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iZhuoJian真知灼见与具备悠久历史的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校友会的建设在遵循众多公立高校校友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要突出其独
民办高校地方校友会建设研究
郭柏希,王蕴佳
特性。
一、民办高校的独特之处
(1)与传统的公立高校不同,民办高校普遍具有独特的办学,行政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员工合同聘任制,专业设置上注重实
摘 要:校友是一个信息丰富、知识密集、与母校有着特殊感情联系的群体,是母校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对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起步较晚,校友资源有限,地方校友会是扩大学校在地方的知名度、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结合民办高校特性介绍了地方校友会建设的前期条件和其中的重要环节,以及民办高校地方校友会的职能,从而为地方校友会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友会;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校友工作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如何充分开发校友资源已成为各高校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
要课题。校友观念的提出、校友会的创立,不断得到高校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它促使人们对高校开发校友资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
用并以就业率为导向,实施宽进严出的招生。
(2)民办高校在经费支出、人员精炼、机构精简、勤俭办学等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这与其办学实体及办学性质密不可分。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费;二是社会性的投资、捐助等,与公立高校国家财政支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的管理层要求每一项经费的开销都用到实处、用到关键点上。
(3)目前,我国多数民办高校的
巾在成长”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创新提出了“阳光德育·家校共育·快乐成长”的交互平台,即通过学生在家庭、在学校的表现,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学科学习情况评价,班级文明风采评价,家庭阳光自立评价、学生自我成长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分别评选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阳光之星”,最后晋级为“校园之星”。学校编印了《红领巾成长手册》以便适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体验、感悟、收获以及成长。
2.创建“四自”德育项目,让德育评价凸显可持续发展性
“自动、自学、自治、自立”是我校的校训。近年来,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为培养具有国家意识、具有文化自信、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公民”,我校将“四自”教育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展。具体做法为:在六年的学习时间里,根据学生年龄和成长规律,以提高综合能力为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德育达标要求,各年级确定德育项目主题:一、二年级开
展“自动”教育;三、四年级开展“自学”教育;五年级开展“自治”教育;六年级开展“自立”教育。凡能顺利完成德育目标的学生,均可获得学校推出的“优佳成长”奖卡。此卡涵盖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记录,“德、智、体、美、劳”分别对应相关的实体卡片,学生拿到奖卡后,回家让家长登录微信“扫一扫”,即可记录此次奖励和评价,并能通过手机查看教师评价原因。这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学生德育管理的评价方式,促进了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德育养成的高度重视与配合,共同推动学校公民教育发展,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得到了可持续发展,我校校园处处沐浴阳光德育之风。
慧的慢功夫。教育者不能急功近利,唯有立足于培养学生融入世界的气度与眼光,不断探索德育管理的途径,以情启智,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因子才会时时浸润学生的生命之舟!参考文献:
[1]成尚荣.向上飞扬 向下沉潜——核
心素养的召唤和我们的应答[J].人民教育,2017(Z1).
[2]辛 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应
注意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3]张 燕,郭倩雯.美国学校核心价
值观教育的方法及启示[J].人民教育, 2013(22).
[4]褚宏启.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及其
培育[J].青年教师,2015(3):25-27.
