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省情省况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全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南昌市为江西省会。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貌 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水面占22%。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是本省铜储藏量最多的地区;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岭和九连山,有\"钨都\"的美称;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幕阜山和九岭山。
气 候 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之间。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 1341 毫米到 1940 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 1800 毫米到 2000 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 1350 毫米到 1400 毫米,其他地区多在 1500 毫米到 1700 毫米之间。全年降水季节差别很大。℃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 16℃到 27℃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 17℃到 18℃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 18℃到 19℃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 19℃到 20℃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江西省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子植物有4000 余种。蕨类植物约470种,苔藓植物有100种以上。在低等植物中,就大型真菌而言,有标率为依据的计300余种,实际大约可达500种左右。东北是整个欧亚温带地区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方,但种子植物仅为3000种左右;而江西省仅木本植物就在2000种以上,其中乔木有400种以上。在江西省分布着许多具有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有些是残存的\"活化石\"植物,如银杏等。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本省均有分布,并和世界各地植物有相似的科属。
动物资源:
江西水域面积广阔,山地峻峭延绵,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措施的不断加强,丰富的动物资源日益得到有效保护。历年调查表明,全省现有脊椎动物 600余种。其中鱼类 170 余种,约占全国的 21.4%(淡水鱼);两栖类 40 余种,约占全国的 20.4% 强;爬行类 70 余种,约占全国的 23.5%;鸟类 270 余种,约占全国的 23.2% 强;兽类 50 多种,约占全国的 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鄱阳湖是闻名的世界性冬侯鸟良好越冬场所。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11种,其中鱼类171种,两栖类40种,爬行类74种,鸟类约271种,兽类55种。
森林资源:
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60.05%,活林蓄积量3.54亿立方米,毛竹蓄积量10亿根,均位于全国前列。全省林地起源多属天然次生,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松木、马尾松是全省主要树种,所产杉木历史上通称\"西木\"。油茶、油桐、乌柏均为江西省经济林主要树种,分布遍全省。
矿产资源:
江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就有14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黑色金属有铁、锰、钛、钒等四种;有色和贵金属有铜、铅、锌、金、银等13种,稀有、稀土有铌、钽等29种,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
水资源:江西全省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其中常年有水的160多条,总长约18400公里。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江河。江西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034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和耕地亩均占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丰富的水资源是江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江西山清水碧,景色诱人,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主要旅游景区: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区、南昌市和景德镇市。其中,庐山已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的名山峻岭之秀;圭峰、龙宫的险岩幽洞之奇,鄱湖、赣水的湖光川景之美,龙虎、青原、东林的宗教庄严祖庭,滕王阁、八境台的千古名楼,临川、九江的名人故里,都是著名的旅游胜景。井冈山、八一纪念馆、红都瑞金等更是独具特色的胜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11处,省级旅景区、景点2406处。由南昌、庐山、九江、鄱阳湖、龙虎山等景点组成的赣北三角旅游区是全国14条主要国际旅游线路之一。江西山水美,笑迎天下客。
人 口
人口统计 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4年全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3.61‰。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83.57万人
人口增长率 2004年自然增长率为7.62‰。与上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0.4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47个千分点。
民族及人口 江西共有38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 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回族和畲族;还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难族、纳西族、锡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维吾尔族、傈僳族、达斡尔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独龙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 30 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 257 人。
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江西省的行政区划曾经有过多次调整和变动。截至 2001年 11月,全省共设南昌、九江、景德镇、萍乡、新余、鹰潭、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个设区市,10县级市,70个县,19个市辖区。南昌市为江西省会。
(1) 南昌市,辖 5 区 4 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南昌市位于东经115°27′~116°35′,北纬28°09′ ~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棗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面积占35.8%,水域面积占29.8%,岗地、低丘面积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为梅岭主峰洗药坞,海
