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事物有规律地联合的集合体,是有序的整体。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钟的总和。
生态金字塔在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时,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数量、生物量或能量用一个“口”表示,其“口”的宽度相等,长度与各个营养级的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成比例,将各个营养级按顺序重叠起来的构成的图形。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群种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达到了相互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反馈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须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
物质循环泛指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化学元素及
水在生物与环境不同组分之间的频繁转移和循环流动。
生态效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生物量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某些特定组分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物质的总量。
生态价(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贝格曼法则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体型趋向于大,在温暖地区则趋向于小,因为随着个体增大,相对体表面积变小,其单位体重的散热量随之变小。 阿伦规律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四肢、耳朵等)趋于缩短,有利于防止热量散失,而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体表的突出部分相对较长,有利于热量散失。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环境因子从环境中分析出来的条件单位,如土壤、水分温度等。
生态因子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因子生态因子中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极限因子。
生物种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 耐阴性指植物能忍耐庇荫的能力。
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起点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有效积温指日平均温度高于生物学起点温度的那一部分总和。 种群是物种存在,生物进化,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单体生物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成,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 构件生物受精卵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 生命表系统描述同期出生的一生物种群在各发育阶段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发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多度表示调查样地种群个体数目多少,一般用于下木和草本植物的调查。 盖度是指植物体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覆盖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
种群调节种群数量趋于保持在环境容纳量水平上的现象。
种内调节指种内成员间,因行为,生理和遗传的差异引起的一种密度制约性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生理调节、遗传调节。
种间调节指捕食、寄生种间竞争共同资源,因子对种群密度的制约过程。 集合种群指的是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
生长生物个体长度与重量的增长。
发育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受精卵到成体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繁殖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 扩散生物个体或其传布体向其他地域传布的过程。 繁殖成效个体现实的繁殖输出与未来的繁殖输出的总称。
繁殖价值在相同时期内特定年龄个体对于新生个体的潜在繁殖贡献。 亲本投资有机物生产后代所花时间、能量、资源量。 繁殖成本有机体在繁殖后代时对能量和资源的所有消费。 一次繁殖生活史中只繁殖一次就死亡。
生态寿命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平均实际寿命。
种内关系存在于生物群种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种内关系。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婚配制度指种群内婚配的种种类型,包括配偶的数目,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社会等级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利他行为指种群个体牺牲自我而让社群整体或其它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 通讯指某一个体发送信号并引起后者适应的过程。 种间关系生活在同一生境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
他感作用也成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外一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 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边缘效应指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优势度某个种在群落中所具有的作用和地位的大小。经常用相对多度来表示。
生活型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适应而在外貌上反应出来的植物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
生态型是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活型谱某一地区或群落中全部种类所属生活型的百分比的对比关系。 成层现象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
顶级群落随着群落演替的进展,最后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阶段。 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演替系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按顺序发生的一系列群落。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原生演替在从未有过生物生长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原生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气候顶级无论水生型的生境,还是旱生型的生境,最终都趋向于中生型的生境,并均会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顶级。 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早定居下来的物种。
先锋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