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四下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密山逸夫小学仵宗艳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任四学年的科学教师。有七个教学班,四百二十多个学生。从上学期的情况来看,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喜爱。我对学生现况分析如下:①爱上科学课,特别是实验课,不仅爱上,还能积极参与准备,在课堂上能做到先动脑再动手,进行充分、切合实际的预设;②爱提问题,通过这一年来的学习,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经常会在下课铃响后还被学生困在其中问来问去,这是一个好现象,我用心的呵护并鼓励他们课下通过实践和阅读去探究;③爱读科普类书籍,我要求在假期要读2本科普读物,学生有的购买,有的是从图书馆借阅,热情高涨。当然也有不足,学生对长期观察的内容不能坚持长久,每次布置这样的作业,有的班级能达到半数,而有的班级也就几个。这学期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进行改善;还有二、六、七三个班级学生平时爱说话,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
本册教材在学生原有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能力。在学生已经掌握的利用资料卡整理观察信息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折线图、条形图等方法整理信息。并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数据,从数据中获取有用信息。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以问题作为驱动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3、能够在观察实验中搜集数据,实验后整理信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4、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会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内容,学会使用测力计。
5、能读懂制作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6、掌握搜集信息的方法,会整理观察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7、能应用曲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8、能够借助数据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陈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吸取其中的正确部分,并能认识到这是有效的学习策略。
9、在分析数据的活动中能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价,能客观地分析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带来的好处与负面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珍爱生命、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能够准确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准确描述游戏活动中的感受,愿意合作与交流。
3、愿意参与有关科学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能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 科学知识:
1、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了解植物的繁殖
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2、知道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3、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4、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与雄”、“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6个活动。
每个单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翩翩雌与雄”: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第四单元“力与运动”: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第六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四、教学措施:
1、采用发现式探究和接受式探究想结合。 对于“生命世界”的探究,教材将认知目标从四年级上册了解“多样的生物”提升到认识“生命的共同特征”。技能目标从搜集信息拓展到整理信息。教材采用发现式探究方式指导学生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同时结合接受式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通过阅读、搜集资料等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不同方式。
2、充分发挥科技史的作用。 科技史是本套教材的凸现特点,本册教材有效的利用科技史资料充分发挥科技史的作用,达到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增加民族自豪感的目的,同时激励学生开展主动接受式探究的兴趣。
3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①图片的激趣作用。如:辣椒生长过程图片激励学生继续种植辣椒,使其开
花结果。
②图片的指导作用。如:利用扦插柳枝的过程和方法图,指导学生学会扦插,用扦插的方法种植植物。
③、图片提供丰富的研究内容。如:利用出租车的运动情况图,引领学生学会如何描述运动。
4、在学生原有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语言或图片准确的描述活动中的观察、体验,并且学会用折线图、条形图整理观察、体验中所获得的数据。
5、重视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如果滥用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对克隆技术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3、3——3、7) 总结上学期的优秀学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初步 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学习《播撒希望的种子》。
第二周(3、10——3、14) 《播撒希望的种子》;《小苗快快长》。 第三周(3、17——3、21)《它在哪里》。
第四周(3、24——3、28)《谁在运动》;《谁运动的更快》。
第五周(3、31——4、4) 《它是怎样运动的》;“位置与运动”单元小结与评价,《小苗快快长》整理数据绘画统计图。
第六周(4、7——4、11) 《无处不在的力》;《弹簧和橡皮筋》。 第七周(4、14——4、18)《弹簧和橡皮筋》;《苹果落地的秘密》。 第八周(4、21——4、25)《苹果落地的秘密》;《巧推棋子》。 第九周(4、28——5、2) “力与运动”单元小结与评价,期末测试 第十周(5、5——5、9) 《“变”来“变”去的盐》 第十一周(5、12——5、16)《失去光泽的铜镜》 第十二周(5、19——5、23)《燃烧的蜡烛》;“物质的变化”单元小结与评价,
第十三周(5、26——5、30)《开花结果》;植物种植记录展示会;《花开花落为哪般》。
第十四周(6、2——6、6) 《无心插柳柳成荫》《翩翩雌与雄》
第十五周(6、9——6、14)《科技发展话克隆》《我们怎样整理信息》 第十六周(6、16——6、21)《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周(6、23——6、27)复习
第十八周(6、28——7、1)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