3.简述C酒业公司在发酵酿造车间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9号)的具体内容。
33 / 38
4.简述C酒业公司露天储酒罐区存在的事故隐患并说明理由。
第 27 题 (分析题)(每题 20.00 分) > 案例 > 12月20日18时,66号高速公路因降雪封闭,21日7时重新开放。9时该高速公路Y路段车流量逐渐增加,开始出现通行缓慢情况。9时40分,在66号高速公路Y路段M随道内距入口20m处,一辆以60km/h速度自西向东行使的空载货车,与前方缓行的运输甲醇的罐车发生追尾碰撞,罐车失控前冲碰撞隧道内同方向行驶的小客车,造成连环追尾事故。 事故发生后,甲醇罐车押运员甲从右侧车门下车,走到车后,发现甲醇罐车尾部防撞设施损坏、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为关闭卸料管根部球阀防止甲醇进—步泄漏,甲要求司机乙向前移动车辆,该车重新启始前料约1m后停止,司机乙熄火下车走到车身左侧罐体中部时,发现地面泄漏的甲醇已经起火燃烧,并形成流淌火,迅速引燃前后车辆,事发时受气象和地势影响,隧道内气流由西向东流动,且隧道东高西低,形成烟囱效应,甲醇和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在隧道内向东蔓延,继而在隧道内引发大火和浓烟,事故烧毁隧道内车辆12辆,造成25人死亡、6人受伤,隧道受损严重。
事故调查发现:甲醇罐车由轻型货车改装而成,车辆整备质量为2.76t,核定载货量为2.24t,实际装载甲醇为3.7t,司机乙持大货车驾驶证,驾驶证在有效期内;押运员甲为临时用工人员,空载货车为D物流运
34 / 38
输公司零担货车,车辆和驾驶员手续齐全,均在有效期内。事发时,因长时间封路等待,零担货车驾驶员丙疲劳驾驶,未及时注意前方路况变化,导致追尾碰撞。
甲醇罐车隶属E公司,该公司自6月开始—直使用改装车运输甲醇。 E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该公司共有员工15名,其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名,由公司出纳兼任。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丁,丁上一次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为2012年12月。
E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员工从未接受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培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令第591号),指出E公司哪些人员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
2.简述甲醇罐车被追尾碰撞后,甲、乙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令第的3号),简要说明该起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4.指出E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 28 题 (分析题)(每题 20.00 分) > 案例 > F公司是风力发电企业,拥有单机容量1.5MW的风电机组325台,布置在长约27km,宽2?6km的戈壁地带,并配套一座220kV升压变电站,F公司风电机组
35 / 38
主要由风轮(包括叶片和轮毂)、主轴、发电机塔架(塔筒),机舱以及液压系统、偏航系统、齿轮箱、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变桨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
F公司有员工117人,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该公司与当地一家安全咨询公司G签订了安全服务协议,规定G公司对F公司安全生产状况负有管理责任,G公司委派1名安全管理顾问(注册安全工程师)实际负责F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日常管理,每周在司工作不少于3天,2名F公司的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协助其工作。
3月20日4时50分,F公司风力发电场19。风机机场发生故障。6时29分,F公司值班员甲填写《生产区域外包工作联系单》,通知风机供应商H公司进行检修。8时15分,H公司维修部经理乙指派维修工丙、丁进行故障排查,排查发现:19。风机机场内的变流柜690V电源处350A熔断器熔断,电容柜内一处电容损坏,需更换,2人回到维修部向经理乙做了汇报。
13时20分,经理乙安排维修工程师戌、维修工丁进行维修。14时35分,司机已驾车将戊、丁送到19。风机下,2人进入塔筒顶部的机舱开始维修作业。19。风机塔筒从:地面向上共有三层平台,第三层平台上部为风机机舱。
15时02分,已发现机舱与塔筒连接处冒烟,随之起火,立即向乙报告,乙分别给丁、戊打电话,无法接通,立即联系F公司风力发电场升压站控制室,切断19。风机所有电源,并拨打119和120,随后赶赴现场。16时20分,消防车、救护车到达现场抢险救护人员在第一
36 / 38
层平台,发现维修工丁已经死亡,因三层平台以上火势过大无法施救。次曰凌晨1时,在大火媳灭2小时后,抢险救护人员在19。风机塔筒第三层平台发现一具烧焦遗体,经认定为维修工程师戊。 事故调查发现,变流柜下半部690v电源进线处烧损最为严重,被电弧烧熔出直径约0.5m的不规则孔洞。变流柜所有对地导线外绝缘完全烧损,并出现大电流发热造成的变形拉尖炫断现象,地面箱式变压器内按地保护断路器未正常工作。丁戊维修时站立位置为机舱内绝缘地板。戊为H公司合同工,丁为H公司雇用的当地劳务派遣工。 调查组发现,F公司对承包商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没有涉及;G公司派驻F公司的安全管理顾问由于经常参加其他单位的安全标准化评审和安全评价,在F公司实际工作每周平均不足1天;2名F公司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日常主要忙于其他事务。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报告中,要求F公司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41—86),指出该起事故的类别并说明理由,辨识F公司风力发电场风机机舱的危险因素。 2.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3.分析F、G、H公司在该起事故中应承担的主要与次要责任并说明原因。
4.为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简述F公司在相关安全管理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37 / 38
5.简述F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38 /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