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的传播效应研究
作者:吴玉飞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07期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将人们带入大数据时代,人类也开始迈入了信息传播史上的第五次时期——互动媒体时代。互动媒体也称之为新媒体。2009年微博的腾空出世,预示着新媒体带给人们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进一步让新媒体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新媒体以数量众多、活跃性高的普通用户群为主体,通过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模式,传播着具有短小精炼的文化特质、代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心声的新时代最强音,将整个世界带入“人人都有发言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我的声音”的新媒体时代。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征,结合一些现实的例子,分析总结新媒体传播的效应。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特征;传播效应
中图分类号 ;G2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7-0007-02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大众媒体所形成的传播机制,而且对世界的经济、文化、生活、政治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新媒体赋予了普通大众的时代话语权,让各个国家、各个阶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自身所发出的声音,在媒体上发表自己对于世界、国家政权、社会现象和个人生活的想法和意见,让平民文化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逐渐成为世界话语权的主角。让普通民众的声音在媒体上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让其传播更加富有成果和效益,让新媒体真正发挥出其强大的传播效应,这是新媒体传播未来的研究 方向。 1 ;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学术界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但是具有代表性的是郭庆光教授的观点:我们所谈论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雏形的互联网络等。作为新媒体传播研究者,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和认识,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如下:新媒体,以实时数字信号的传播作为技术保障,通过将传统媒体与最新的信息技术产品完美结合,以群体内广泛传播、及时互动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 2 ;新媒体的传播特征 2.1 ;交互式的信息传播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媒体主要将信息的传播范围控制在小部分上层社会,让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都受到了极大的,但是新媒体将信息的传播范围扩大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传播也不再至属于上流社会,新媒体属于草根文化,开创了分众传播时代。微博、微信等我们日常触手可及的新媒体平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世界的中心,可以将自己的对于生活、重大社会现象、国家政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的出传达给自己的朋友、社会媒体、国家领导人;让我们看见世界现在所处的状况,可以及时了解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2.2 ;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传统媒体由于受到制作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的,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接受范围受到了极大的。而新媒体却很好的克服了这一问题,信息的制作时间由于传播者的第一时间发出,减少了传播媒体纸质信息制作、印刷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而且由于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途径,使得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制作信息,这也减少了传统媒体要求有专业人员制作的信息的时间。还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门槛低,只需要一部无线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这也很大程度上激起了普通社会成员传播信息的热情。有一句广告词很好的诠释了新媒体传播的这一性质—“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2.3 ;信息传播的碎片性和聚合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导致现在的生活压力过大,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的需要不再像以前一样,通过面包块厚的书籍,以及长时间的阅读,这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由于生活压力大,使得现代人没有过多、较集中的时间去花费在信息获取上。他们的时间比较分散、零碎。而新媒体信息比较零碎、简短,这也很好的满足了现代人对于信息的需要。而且现代人对于信息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自主化,不在是被迫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身的喜欢,主动的去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信息,而且并不受时间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阅读。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聚合性体现在信息接受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数目庞大的、观点一致的用户人群,这样可以使得某一观点为人们所了解、接受,最后可能最为主流观点。 3 ;新媒体传播的效应 3.1 ;构建新型社会格局
新媒体时代,信息开始进入病毒式的传播,了传统的信息传播规律作用途径,实现了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合二为一,信息的横向扩张与纵向的。新媒体让普通民众参与到了社会当中,让普通民众来履行社会媒体的职责,充分发挥了民间对于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压力,同时也能更好的反应民众对于社会事件的态度。现在“自媒体爆料,然后社会媒体推动,反逼官方或者责任方对于事件调查表态”的新型社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3.2 ;扩大了的认识意识形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时代,社会的认识意识形态不在仅由上层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所控制,引入了社会民众的认识意识,使得事件的认识意识形态不在单一,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公众不在愿意接受一个被统一化的认识,而是可以有自己的认识,并且可以借助新媒体进行自身认识意识形态的传播,以便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意见或者认同。 3.3 ;社会危机常态化
新媒体的广泛普及,让时间消灭了空间,信息不在受到地域空间的,这也让社会危机不在局限于较小的空间范围,这就为社会危机的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问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今天完全可以实现,局部问题在新媒体的式传播下,就可能变成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社会危机频繁发生,呈现出常态化的局势。
在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该书在总结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和全面分析了新媒体的传播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新媒体必将朝着移动化和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霞.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及其效应[J].学术园地,2015(3).
[2]李建秋.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匡文波.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