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练习题附加答案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练习题附加答案

来源:99网
甲、

《观潮》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

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2)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

(3)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4)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吴儿善泅者数百 善战,吾请无攻宋矣 D.皆披发文身 与儿女讲论文义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B.并有乘骑弄旗标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有“敌船”被火焚烧,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也没有空下来的。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4.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清谈谈你的见解。(3分)

5、读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描绘钱塘潮之“形”的语句是:“ ” ② 描绘钱塘潮之“色”的语句是:“ ” ③描绘钱塘潮之“声”的语句是:“ ” ④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 第二段:(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7.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8.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

9.第二段文字主要写 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10.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 ”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观潮》三、四段

11.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 、 、 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2.概括两段内容。

13.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4.上文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

(乙)、《酒泉子 长忆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 解释下列词语。

(1) 鲸波: (2)心寒: (3) 既望: 2、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

3、甲文先用比喻写潮水变化,初时 ,后如 ,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是 。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写景的一句是 。

4、甲乙两文都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 ,乙文是 。 5、翻译划横线的两个句子并对这两个句子作一点分析。

(1) 分析: (2) 分析: 6、解释加点的字。

《观潮》答案:

1.A 2.B 3.C

4.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

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 文中的有关描写,将词中描写的内容展开,不限字数。

5、1.①仅如银线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③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④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 作铺垫。 7.形、色、声、势

8.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9.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10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11.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

12.①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13.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4、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1、巨浪, 指心中害怕恐惧,农历十六

2、甲文为记叙文,注重写景,乙文为宋词,语言精练 3、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吞天沃日 4、旗尾略不沾湿,手把红旗旗不湿

5、分析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表现水兵作战英勇和娴熟的水上技巧。 分析:运用夸张修辞,突出吴中健儿高潮的弄潮技巧。从侧面来表现吴儿技艺的高超 6、自己找

词的上阕写观潮,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观潮,写到了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 涌的气势;写弄潮儿的表演,写到了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写 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

写,重点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张丽梅 学员单位 西固区东川中心校 观察对象 四年级学生 观察点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1、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资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料 2、 放映大潮录象,配上进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齐读课题直接导入: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授课内容 观潮 观察时间段

40分钟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优点:导入的设计,教师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利用录象抓住学生的料,以备学生对所学课文注意力,然后谈观后的有关资料,背景等进行感,接着问:想知道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才能行曲音乐,学生尽情地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来让学生学习课文变得更加观赏。 3、 学生谈谈感受。 描写这种景象的吗?顺畅。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缺点:农村学校的学生 收集资料较困难,对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准备不足,教师没有及时补充资料。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优点:1、语文教学尤1、教学中应再让学生读意。 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读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怎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 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样读才能把你感觉到的“天下奇观”。 能力。所以,初读课美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2.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文后,学生会对课文说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索。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形成整体的印象。 里。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2、学习用边读边想画语言美,形象美。 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面的阅读方法读懂课2、学生说想象到的画面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文,并把想到的画面时,应让学生能尽量用上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转换成口语,又进行文中的重点词,如:闷雷部分是略写。 了语言训练。落实了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二)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新课标的精神,学生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时的壮观景象。 的阅读能力、语言能白色城墙等。用多媒体投1. 默读3、4自然段,画出力要在具体实践中训影这些词语。 描写大潮的句子。 练才能形成。 2. 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3、总结学法,让学生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学会迁移,培养了学 3. 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生的自学能力。 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缺点:没能让学生更看见了什么画面。 好的感悟课文的语言4. 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美,真正学会运用学听。 5.学法总结。 (三)学习潮来之前,潮退之后部分。 课文除了潮来之时部分写得美,潮来之前和潮退之后也非常美,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分学习,用刚才的学习方法。 1. 找出喜欢的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画面。 2. 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过的语言文字,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或说说想到的画面)。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1.同学们,钱塘江大潮是世这一环节的设计没能让学生观看录像,结合课上少见的伟大奇观,今天我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文,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们见识了祖国这么神奇、壮进行很好的展示与延像配上解说词,编导游没有关注学生在实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观的自然景象。你心中一定伸。 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能不能际生活中的运用与把用语言来抒发一下你心中握。 的情感呢?学生抒情。 2. 在体会作者表达方面,你能向课文学习什么?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行中学生的神态表情,因此失去了对学生的学习内心思考的把握。 上,不是在教参和教材上,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等决定了该知识点是否是难点。 特别要了解学生的人生价值态度与文章宣传的人生价值态度存在的差异、差异点形成的原因。带着这些“了解”去组织教学。 忽视了对后进生的引导与鼓励。没能关注在课堂教学进重难点的理解要把握清楚:难点是在学生身本书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学习心理障碍,点是非常正确的。但对点,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这只关注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反馈突出本节的重难1、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特2、要相信每位学生,没有激发不出主体性的学生,只有不会激发主体性的教师。要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主地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