拔841.4米。全市水网密布。赣江、抚河、锦江、潦河流过境内,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市区东北有艾溪湖、青山湖和贤士湖;城内得天独厚的东湖、南湖、西湖和北湖等风景湖,更显江南水乡风采。南昌市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据历年统计资料显示,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9.3℃。日照率为43%。年平均风速2.5米/秒。年无霜期291天。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2) 九江市,辖 2 区 1 市 9 县 :浔阳区、庐山区,瑞昌市,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九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九江,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130多年前,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长江是中国最大、最长的东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铁路是我国最长、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陆上运输大通道,两条大动脉在九江市区交汇,九江成为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汇点。九江市城郊的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景德镇市,辖 2 区 1 市 1 县:昌江区、珠山区,乐平市,浮梁县。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是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西东北部,毗邻安徽,全市土地面积524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49.92 万人。
景德镇地处黄山余脉怀玉山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岗峦重迭,最高峰海拔达1618米,东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较为舒缓。境内河川交错,北部昌江、 南部乐安河纵贯全境,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景德镇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自然资源丰富,矿藏资源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锰、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
景德镇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年 -1007年),由于烧制的精美御瓷获真宗赞赏,瓷器上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名。
(4) 萍乡市,辖 2 区 3 县:安源区、湘东区,上栗县、芦溪县、莲花县。 萍乡位于江西省西部,与湖南株州毗邻,距长沙100公里。全市面积3827平方公里,人口178万。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319国道和320国道交汇通过,交通非常便利。萍乡人文历史丰厚辉煌。萍乡因楚昭王在此地得\"萍实\"而得名。自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至今萍乡市博物馆保留有新石器时代历史物、史学家郭沫若定名的青铜器\"彭高编钟\"和\"马王塘编钟\"以及世间罕见的西汉透光铜镜等大批历史文物,反映出一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萍乡文明发展史。
萍乡自然风光秀丽宜人。境内东部的武功山是江西最高的名山,山峰奇峻,古木参天,飞瀑泻玉,草甸青翠,北部的杨歧山为中国佛教名山,西部的大屏山与南部的玉壶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为旅游胜地。境内著名的孽龙洞、东源溶洞、蕉源溶洞皆瑰丽异彩,洞因水活,水随洞转,乃一大奇观。城内孔庙、宝积寺、横龙洞纯阳观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书卷气息与梵音韵律汇织,是极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游资源。
(5)新余市,辖 1 区 1 县:渝水区、分宜县。新余,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浙赣铁路线上,面积3164平方公里,人口100万。新余以工业发展迅速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而受到人们的瞩目,是江西省工业化水平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建成了以冶金、机
械、化工、轻工、纺织、能源、建材为主,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新余的城市建设被誉为“深圳速度”。近十年新增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规模、速度、效益在全国中小城市中罕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居全省之首。新余基础设施独具优势。目前电力装机容量70万千瓦,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浙赣铁路横穿全境,京九铁路毗瞵,公路已成网络,并与105、320国道相接,距南昌机场仅120公里。 新余矿藏资源有三十几种,其中铁矿和硅灰石、大理石的储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的储量列中国第二,品位极高
6) 鹰潭市,辖 1 区 1 市 1县: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
(7) 赣州市,辖 1 区 2 市 15 县:章贡区,南康市、瑞金市,赣县、信丰县、大余县、上犹县、崇义县、安远县、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兴国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又称赣南。东临福建三明市和龙岩地区,南接广东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全市与外省相邻的边际县11个,乡镇72个。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面积3.9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全市耕地、山地、水面、道路、农舍的布局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年平均气温18.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605毫米,无霜期平均288天。市内地形呈周高中低,南高于北,山峦起伏,河溪密布的地貌。最高点崇义县齐云山海拨2061.3米,最低处赣县湖江乡张屋村海拨82米。全区按地貌来分,丘陵占五分之三,山地和平原丘岗各占五分之一。
(8) 宜春市,辖 1 区 3 市 6 县:袁州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靖安县、奉新县、上高县、宜丰县、铜鼓县、万载县。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度54分-116度27 分,北纬27度33分-29度06分之间, 东与南昌市、抚州市接壤;南与吉安市、
新余市为邻;西与湖南省和本省萍乡市毗连;北与九江市交界。全市东西长约222.75公里,南北宽约174公里,土地总面积18669 平方公里,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全境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25.49%,丘陵面积占39.05%,山地面积35.48%。靖安县九老岭海拔1794.3米,为全市制高点。宜春市总人口2000年末为5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万,农业人口4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73人。人口密度最高的是丰城市,为每平方公里431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铜鼓县,为每平方公里88人。市内居住26个民族, 为汉、回、蒙、藏、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傣、畲、黎、高山、水、纳西、景颇、土、幺佬、 布朗、仡佬、京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95%。
宜春市具有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享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全年平均气温17.3℃,最冷月为 1月,平均气温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8℃。宜春市地灵物丰,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3%,活立木蓄积量350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5亿株,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市已探明可开发 的水力资源38万千瓦,尚有25万千瓦待开发。初步探明的矿种 有56种,其中金属类27种,非金属类29种,铁矿藏量近2亿吨;有色金属主要有钨、金、铜、铝、锌和被誉为江西省“五朵金 花”之一的钽铌等;原煤储量超10亿吨,列全省第一;岩盐蕴藏量百亿吨,居全省之冠;硅灰石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居全国 首位;大理石、花岗石、瓷土分布甚广,质地优良,具有很高 的开采价值。
