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来源:99网
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韩德庆亢世勇 摘 要: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透视着起伏回转的当下社会思潮,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间接要求和 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不仅影响到学生在考场上的整体发挥,同时对写作教学也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 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语文教育学理论发展、考试学、写作学、社会学、文化学和学生心理成长特点及规律,把 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梳理出其发展演变的框架,进而对写作教学有所导向和启示。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 写作教学 一、引言 目比较多且有雷同,这样一些题目似乎能够拨动经历了 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具有每个时代、每个时期的 “十年”的知识青年的心弦。例如,1978年的命题作 的时代性和导向性,人们似乎更愿意把高考作文看作是时 文《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反映了粉碎“四人帮” 代变迁的一个风向标,尤其是在多元价值相互碰撞和冲击 之后,全国上下对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热切愿望, 下以及语文课程和传统文化愈加引起重视的今天。高考作 具有鲜明的政治时代色彩;而1979年从何为的小说《第二 文作为每年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其命题应该定位怎样的 次考试》改写陈依玲的故事,命题人旨在摆脱“”作 价值取向,发挥怎样的价值导向和引领的作用,其调整和 文命题追求政治性倾向的影响,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变化对写作教学有怎么样的导向和启示,是一个更为值得 第二阶段(198o年至1998年):联系社会实际,关注 研究的问题。 社会热点。完全摆脱了“”前乃至第一阶段高考作文 二、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分析 命题的泛政治化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联系社会实际、 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型,社 关注社会热点转化,命题由直白性向含蓄性、关系性转 会价值观从一元逐渐趋向多元化,各种思潮充斥着人们的 化,命题形式灵活多样,慢慢放开对文体和立意的。 日常生活。这种社会层面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到高考作文命 例如,1983年的漫画作文《挖井》,用幽默的画笔展现了 题的内容和形式中来,高考作文命题就像一面镜子给予了 一个人的工作状态,在让人哑然失笑之余,引发思考: 及时的关注和引领。高考作为每年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 1992年的作文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关注 这种引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映射的影响如 社会热点,从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的小事引发人们对社会公 何,是本部分研究的重点。下面按照阶段把高考作文命题 德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的价值取向分析如下: 第三阶段(1999年至2013年):贴近学生实际、价值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79年):政治色彩鲜明。作 多元化时代的引领。在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以开放的话 文命题有着比较鲜明的政治色彩,由于刚刚粉碎“四人 题作文为主,有命题作文的回归,有材料作文的创新,贴 帮”,各地考生中3O岁左右的“老三届”占了相当大的比 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在命题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思辨性、 重,所以在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中,回忆类、记叙体的题 比喻性和时代性,引导人们面对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要 理性面对,增强个体主体意识,进行道德追问和思考与个 活的多角度观察,并把真情实感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的熏 体价值观的定位和发挥。例如,2000年以“答案是丰富多 陶感染、潜移默化定会在写作中起到厚积薄发的作用。 彩的”为话题,在新世纪的背景下以材料加话题的形式, 第二,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愈加注重培养学生 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素质教育探索的结果,让考生用新的眼 的理性精神、思辨能力、哲学意味,例如2008年山东省高 光来看待,多角度地思考社会生活,鼓励发散思维,打破 考作文“春来草自青”。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是国 了因循守旧、用单一尺度衡量事物的传统认识,对于培养 内写作教学相比国外一直以来相对欠缺的地方,在当今多 青年人的现代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2O1O年山东高考作文 元化价值观相互碰撞和冲击的今天,在写作教学中训练学 以列夫・托尔斯泰关于“人生的光影变化”语录写感悟和 生理性的思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课程的学习 联想,两面性、比喻性、时代性都是从文题表面获得的启 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社会现象并发表自己的 示。而最大特点是理性,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面对 看法和观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 经济危机等社会与人生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等问题,我 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在探讨的过程中进行情感、 们不能一味地责怪人生、社会,必须以一分为二的观点、 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理 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第三,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作为时代的指向标, 性的、哲学的思考与命题,不管是对人生个体而言,还是 在多元价值下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而这种多元价值下价 对社会宏观而言,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且面对拜金主 值导向的引领必定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高考作文命 义、享乐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极端主义等社会不良思潮 题中,中国文化元素愈加得到关注。唐诗、宋词、中国寓 的冲击,新世纪高考作文起到了多元价值下正确价值观引 言、民间谚语纷纷进入高考作文命题,例如,“春来草自 领的作用。 青”“孙中山箴言”等,其语文分值在高考中不断的提 升。在中国传统文化备受重视,各地“国学馆”日益兴起 的今天,教师更应该落实学生阅读的积累,除了课内的语 三、从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看写作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 文课程的学习,还应该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例如, 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 中外文化论著(《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人 与语言表达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搜集 间词话》《歌德谈话录》)等选读,和中华文化寻根、民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俗文化专题、社区文化专题等选读,培养学生在拓展阅读 一,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 的基础上,亲身感悟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 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 念,在继承中创造和超越现有文明,为世界文明的蓬勃发 和谐发展,这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作为语文素质教育之 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分支的写作教学,其正确的价值导向就应当是鼓励学生通  过母语写作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义:培养人完美健康的人 注释:格体系并发展其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之不断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  趋向人格高尚,文品高雅,语言驾驭能力高强的大化境 出版社,2OO1年版。’ 2】韦志成: 《语文学科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002 界。下面就前面分析的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演变的框 [架,把笔者认为给写作教学带来启示的三点分析如下: 年版。 第一,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愈加关注学生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应该把写作教学贯穿到语文课程 f3】倪文锦著: 《语文考试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 9 96 年版。 学习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每一节课中,而不是将写作 [4】曾明海,陈秀春: Ⅸ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教学总是与语文课程其他部分的学习完全割裂开来,如果 20o5年版。 仅仅靠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一节、两节的作文课,学生 【5]黄志军: 《新时期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研究》,华 从心理上对作文课就会陌生和抵触,写起来更是缺乏素材 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o12年版。 和灵感。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写作素养,比如采用“每日练笔”“一日一观察”“这 周读——有感”“今天学习——什么有感”等等形式,字 (韩德庆,亢世勇 264025) 山东烟台 鲁东大学文学院 妻 兰 数不,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捕捉学生对生 兰 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