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探索
LiLunYuTanSuo
求知导刊
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
2017年6月Jun.201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7)18-0086-01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周丽芳1,郑 斌2
(1.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2.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8)
摘 要:文章从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及内涵谈起,指出校园文化产生必备三个基本条件,论证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着重分析和论述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建设工作的特点和创新的方式。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中图分类号:G8.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5-21
作者简介:周丽芳(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疗器械及制药设备。
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在高等教育理念导向下,在特定的高校教学、生活中所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拥有健康校园文化的高校,是一个升华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办法。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能丰富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导向、激励、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还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等几方面入手。
性教学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集体作用,关注个体特点,用民主方式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应该以权威自居,不应滥施惩罚而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
(2)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加强社团文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社团的重要地位。高校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生社团存在的积极意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保障社团运作和发展的专项经费,社团发展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确保社团在学校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健康成长发展。其次要引导社团发展方向:引导社团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要强调社团活动的思想性、突出时代性、注重层次性、倡导主体开明、内涵深刻、格调高雅的活动。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正常进行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所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影响。
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强化激励机制。二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出台前,可根据师生的实际思想情况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三是要认真组织实施,规章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应力求做到“从严”“求细”和“与人为善”。
三、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它往往会发挥规范与制约的育人作用。在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中高校应注意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做到校园建筑的使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力求教学与生活设施相对完善,兼顾校园环境中软硬件工程的共同发展,以实现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布局合理,融实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使人从中获得方便,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启迪,为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奠定基础。高校在继承和发扬各自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经验的同时,需注意校园的设计和布局应将象征学院特有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在色调、造型和组合的交融中,让人油然感悟到一种理念、一种特质和一种精神。参考文献:
[1]王国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2]王洪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10.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三风”建设。所谓“三风”就是指校风、学风和教风。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良好的校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校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要注意校风养成的特点,从一点一滴培养起,持之以恒,反复强化。首先正确认识校风对学校和校园文化发展的作用,通过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用精神力量来为实现学校育人的目标;其次,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为树立良好学习风气,进行有计划和系统的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要加强教风建设,这就要我们着重建立民主
086
二、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生源情况复杂的高校,制度文化更显得尤其重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一要建立健全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