(作者单位:湖南沙市芙蓉区楚怡学校)
五、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根本原因,其关键是育德、立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过程,是需要智
作者简介:郭柏希(1990—),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校友办公室成员,研究方向:校友会建设、三维激光扫描。
105真知灼见ZhenZhiZhuoJian办学模式及专业设置是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与研究型的公立高校相对应,民办高校更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工作能力。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只有在就业方面有所建树,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进而扩大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求学,才能保证充足的生源,保证重要的资金来源。
二、民办高校地方校友会
创办的前提条件
(1)合理的布局是地方校友会合理创建的前提。根据“省内、全国、全球”的原则,逐步建立地方校友会,一般国内以省、直辖市为单位,海外则以校友集中相对密集的地区建立地方校友会。
(2)一定数量的校友是创建地方校友会的基础。校友总会可结合学校每年的就业情况,根据校友就业的地点,对当地校友的数量进行一个估算。只有在地方具备一定的数量基础,才能为地方校友会有序开展及后续活动展开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
(3)带头人的选择是地方校友会的关键。校友会是学校的校友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基于此,只有有成就、有威望、有热心、有爱心的校友担任地方校友会的带头人,才是地方校友会创建成功的重中之重。
三、民办高校地方校友会
创建的关键环节
(1)积极联络骨干校友,成立当地地方校友会筹备小组。校友总会根据当前掌握的校友信息,在当地确定几位心系母校的有热心、有威望的校友,向其当年的辅导员、老师了解这些校友的情况。确定骨干成员后,校领导、校友办成员择期前往当地看望校友,并共同商讨筹建地方校友会的相关事宜,成立地方校友会筹备小组,确立小组负责人并明确负责人的主要任务。
(2)定期整理校友信息,并制作通讯录。地方校友会筹备小组成员可根据校友总会提供的校友信息,初步确定各专业、年级、行业的联络负责人。联络负责人广泛收集校友信息并制作当地校友信息通讯录,便于当地校友间的联
106系和交流。
(3)地方校友会组织机构可采取建立理事会的方式,一般由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成员构成。部分地区地方校友会还可聘请名誉会长及顾问。地方校友会筹备小组广泛征集广大校友的意见,在推荐理事会候选人员时,应充分考虑校友年龄、所在行业等方面,尤其是会长及秘书长的人选,一般是由心系母校、有热心、有爱心、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知名校友担任。
(4)地方校友会成功创建并顺利开展工作,与校友总会的支持、协调、推动密不可分。地方校友会创建初期,首先要明确地方校友会的名称、校友会宗旨、活动原则、活动形式等。此外,校友总会还要规范地方校友会组织成立的程序,对所需经费等要积极予以协调,邀请校领导参加地方校友会成立大会。
(5)地方校友会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发展,所以地方校友会应努力争取地方的支持,在地方校友会创建初期,与当地联系沟通,并邀请主要在地方校友会成立大会上致辞。
四、民办高校地方校友会
的职能
(1) 弘扬母校精神,扩大母校的社会影响力。校友既是一个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最生动的载体,同时又是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起步较晚,所以民办高校地方校友会更应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宣传母校自建校以来的成就及历史进程,广泛宣传杰出校友所取得的成就,并将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及时反馈给母校,将母校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及时传递给校友,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自豪感,有利于母校在当地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母校的社会影响力。
(2)地方校友会应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友活动,增进校友感情,让地方校友会成为沟通校友和母校感情的桥梁。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是真挚且深厚的,但这种感情又是潜在和含蓄的,只有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友活动,积极地引导、加强地方校友和母校之间的联系,才能增强地方校友的母校意识,形成凝聚力。
(3)地方校友会还应为校友搭建
一个为母校建言献策的平台。校友的宝贵的意见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宝贵资源,校友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地方校友会要广泛吸纳并鼓励校友为母校的发展提建议将一些有想法、有思路的建议,及时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做到实时更新、永不脱节。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母校和校友总会的资源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将校友所在地区的人才需要与母校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促进二者间在文化、教育、科学、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4)大学向校友提供了声誉资源、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知识资源和情感资源等;校友向大学提供资本资源、智力资源、产业资源、思想资源、形象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教育资源等。地方校友会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服务校友,校友工作是对校友及学校发展均有促进作用的工作,地方校友会就是校友在各地的家,关心校友的学习、工作、生活,多为校友办实事,支持校友发展,为校友提供服务,做校友的坚强后盾。
民办高校应结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先进经验,抓住校友丰富性、多元性、持续性、潜在性的特征,继续加大对校友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在校友活动方面,立足于校友与母校间的感情基础,借鉴国外一些高校校友会实行校友返校计划、校友纪念品开发计划、职业资源计划、遗赠子女计划等形式,为校友提供情感资源、声誉资源、知识资源及良好的关系资源,为校友和母校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助平台,为民办高校的地方校友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薛少聪. 刍议高校地方校友会创建
[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160-161.
[2]贺美英,郭 樑,钱锡康. 对高校
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78-82.[3]高 兵.高校地方校友会活力研[J].
中国电力教育,2009(3).(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