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我思 一地理知识在解读诗词中的运用 文/惠来县葵潭中学黄永发 在诗词中正确地运用丰富的地 理知识,可以增加诗词的含量,对 浅底”鳞光晃动,活灵活现,四周 望无垠,旷野上风吹草低,牛羊 成群,牛羊肥美马健壮;是我国畜 牧业生产最好和最大的地方,具有 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掌握时空概念,更好地 领略诗人雄才伟略。 我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 的景物美不胜收;诗人用富春江与 滇池作比较,旨在赞誉春城风景如 诗词起到了渲染氛围、衬托意境、 突显主题、拓展想象空间等作用;掌 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对解读、分析、 鉴赏诗词十分有益,能更全面、更准 确地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画,此景此情,可谓愉悦,可谓舒心。 自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更明显地 境——地球知道多少?对地球之外 的又知道多少?的诗句“坐 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就是最好的回答:地球赤道周长约 突出了地形因素引起的气候变化, 使自然景观产生变化。海拔较低的 上名寺古刹的桃花刚刚盛开,这种 掌握地势的特点,更好 地区,四月份花朵凋谢殆尽,高山 地凸现诗词内容的气势。 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一气呵 4万千米即8万里,坐在赤道任何 一个地方,地球一天要自西向东旋 转一周,遥望无边天际,巡视无数 景象十分难得,非常惬意,可见诗 人情随景移,心花怒放。 星河,悠然自得,可见诗人,深邃 的目光,广阔的视野。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 洒江天”,这是登庐山时写 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黄河之水从 哪里来?——从天上来。“天上”的 掌握气候特点。更好地 反映诗词的地区特色。 赵师秀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 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典型 的江淮地区梅雨季节。梅雨的形成 意思即是“高”和“远”:黄河发源于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 5000多米高处,流经9个省区,全 长5464千米;自西向东穿过三个阶 下的诗句。诗人站在庐山上,向东 对着太平洋,面对风云变幻的世 界,特别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冷 静地思考和分析国际形势。从太平 洋吹上来的东南风,带来了潮湿的 梯,注入渤海,地势落差大,水流急, 一是由于北方西伯利亚的冷高气压和 太平洋暖高气压两股气流相遇,形 成锋面,强度不相上下,在江淮地区 形成了拉锯状态,锋面产生了降水, 泻千里,气势磅礴。 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 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水,滋润着 神州大地。诗句展示了诗人面对祖 国、胸怀世界、冷静思考、运筹帷 幄的雄才伟略。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 览众山小”,写出登上泰山顶峰, 环顾四周,其它山头显得格外矮 小,凸现泰山的巍峨、壮观。泰山 是中国名山“五岳之祖”的东岳, 海拔1533米,处于第三阶梯山东 蒙蒙细雨软绵绵,正值该地区梅子 成熟的时候,也是农家最心烦的季 节,池塘的青蛙呱呱叫,更叫人烦透 鳖,谈笑凯歌还”。“九天”是指 传说中的九重天,这里泛指宇宙空 间;“五洋”泛指世界海洋。从诗 中可以看出伟人的心比天 了心。这是南方地区特有的景象。 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的是 境内,虽然.山不高,却是山东丘陵 的最高处,异军突起,兀立于群山 之中,俯视四周“一览众山小”, 气势雄伟壮观。 北方地区在冬季气温突然下降,下 起了鹅毛大雪,凋零的树枝到处挂 满了雪花,好像梨树开花一样,白 雪皑皑一大片。从中不难看出北方 地区与南方地区气候差异所引发的 自然景观的不同。 高、比海阔,任凭翱翔和漫游,同 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有能力征服宇 宙、征服海洋的雄心壮志。从六十 掌握地形因素特点。更 好地解读诗人的心情。 谚语“三冬无雪落,四时有花 开”描写出地处云贵高原的美丽春 城——昆明,冬暖夏凉、四季如 年代到今天,中国的神州1号到神 州7号的升空,载着宇航员翱翔太 空,这一刻中华儿女奏响凯歌,欢 呼雀跃,感到无比高兴、激动和自 豪,神州7号发射成功,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探秘海洋更不在话下。 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反映出西北地区 大草原的自然景观。西北地区是处 春、山花烂漫、气候舒适以及环境 优美。更有的诗句“莫道昆 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滇 池之水,清澈见底,真可谓“鱼翔 10O 于第--gt ̄的内蒙古高原,属于非 季风区,冬冷夏热,降水较少,是 天然的牧区;天和草原连成一片, 诗人的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令人 敬佩,叹为观止! 。 责任编辑罗峰 师道・教研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