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7)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答案 D
解析 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 2、(2017·孝义三模,25)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 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 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 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法律仅是对“判”方面的要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身、言、书、判”,可知吏部注重综合方面的素质,故B项正确;促进文化的繁荣,仅涉及“书”方面的要求,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故D项错误。
3、(2018·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
B.注重的综合素质 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图一 战国司南 图二 清朝早期象牙罗盘
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答案 B
解析 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服务于贸易,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在明清之前领先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世界,明清之后逐渐落后,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实施是在明清时期,不能解释战国到清朝早期古代科技稳缓性的特点,故D项错误。 4、1881年,清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延修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 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交通近代化起步于航运事业,即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时间“1881年”“1887年”“188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故C项错误;“津唐铁路”的修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5、某影视作品中,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 A.战略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答案 D
解析 该战役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的参战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
6、(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30)观察中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万人)。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 )
B.渡江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
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 B.中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 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已转变 D.中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 答案 A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解析 材料中“职教”招生的人数和比例都是明显上升,这与有关,故A项正确;中等教育不仅仅是职教和普高,故B项错误;材料中“职教”招生数的上升不等于理念“已转变”,故C项错误;材料中“职教和普高”仅仅是中学,不能反映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故D项错误。 7、(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训练,33)美国1787年规定联邦法官在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其他政治组织的工作,不能参加竞选其他公职活动,这说明( ) A.联邦法官缺乏人身自由 B.注重维护国家司法 C.司法得到有效遏制 D.联邦法官政治地位较低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禁止任职的联邦法官参与其他的政治活动,这充分体现了1787年的三权分立之司法原则,故B项正确。
8、1933年,为了保证美国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以消灭那些既妨碍正当工商业又伤害劳工利益的方法与措施,罗斯福( ) A.实行美元贬值策略 B.建立失业保障制度 C.颁布工业复兴法案 D.规定紧急救济方案 答案 C
解析 实行美元贬值策略有利于刺激出口,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建立失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失业者进行救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颁布工业复兴法案有利于由国家干预、调节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条件,故C项正确;规定紧急救济方案是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9、(2017·漳州二模,34)1958年,苏共通过决议,取消粮食及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扩大集体农庄的经营自主权,推行小组包工奖励办法。这些举措( ) A.改变了苏联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状态 B.成为苏联经济变革的开端 C.一定程度上提升苏联农业生产能力 D.借助市场关系推动农业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措施主要涉及农业领域,无法体现改变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故A项错误;苏联经济变革是从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斯大林模式给农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措施没有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故D项错误。
10、科克报告指出,欧盟国家改革的根本障碍是“没有政治上的承诺和决心”,而欧盟又无力强制成员国执行改革。这反映出欧盟( )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A.加强各国间合作任重道远 B.要加强政治经济一体化 C.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 D.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 答案 A
解析 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的联合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B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各国间的合作仅浮于表面在材料中不涉及,材料只是说各国间的合作没有政治上的决心和强制力的保障,故C项错误;需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不是解决材料问题的根本,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迅速展开。——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写出变化,变化根据材料得出,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变化:抗战态度由保守、消极变为积极、坚决抗日。
原因:30年代初,日本侵华处于局部地区,国民没有足够重视,而是把重点放在稳定国内局势,党势力上。同时把希望更多寄托于国际力量——国联的干预上。 1937年后,日本全面侵华,意图消灭国民。尤其是对长江流域的侵略,威胁到统治中心地区。加之全国民众的要求,还有国际上对法西斯侵略威胁的重视,故而态度日渐积极。总之,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激化中日之间的矛盾,国民的态度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示例二:
变化: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原因:30年代初,日本对东北侵略,国民没有明确坚决态度。而中国党坚决抗日,派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且发展成为东北抗联,成为东北抗战的主力。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东北民众也组织义勇军,内爱国将领也进行抗日,局部抗战逐渐发展。 1937年之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根本利益受到威胁。中国党代表的爱国主义力量不断推动,尤其是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由主持的全国性的抗日迅速展开。
总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各界力量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由自发、局部抗战发展成为组织的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析 根据两则材料可以从国民抗战态度的转变、抗战规模的壮大角度得出变化,然后根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即可。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