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端午节周记

端午节周记

来源:99网
端午节周记

【推荐】端午节周记集锦十篇

端午节周记 篇1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接着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端午节周记 篇2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节包粽子跟划龙舟成了必不可少的项目。

记得那一年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包粽子,我看了羡慕不已,连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进一个大盆子里,加上红枣桂圆跟肉,再搅拌一下,馅就调好了。我把粽叶卷成三角形,边放馅边用筷子捅,但是不可太用力。最后用绳子绑结实,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粽子后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鱼嘴巴,鱼就吃不了屈原的尸体了。这也是为了祈愿一年里风调雨顺。划龙舟也很好玩。几个人坐入江中的船里,几条船比赛谁先到达终点。这既强健了身体,又培养了团队精神。不过,你可得谨慎点,灌水的滋味儿可不好受。 除了吃粽子跟划龙舟以外,还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活动:放河灯。一盏盏莲花灯,映着清波荡漾的小河,在那儿飘荡,真好看!我连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灯,还欣赏着河里的灯,真美好呀!

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将会不断地传承下去。它带给了人们无限欢乐。我也亲身体验了一把,你们也来过这个快乐的节日吧!

端午节周记 篇3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洒雄黄酒,佩香囊在家乡,端午不仅仅是因为要纪念屈原了,还有包粽子的乐趣,吃粽子的甜蜜,赛龙舟的振奋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豆沙馅的,蜜枣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洗了,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糯米,用手稍微一压就紧了,拿出馅儿按入米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要去买那些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今天,每家每户的门前,必定都要插上艾草辟邪;其实,悬挂艾草,还可以驱虫蚁。用完餐,妈妈会烧那艾草给我们洗洗,听说它有去寒湿消炎等作用。这时候,满屋都是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令人神轻气爽。

在端午这天,必定是要赛龙舟的,可是爸爸说我们这已经好久没划了。于是他给我们讲往年的龙舟竞渡。“端阳的下午,小孩们都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他们都会挤去码头或者河边,掌声,呐喊,尖叫,口哨,锣鼓让你听不见你自己在说什么。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龙舟让你目眩神移。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没有亲眼目睹的人是没有办法体味当中的激动和振奋的。”

在这天,人们可以放肆地欢笑,小孩可以放肆地玩耍,不用像过年一样担心明年,也不用考虑明天的打算,它就是一个平民的节日,一个没有约束的日子。

端午节周记 篇4 快到端午节了,今晚我家包粽子。我也想学着包粽子,妈妈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两片粽叶,并排将宽的一头重叠一小部分,再窝成一个“小漏斗”,但是这个“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丝缝也不能留;再将糯米装进去,用粽叶长长的尾部盖上“盖子”;然后还要加一片粽叶才把“小漏斗”里的糯米包裹得严严实实;最后用绳子将成形的粽子捆紧,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个粽子,其中两个是在妈妈帮助下包好的,还有一个虽然样子很古怪,但是我完成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粽叶在妈妈手中就很听话,一点儿也不漏米,但是在我手里却总是不停地散开、漏米?妈妈说“熟能生巧”,要我多练习,就可以越包越漂亮的!还说我第一次学包粽子就能包起来,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学包粽子可真有趣!以后我包的粽子一定会比妈妈包的还要漂亮!

端午节周记 篇5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屈原跳江后,有些渔夫去打捞屈原的真身,有人把粽子扔进江里,为了让鱼虾蛟龙吃饱,不要吃屈原。 端午节所以在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做法很简单:先在糯米上放材料,把糯米做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艾叶包好,蒸上一会,粽子就做好了。 每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我把各种东西放在糯米上,妈妈把糯米做成立体三角形,爸爸用艾子叶片包好,最后放在锅里煮。粽子就做好了,闻一闻,香气扑鼻,吃一口,甜而不腻。

这一天,人们还要赛龙舟,就是比赛划龙形的船。可是我只是在电视里看过,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激烈的场面,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要亲眼去看。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周记 篇6 端午节吃粽子,春节放鞭炮,元宵节吃饺子,清明节上坟等是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远在异乡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过个团圆节。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买来了一大堆竹叶,把它泡在水盆里,准备明天包粽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闻见厨房里飘出一阵阵香味,馋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于是我就走到厨房跟外婆一起包粽子。我先在糯米堆里拿出一些糯米,分别把它摆成立体的三角形,中间放上一个大蛋黄,还在每个角上各摆了一块肉,然后在水盆里拿出竹叶,把它们包起来,再用绳子捆紧,可我怎么也捆不紧,而外婆却熟练地包好了。捆到后来,我有一点不耐烦了,就问外婆,为什么要包粽子? 外婆说:“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后,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大家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捞了好久,也不见他的尸体,最后大家纷纷拿米团往江里扔,不让江里的鱼、虾、蟹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吃粽子”。听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动了,于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粽子,终于成功了。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敬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

端午节周记 篇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现在条件好了,许多人家也不包粽子了。因为菜市场、超市门口摆满了各具特色的粽子。有香甜可口的红枣粽、松软的猪肉粽、清香的赤豆粽包装精美,应有尽有。

我最爱吃的是红枣粽。碧绿的芦叶里,裹着雪白的米团和玛瑙般的红枣,颜色鲜艳而漂亮,使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我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颜色漂亮,更重要的是它的味道好极了。剥开粽子,新鲜的芦叶清香扑鼻而来,轻咬一口,清清的,凉凉的,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时候,每家的门上都挂上了菖蒲做的宝剑和喷洒雄黄酒,听说这样可以避邪。

一年中有许多的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清香的端午节。

端午节周记 篇8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可以赛龙舟、吃种子。可我今年却过的不一样。 早晨我睁开了眼睛,闻到弟弟在吵闹的声音。走出来一看,他们正在吃种子呢!

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个种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中午十二时,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会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虽然我家没有挂艾草。但我过了一个有趣的端午。

端午节周记 篇9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端午节。

端午节是传统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 。中午吃过面条后,小朋友们都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热水沐浴,然后穿上崭新的衣服挂上美丽的香包,显的是那么的精神。

我很期待过端午节。端午节是粽子飘香的时刻,每逢端午节,妈妈都会包上各种馅的粽 子,诱人的粽子总让我垂涎三尺,轻轻地剥开粽叶,泛黄的粽肉散发着热气和浓浓的米香,我大口地咬了下去,粽肉又香又Q沁人心脾,我忍不住再咬了一口下去,馅儿甜甜的',我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看见了,她笑我像只“大花猫”。我嘿嘿一笑,用舌头使劲地舔粘在嘴边的米粒,再用手把嘴巴抹干净。 端午节最热闹的就是划龙舟了,木兰溪上列排着一舟舟漂亮的龙船,你看,身强力壮的水手们一个个激情澎湃,他们手拿着木桨奋力地向前划行,擂鼓的水手更是气势如虹,鼓声擂出水手的士气,大家你追我赶奋力争先龙舟像箭一样地冲了出去,岸边,游人们激情洋溢,,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鼓声,鞭炮声,仿佛奏出端午节动听的音符。

今天真是个快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周记 篇10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