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地理教学中诗歌和谚语的妙用

在地理教学中诗歌和谚语的妙用

来源:99网


在地理教学中诗歌和谚语的妙用

关键词:地理 诗歌 谚语

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知识和语文、历史等科目都联系紧密。“文史不分家”是人们熟知的常识,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可涉及史、地、数、理、化、生物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也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且不说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横向联系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广阔前景,也不说历史、政治因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天然纽带作用而产生密切联系,单就地理与诗歌、数学应用题与现实生产生活的联系而论,也能给人们提供相当广阔的视野。尤其是诗词谚语以其精简的句子反映出深刻的感情或道理,琅琅上口。所以,它具有广泛性和哲理性,如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加以运用,可以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效果

一、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能“奋而忘食,乐而忘忧”,达到“欲罢不能”的境地。所以,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发展智能的直接动力。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可以如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问:“唐朝诗人李白有句著名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从水循环的角度讲是否有道理?如果正确,对在哪里?如果错误,错在什么地方?”这样,引导学生自然的关注本节内容水循环,教师接着导入新课。

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丰富深化教学内容。

1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气候的诗句。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前两句写的是玉门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玉门因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几乎不受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疏.

4.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原理的透彻理解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诗句描写的事物,经过仔细体会,会其中发现蕴藏着深刻的地理原理。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又称匡山,飞峙于长江南岸,江西省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原来和鄱阳湖是连成一体的,因发生断层,成为断块上升山,鄱阳湖却是断块下陷地区。庐山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格外险峻。海拔高,降水多瀑布气势 壮观宏大,正如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云海弥漫,众峰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因此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言。

5.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诗歌简洁生动,有很强的韵律感,运用诗歌进行知识的总结,识记效果较好。例如,在学习了我国主要有色金属的矿产分布后,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矿产地的名称和分布,把所学内容小结成顺口溜:“白云鄂博产稀土,金昌产镍在甘肃,金矿招远就在鲁,甘肃山东内蒙古。德兴铜矿大余钨,锡矿山产锑没错误,水口山铅锌咕嘟嘟,湖南江西最突出。平果铝土个旧锡,广西云南记仔细。”这样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颇有情趣,而且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2

6.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比如在讲授黄山时,可选取清代魏源的一首诗:“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东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能激起同学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理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自然地理规律,可谓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其中以描写气候、地形以及地理景观的居多。

(一)描写气候的有:

1.描写西北地区气候的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话描述了西北地区属于温带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另外为了表现的风沙大,有谚语“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

2.描写西南地区气候的有: “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此民谣生动地反映了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特征。 “头上热滚滚”、“日照胸前暖”说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其次,拉萨的纬度较低(约30°N),

3

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由此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

3.描写东部季风区气候的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东部季风区深受锋面雨带的影响,锋面能带来降水以及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二)描写地形的有:“看山云里钻,看地在河边,对面能说话,握手走一天。”生动逼真地讲述了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山前桃花山后雪”,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三) 描写地理景观的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以前常常用来描述内蒙古高原上草原一望无际,牛肥羊壮的地理景观。现在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表现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之地,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开发而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老鼠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表现开垦草原带来草场沙化。表现黄河含沙量大,有谚语“一碗水半碗泥”等等。

4

知识的传授,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大小。描述地理景观,阐明地理原理,揭示地理规律,诗歌的深邃凝练和谚语的通俗易懂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以诗词和谚语为纽带,以地图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让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