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邢台梅花拳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
王志丽
(邢台学院 河北邢台 054001)
[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13TY004]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从文化的内涵,邢台梅花拳的文理、健身特点和提高素质全民修养的独特功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主管部门、民间组织以及广大邢台梅花拳爱好者,应充分认识邢台梅花拳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思想,勇于创新,扩大邢台梅花拳宣传,占领群众健身阵地,使邢台梅花拳与经济有机结合,为邢台梅花拳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邢台梅花拳;发展;复兴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2邢台梅花拳文化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作用 2.1邢台梅花拳独具特色的文理特点
梅花拳是中国传统邢台梅花拳文化中一个独具特色的优秀拳种至今仍保留
着其传统精华和原有传承形式。梅花拳主要流传于我国河北、山东、河南等一带它全称干支五势梅花桩因习拳者在植地呈梅花状的木桩上练习而得名落地演练以后简称梅花拳或梅拳。它被我国作为民族民间传统邢台梅花拳项目加以挖掘、继承和弘扬。平乡县、广宗县1996年和1997年先后受授邢台市和河北省“梅花拳之乡”2006年邢台梅花拳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梅花拳明末创立于河北省平乡县。梅花拳取梅花傲雪、花开五瓣、拳出五势、内外五形、朴实无华、独领风骚之意。特点为文武交融动静谐和形神统一无过不及不偏不倚气归万象色融文理拳法一体与天地同息化有为无。梅花铮铮铁骨傲雪中不畏严寒;梅花拳动作舒展大方气势磅礴神定气舒刚柔并济。梅花拳的文场是该拳派的领导核心。它集佛、道、儒三家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修心养性炼神炼气称为文功。文场老师领导整个拳派活动负责教门内弟子遵守门规、武德。武场主要进行武功锻炼传授拳理等。 2.2全民健身中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
邢台梅花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舒筋壮骨、祛病延年之功效。加之武德高尚,尊长爱幼,谦虚忍让,历来深受民众的喜爱,实是中华邢台梅花拳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邢台梅花拳不仅具有精深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完整的锻炼系统和神奇的健身效果,而且与多种文化形态均有着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邢台梅花拳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之所以能随人类文明史生生不息、经久不衰,并对社会和大众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是因为邢台梅花拳具有满足大众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效用。它不仅是邢台梅花拳存在的前提,也是邢台梅花拳发展的根本动力。大众是普通的人具有社会性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不同的需要层次。邢台梅花拳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满足大众不同需要层次的特点。邢台梅花拳不仅仅是个人的身体运动,而且是社会交往、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邢台梅花拳的练习中,人们能得到归属群体的崇高感、亲情之间的伦理感、服从规则的道德感、相互关怀和沟通的信任感,以及有助于形成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这对于健全和调节现代人的健康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每个人都有保持高水平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向高一级的方
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出现了了“现代文明病”。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社会竞争激烈、人的精神高度紧张、人际关系理性化,这给大众带来了诸多的疾病,诸如人体机能下降、心理疾病增加等。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从过去繁重的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出来人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追求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的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而大众文化背景下的邢台梅花拳既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娱乐观赏、竞技表演、交流技艺、修身养性等多方面的功能又不受场地、器材、性别、年龄等各方面条件的,因而能满足大众的多种需要,这自然而然就使邢台梅花拳成为全民健身的锻炼项目。 2.3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邢台梅花拳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我国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邢台梅花拳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适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本质上是当代中国人民群众意志的文化体现,而邢台梅花拳可以和大众直接联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大众连接的一个文化桥梁。邢台梅花拳作为大众文化的内容可以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吸收,成为它的组成部分,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由于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相对不高,人民群众直接主动接受主导文化程度有限,这就需要通过多样性的途径传播主导文化,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内容,迅速顺利地为社会大众所接受。邢台梅花拳作为大众文化可以成为人们受教育的一条崭新途径,通过这个途径使人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获得传统文化知识。邢台梅花拳文化通俗易懂、丰富多样易于大众接受完全可以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内容渗透其中从而对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邢台梅花拳文化作为中国民众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其基本精神与中国民众传统文化无疑是共通的。邢台梅花拳文化在塑造人文精神方面有其独到作用。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就其与实践主体、文化主体的关系而言,人文精神是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了作为人文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
