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韩国语专业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5-01-14T10:24:29.42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 作者: 沈 璐[导读] 为了改变目前韩国语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这种情况,实现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目标。
◆ 沈 璐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65500
摘 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韩国语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韩国语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能够灵活地运用韩国语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译。但是目前很多韩国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毕业后仍旧听不懂,讲不出,不能用韩国语直接交流,这种情况完全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要。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对韩国语专业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
关键词:高职 韩国语专业 教学改革
为了改变目前韩国语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这种情况,实现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目标,提高韩国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具体从韩国语教学改革理念、韩国语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韩国语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韩国语专业特色教育模式等方面浅谈一下韩国语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深化韩国语教学改革理念
1.明确高职韩国语教育的特征。高职韩国语是培养应用型韩国语人才,旨在培养学生将来所从事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所需要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对各种涉外局面的语言应用能力。高职韩国语强调语言的实用性,与学习者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注重学生对语言听说的运用能力。
2.树立高职韩国语教育的质量观。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因此,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韩国语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健全的心理素质。韩国用人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韩国语人才不仅要掌握熟练的语言能力,还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能力。
3.树立高职韩国语教育的教学观。要努力探索适应高职韩国语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根据行业和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的情况,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根据分析韩国语毕业生的就业及社会需求情况,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学了三四年韩国语毕业后仍不具备韩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听力及口头交际能力,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学生基础阶段的课程中几乎没有正规的口语及听力训练,加上缺少后阶段专业韩国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一个从学习韩国语到使用韩国语的语言教育转换过程。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增强实用韩国语听力与口语的内容,增设一些跟进社会需求的听力及口语课程,加大韩国语听说技能的训练,条件好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引进外教,通过学生和韩国老师的交流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另外,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和掌握能力参差不齐的矛盾在统一的教材面前显得愈发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抑制了程度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潜力的发挥,也超越了基础差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其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基础上,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选择实用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材,有差别的进行教学。课程设置上往注重打基础,又侧重韩国语的实用性的课程上倾斜,同时也考虑到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跟进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根据韩国和韩国企业文化特点有侧重点的开设其他一些课程,比如社交礼仪课程,韩国是个非常注重礼貌和长幼尊卑的国家,韩国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三、改革高职韩国语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性质不同,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上侧重点也不同,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韩国语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要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应用能力。
根据韩国语用人企业的要求,在高职韩国语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模块化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模块为导向,讲授为辅,以学生的项目训练为主。每一门课设置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有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含有一个训练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主题为中心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从不敢说到积极说,这是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和结合其他院校高职韩国语教学经验的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韩国语水平,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韩语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改革韩国语教学手段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领域,引发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改革。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易懂、内容丰富、便于自学、缩短学时、节省师资、快速传递信息等特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科所采用。韩国语教学更多地强调口、眼、耳、手及大脑同时运作,采用投影仪、听力设备、多媒体等电化教学媒体,可以展示文字、图片、声音等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把语言、环境、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学的语言材料在声音、图像、和言语所构成的情境中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语言学习更加直观、生动和准确。与此同时,学生也极大地增加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始终是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环节。如果只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时间,则会事倍功半。因此,在韩国语教学改革中应十分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可指导学生创办韩语俱乐部、韩语角,组织韩国语演讲赛,作文比赛,及韩语联欢会,学校电台可每天为学生播放韩国语节目,也可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放语音室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和训练。
五、创建韩国语专业的特色教育模式
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韩国语专业也要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方面进行加强。校内资源可以多增设一些多媒体语音室,校外资源要加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联系。这些基地可以为学生专业学习、实习和学生就业提供方便。同时邀请企业人员对专业建设、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这些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职业方向的多元化。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韩国企业的多元化,对韩国语人才的需求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韩国企业大多数都为电子企业,还有不少的外贸企业,趋于这种形式韩国企业多希望招聘到既懂得韩国语又了解电子方面知识或者经贸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基于这种现象韩语专业可以开设多模块的专业方向课程,既能满足企业市场需求,也能满足学生除语言外多方面的个人发展需求。在这方面韩国语专业可以开设的课程模块有:基础韩国语等语言学习模块;外贸韩国语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经贸学习模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子专业韩国语等电子知识学习模块。
3.“双证书”制度。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着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的获取率与获取质量。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双证书”的获取率和获取质量,为其以后走上就业岗位打下基础,韩国语专业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除取得相应的大专毕业证书,还可选择性的考取相对应得专业资格证书如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证书、翻译专业资格证书、电子商务证书、国际贸易相关证书(报关证等)。
韩国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多的部门积极配合才能收到应有的功效。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许多困难和改革受挫的情况,但我们坚信,只要不停地探索,坚持教育创新,大胆进行改革,不畏艰难困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会实现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李晓文《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7,12。
[2]戴炜栋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改革教学测试,2003,12,1。
[3]许莉 旅游韩国语互动式教学方法探讨[J].江苏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08,(3)。 作者简介
沈璐(1983--)女,山东枣庄人,大学本科,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助教,主要从事韩国语方面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