(9) 上饶市,辖 1 区 1 市 10 县:信州区、德兴市,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波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上饶素有“江西东大门”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直接面临江、浙、沪、闽等沿海开放地区,交通通讯十分便利。320国道、206国道以及正在开工建设的311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浙赣、皖赣和横南铁路纵横交错;周边建有两个飞机场;电讯通讯直达世界各地。上饶市地处闽、浙、皖、赣四
省结合部,面积2.28万平方公里,人口660万。
上饶自然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占全省近七分之一。有亚洲第一大铜矿——德兴市铜矿、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华东第一高降——黄岗山。矿产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70余种,真中铜、金、银、铅、锌素有“五朵金花”之称。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有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婺源古坦灵岩洞、铅山鹅湖山、弋阳圭峰;两个国家级风景区——三清山和圭峰(龙虎山景区);三个特色旅游点——婺源明清古建筑群、鄱阳湖候鸟保护区、葛仙山宗教旅游圣地。三清山以其雄、奇、险、峻,被称为“江南第一仙峰”;天然盆景圭峰,被叹为“江上圭峰天下稀”;婺源县已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县,被誉为“中国农村最美的地方”和“最后的香格里拉”。
(10)吉安市,辖 2 区 1 市 10 县:吉州区、青原区、井冈山市,吉安县、新干县、永丰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遂川县、安福县、永新县。地理上,它介于北伟25°58′32″至27°57′50″,东经 113°46′至115°56′之间,全约218公里,东西宽约208公里,总面积为25271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市面积的 51%,平原与岗地约占23%,山地与丘陵约占23%,水面约占4%。可概括为\"七山半水两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它的四周,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北与宜春地区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市驻地吉州区,距省会南昌公里里程为219公里,距首都北京铁路里程为1805.6公里。
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还使吉安自古享有\"金庐陵\"的美誉,被称为江南大地上的彩色明珠。\"乌鸡、金桔、狗牯脑\"是吉安地方特产三宝;泰和乌鸡,有凤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骨、乌皮、乌肉等十大特征,通体洁白、体态优美,强身、药用功能显著,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定为观赏鸡。享有\"桔中之珍\"的遂川金桔是全国
金桔四大原产地之一,其形似鸽蛋,色泽金黄,皮薄肉厚,芳香沁人,营养丰富,具有止咳消痰的功效。遂川狗牯脑茶叶,叶细嫩,表附白绒毛,色碧中微露黛绿、莹润生辉,饮后清香甘醇,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特等奖。\"甲于东南,驰名全国\"的安福陈山红心杉木,材质优良,被历代朝迁列为贡材,还被选作毛纪念堂的建筑用材。用千年栽培史的新干县三湖红桔,色泽鲜艳、酸甜可口,叶、皮、核、络都是良好中药,历史上曾为朝廷贡品。峡江鲥鱼和米粉、万安红玻璃鲤鱼和金丝枣、安福火腿、遂川板鸭美名天下扬。
(11)抚州市,辖 1 区 10 县:临川区、东乡县、金溪县、资溪县、南城县、南丰县、黎川县、 广昌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
抚州市位于江西东部,东邻福建省。南接赣州地区,西连吉安、宜春,北毗南昌、上饶。南起北纬26度29分,北抵北纬28度30分,南北全长约222公里。西自东径115度35分,东迄东径117度18分。东西宽约169公里。抚州市属中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结冰期短,无霜期长,四期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17度。抚州市河流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主要特点是水系完整、河道密布,溪流不断,水面广阔,水流量大,含沙量少,水能资源丰富,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全市资源丰富,全市土地面积2822.54万亩,人均土地9.28亩。高于全省均土地水平。是投资者好地方。
经济发展:
2006年,在党、和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宏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省生产总值46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一产786亿元,增长6.5%,二产2319亿元,增长16.3%,三产151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0:50.2:32.8,二产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518.1亿元,增长21.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超过10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8亿元,增长15.5%.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直接利用外资28.07亿美元,增长15.9%,总量继续保持中部六省首位。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580亿元,增长23%。海关外贸进出口总额61.94亿美元,增长52.6%;其中出口37.53亿美元,增长53.8%,增幅列全国第二。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1元,比上年增加931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3585元,比上年增加319元,增长9.8%。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7263元,比上年末增加878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2%,比预期目标低1.8个百分点。
06年的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创业”这个主题,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把生产发展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位,落实各项支农惠农,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促进粮食增产,全年发放各种种粮补贴15.6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379.3亿斤,比上年增产8.5亿斤。农业结构继续优化,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
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重近50%。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提升,经营领域进一拓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667亿元,增长27%。大力推进 “一村一品”,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专业村。整合各类支农资金6.21亿元,在全省1万个自然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建成100万亩标准化农田。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认真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跨省劳务输出达到563万人,全省各类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84万人。
