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位的。⼀个⼈如果都不知道孝敬⽗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民。下⾯是分享的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叫陆绩,他特别孝顺⽗母。6岁那年,⼀次他到袁术家⾥做客,袁术命⼈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是悄悄藏在怀⾥。
后来他向袁术⾏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为惊讶,⼼想⼀个6岁孩⼉便懂得克制⾃⼰,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
2.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到⼤都拥有⼀颗孝⼼。少年时,作为长⼦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在⽣⽇将临时,⼜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唱戏。这⼀天,全家热闹⾮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道湾购置了⼀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情⼩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程瞻庐的⼩说寄给母亲看。3.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陈毅孝敬⽗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患重病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便不能⾃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常⾼兴,刚要向⼉⼦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意⾝边的⼈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会⼉,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边伺候,⼼⾥⾮常难过,这裤⼦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服都拿去洗得⼲⼲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物,有繁忙的公务在⾝,但他不忘家中的⽼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孝⼼,值得天下所有⼉⼥学习效仿。4.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哭⽵⽣笋
在三国时,有⼀个孝⼦,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就丧了⽗亲,家⾥⼗分贫寒,母⼦俩相依为命。长⼤后,母亲年纪⽼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设法满⾜她。⼀天,母亲病重,想吃⽵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笋呢? 他⽆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林抱⽵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笋。他的孝⼼感动了天地。他把⽵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 泪滴朔风寒,萧萧⽵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5.经典孝敬⽗母的故事典故 百⾥负⽶——仲由
仲由,字⼦路,春秋时期鲁国⼈,孔⼦的得意门⽣。⼦路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诺,是孔⼦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位。⼦路不仅性格独异,⽽且还有着政治⽅⾯的杰出才⼲。
仲由⼩的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长⼤后,仲由总是想:我如何能为⽗母准备好⼀点的饭菜呢?
家⾥没有⽶,为了让⽗母吃到⽶饭,他必须要⾛到百⾥之外才能买到⽶,再背着⽶赶回家,奉养双亲。⼀百⾥路是⾮常远的,没有车⼦,仲由只能步⾏。严冬寒风刺⾻,夏⽇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上⼏天⼏夜,才能赶回家⾥。⼈⼈都觉得这样做太⾟苦了,但是仲由⽢之如饴,孝敬之⼼始终没有间断和停⽌过。
仲由在⽗母双双过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出门就有百辆马车跟随,每年给他的俸禄有万钟之多。仲由所吃的饭菜也⾮常的丰盛,每天⼭珍海味不断。但是,⽗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同仲由⼀起享⽤。
仲由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变好⽽沾沾⾃喜,反⽽⾮常的感叹。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过去的⽣活,希望往⽇的情景能够重现,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百⾥之外,⽗母也永远⽆法回到他⾝边,给他尽孝的机会了。仲由思亲孝亲之⼼,没有随着⽗母的过世和他⾃⼰今⽇的显达⽽丝毫淡漠,对⽗母始终念念不忘。
孔⽼夫⼦赞叹仲由是⼀位⾮常尽孝的⼈。尽孝并不是⽤物质来衡量的,⽽是要看你对⽗母是不是发⾃内⼼的诚敬。所以孔夫⼦说,不敬⽗母,即使有孝⼼有孝⾏,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养牲⼝⼏乎是⽆别的。
在孔门四科⾥,孔夫⼦最重视的就是“德⾏”。在孔⼦门下,⼏乎所有的学⽣都是⾮常孝顺⽗母的。仲由百⾥负⽶的孝⾏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