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 2.4提高素质全民修养的独特功效
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今天,邢台梅花拳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在当代社会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现象。邢台梅花拳文化作用于人,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完美发展和全面实现,塑造全面的人格,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公平竞争的意识,从而影响和改变人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形成大众文化意识,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积极健康的发展。邢台梅花拳中“内外兼修”的保健思想恰好符合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它强调对人全面的锻炼,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内外兼修,促进身体健康。对人心理上的效用体现在邢台梅花拳内在的仁义观转化成了一般民众的生活准则和好恶评判的标准,使人在社会交往中寻求一种和谐的方式,从而调节了人的精神和情感,使人的身心协调发展。邢台梅花拳以变换多样的练习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情趣。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促使人内在气息和精神的和谐,演练过程中要求“神形一致”,“刚柔相济”,更是调动了情感的配合。邢台梅花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展示“形”的美:勇猛剽悍、雄健有力;飘洒轻捷、吞吐自如;轻灵柔和、连绵不断;给人一种矫健的运动之美人们可在观赏邢台梅花拳或自我演练中享受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邢台梅花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内外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当代社会人们塑造健全的修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邢台梅花拳文化中“德和武相统一” 的思想,对培养人们的公平竞争意识起到一定的效用。邢台梅花拳历来有“武以养德”,“尚武崇德”的优良传统。在习武的过程中,不仅身体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磨砺出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增强自身素质修养避免在社会竞争中表现出攻击和侵略的天性。 3邢台梅花拳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贡献
在100多年前举世震惊的义和团运动中梅花拳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没有梅花拳就没有义和团。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大潮中梅花拳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和作用,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于此可见一斑。再如在日寇大举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历史关头,邢台梅花拳担当起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
大批梅花拳弟子参加了中国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许多梅花拳弟子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而自梅花拳问世以来,广大拳民打击强暴、张扬正气、教人向善、扶危济贫的行为则,更加广泛深入地培育了邢襄大地的纯正民风,维护了社会稳定赖以支撑的道德公义和普遍原则。梅花拳所发挥的培养正气、教化民众、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社会作用,甚至某些行政力量和法制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在传统邢台梅花拳的历史演进中,习武之人往往把个人的安危与家国天下相融合,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拳拳爱国之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邢台梅花拳中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比如赵三多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对推动和促使中国人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
邢台梅花拳的攻防技击特性,不仅在国防、维护社会和平中发挥巨大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人的意志及尚武精神。攻防技击训练中的负方,可激发斗志不气馁。认真分析“受制”原因,研究认识主客观因素有目的地锻炼技艺或学习创新,力争突破超越自我,这是邢台梅花拳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自强精神的重要激发点。我们不能提倡邢台梅花拳的好勇斗狠、报仇雪恨的狭隘举动,但应以邢台梅花拳的攻防技击为基点,进行创新开发传统邢台梅花拳的社会价值,提倡和平前提下的“尚武”精神,创造新的科学发展模式,焕发邢台梅花拳文化的生命力,使其更好地在维护社会秩序、国防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为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因此应该深入挖掘邢台梅花拳的文化内涵,使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贡献。 4结论与建议
主管部门、民间组织以及广大邢台梅花拳爱好者,应充分认识邢台梅花拳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共同努力,积极行动起来,要思想,破除迷信,排除陈旧观念的约束和固定形式的羁绊,勇于创新,使邢台梅花拳的发展健康发扬光大。扩大邢台梅花拳宣传,占领群众健身阵地,充分发挥基层活动站点的作用。邢台梅花拳的社会化,就是邢台梅花拳的发展要面向社会,溶入社会,越来越多的被社会接受,给社会带来直接或间接效益;邢台梅花拳的产业化,就是要根据邢台梅花拳自身的特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措施,使邢台梅花拳与经济有机结合,从经济的角度去开发利用邢台梅花
拳文化资源,在增进社会效益的同时,为邢台梅花拳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申国卿.文化学视野下的21世纪中国邢台梅花拳发展战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2]任丽萍.传承、创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体育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11(3).
[3]白云驹.论文化空间[J].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4]韩建中.五势梅花桩实用技击术[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9.
[5]程大力.传统邢台梅花拳: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作者简介:
王志丽,女,1972.5,河北邢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