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继续提高,现代服务业协调推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806亿元,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9亿元,增长22.7%,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增长41%和51%;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39.1%,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4.8%,提高25.1个百分点。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了一秕重点技改项目,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支柱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66亿元,增长36%,纳税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达到35家;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703.5亿元,增长27.9%;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企业7户,其中江铜销售收入超300亿元。城镇建设有序推进,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8.68%,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城乡商贸流通进一步繁荣,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7%和22.2%。
认真贯彻宏观,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杭瑞公路赣皖界—婺源—景德镇、宁樟公路白沙关—婺源、南昌西外环行等3条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70公里;完成国省道改造800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0000公里。浙赣铁路电气化发改造全面完成任务,井冈山铁路顺利建成,向莆铁路、昌九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昌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已经奠基。黄金埠电厂一台机组、丰城电厂二期一台机组、井冈山仙口水电站、分宜电厂循环流化化床机
组并网发电,全年新增电力装机188万千瓦,新增220千伏和500千伏输变电线路1761公里。全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817座,改造大中型机电泵站107座,并在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发展的动力与活动力进一步增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国有水管单位改革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由11个扩大到
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发展的动力与活动力进一步增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国有水管单位改革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由11个扩大到40个,参合农民达到1221万人。“省直管县”和“乡财县代管”试点扎实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在招商重组、退城进郊、主辅分离和性破产等方面稳步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增强,21户省属企业集团资产增值率达到20.3%。23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清欠工作全面完成,为新股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税收的贡献率达到45.8%。组团参加了第三届“9+2”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第十届厦洽会、首届中部博览会和文博会、第三届东盟博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成功举办了经贸合作活动周、第四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第三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扩大了江西的影响,签约了一批重大招高引资项目。有世界500强背景的企业落户江西累计24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江西46家。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九江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并实现了出口零的突破;南昌出口加工区获得国家批准。电子口岸建设深入推进,海铁联运规模不断扩大,检验检疫水平提高,通关条件进一步改善。“走出去”战略取得新进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进一步拓展,在纳米比亚、伊朗等国家取得一批探矿权和开采权。对外交往扩大,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等一批重要国宾来赣访问。
把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科教兴赣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召开了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大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取得新进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扎实推进。人才跨省流动进出比达到1:1,其中高层次人才实现进多于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19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5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基本完成了204个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加强了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9%。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监测监管能力得到加强。成功举办了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气象服务、防震减灾、统计审计、新闻出版、民兵预备役、“双拥”活动、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新一轮就业,实现了新旧的平衡过渡,再就业小额贷款发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了新老制度平稳衔接,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形成了全省城乡特困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200多万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并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其中分散供养由年人均800元提高到1200元,集中供养由年人均的1200元提高到1800元。九江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各类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按照人均每年600元的标准,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后期扶持。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了5万移民扶贫搬迁任务。解决了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目标,初步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态势总体平稳。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反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稳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