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5《古诗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15《古诗四首》导学案第一课时

来源:99网


堎底下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样式 语文 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设计:郑利霞 审核人签字:严小军 授课 七年级 年级 学 语文 科 课题 15《古诗四任课 首》 教师 课型 问题导读课 课 授课时间 2012 问题生成解决课 时 1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教材 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分析 本班共有六个学习小组,学生大都生性活泼,学习气氛较为浓厚。上学生 课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回答问题,尤其是每个小组的学科组长,勇分析 敢大胆,有很好的表率作用。 古典诗词大量引入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韵致,设计 但相比于浩瀚的古诗来说,这些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因此,突出学法理念 指导,是变 “学会”为 “会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要著。 知识与能力: 教学 1、 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目标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四首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体会四首诗的意思。 2、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引导法、交流法、展示法 教学 导学案 准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程序 时创设教师行为 间 情境 期望的学生行为 1

导入新 课 2分 检查预习组内解决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阅读 创设课文8自主整体分 学习感 知 思考情境 创设组内 交流交 流 10与表解决分 达情导学境 案里的问题 【旁白】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图景,将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曹操的《观沧海》,一起领略诗人博大的胸怀。 【旁白】教师组织检查导学案到 创设学预习1、2题,并让学生在小组 交流内交流导学案上自己发现的问5情境 题,学科长做好记录并在班内交分 流,共识问题组内解决,有异议的问题整理后在班内集体解决。 创设语言情境 学生表现出积极地参与兴趣。 怀着对问题的探究热情走进文本。 希望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并及时矫正自己错误或不完整的答案。学科长做好交流的安排与准备。 【旁白】现在请大家有感情的朗希望学生都能声情并茂读课文,思考生成单里老师预设的朗读课文。认真、的问题。 的思考生成单里的问题。 班内 创设交流5思考讨论分 合作 展示交流结 果 情境 【旁白】刚才看了同学们认真的朗读了课文,积极地思考了这几个问题。现在,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教师在小组内巡回指导。 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就不能达成共识的疑难问题可以提供指导性意见。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 充分发挥学科长的作用,对理解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旁白】看到大家能够自主学习,老师非常开心!下面请各组学科长安排成员在班内交流成果。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将讨论的收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起来。 学科长能够认真组织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能够在同伴交流时认真倾听,并且作好记录。 1. 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展示讨论的结果。 2. 态度大方,彬彬有礼。 总结5创设“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在回味中倾听老师的总拓展 分 小结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结 情景 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

2

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而《次北固山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水:澹澹 山岛:竦峙(壮丽气势) 板书 观沧海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向荣姿态) 借景抒情 设 计 (乐府诗)日月:运行-出其中 (奇特想象) 虚景 (歌咏志) 星汉:灿烂-出其里 (宏伟意境) (博大胸襟) 板书: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停泊 首联:旅途之思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风正帆悬,潮平岸阔 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生,入) 尾联:思乡之情 教学反 思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