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孙素叶 曾新星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2期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构建良好学风校风及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问题入手,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关键词高校 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高度全球化、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经济是硬实力是各国普遍达成的共识。然而,与经济相对的文化虽然是一种“软实力”,但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然则,我国的文化根基却在逐渐动摇,文化处于大涣散的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要希望在于当代青少年。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青少年人才的最重要场所,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育部、共青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它是校园内的生活成员在校园范围内所进行的课外文化活动时所体现出的校园精神,是一种群体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校园文化属于社会亚文化,是一种进步文化,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又有所区别。 1 建设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意义
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历来会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其中成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始终处于社会文化的前沿,在承担着对校园生活主体的熏陶的重任的同时,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高校校园。尤其在当前阶段,伴随着高校管理改革的深化和教育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利益的调整,财富的再分配,西方文化的晕染,对高校的主流思想起着不小的冲击。因此,建设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物质建设轻文化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对各所高校的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长。各高校手头上的教育资金越来越雄厚,教学大楼也越建越高。然而,步入众多高校校园,却发现毫无特色,鲜有新意,完全无法体现校园特色。在各高校在物质文化设施上增大投入的同时,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投入的力度却远远不够。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和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质性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只能流于形式。 2.2 校园文化取向偏于功利化
当前,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新观念新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比较普遍。部分大学生不讲原则,只求实用,学习的一切只以有用性和功利性为标准。同时也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产生盲目的拜金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世俗目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再受到推崇等。 2.3 文化理念的淡化及缺失
大学的文化理念是整个精神文化的本质核心。高校的本质任务是培养人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大学也逐渐由市场经济予以。由此所产生的后果是人文学科的日益被轻视,因其缺乏“市场效益”。申请课题、获得高额科研经费也已成为大学众教授的头号任务及理念。那些坚守以教学为己任的教授们却只得清贫拮据,惟有与自己的孤傲的信念相伴相随。康德有言:知识分子是自觉地担当人类道义与责任的人。但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去逐渐把人变成市场的奴隶、职位的奴隶、金钱的奴隶,文化理念被淡化乃至荡然无存。
此外,校园文化的庸俗化,高校制度的实施乏力形同虚设,校园文化的大众化毫无特色等诸多现状,都反映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失败与无力。 3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措施 3.1 营造健康幽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等院校校园内的建筑不应该仅仅是建筑,它更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形象并被赋予丰富的生命力。每一座建筑的构造都应该与校园的整体布局相符,其风格都应该与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相称。此外,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整洁和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场所及设施的健全都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校园内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水、每一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每一块林等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努力在创造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使得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
此外,还应该建设一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有自身特色的文景观,如雕像之类的,在美化校园的同时为师生开展校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提供必要的设施和场所。 3.2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高校就大力开展传统道德教育,以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等传统思想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校园建设健康发展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新时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有以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绝对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取向,通过健康的精神食粮、文明的活动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等因素去潜移默化着师生的思想、行为及生活,引导学生们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3.3 加强大学理念的构建及深化
大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的保证,是校园文化的升华。构建优秀的大学理念,首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自身的定位、各学科的特点、自身优势及劣势、办学理念和目标等因素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其次,学校自身因历史原因所具备的优良传统需要得到继承,并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此外,富有学校个性和时代特色的校训口号也是必不可少。一些著名的大学均通过提炼和弘扬校训来体现和宣扬自身独特的大学理念,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武汉大学的“自强弘毅、求实拓新”、中山大学的“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等。精炼而寓意深刻的校训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使得学生得到更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3.4 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永远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与重点。因此,各高校应该大力倡导勤于学习、诚信考试的良好风气,要严格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严惩考试中的不诚信行为,加强和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考试氛围。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师德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的先进典型,可以将教师的良好品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达到教师言传与身教的相统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对学生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是优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外,和谐、民主、务实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术探究的热情。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健全民主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广开言路,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长期工程。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就必须将其与相关联的各方力量,包括学生、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甚至于社会公众等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优势力量,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如此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会反过来使身处其中的广大师生深刻感受到来自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满足感,从而也会更加乐意自觉的为保持和发展优良的校园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与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青团.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2004.
[2]郭贵春.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中国高等教育,2002(14). [3]董小麟.论全方位建设高校校园文化.高教探索,2003(3). [4]李四平.大学文化的社会责任.中国教育报,2006-05-26.
[5]骆郁廷.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需要和谐的大学文化.中国教育报,2007. [6]杨晓江.美国校园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