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来源:99网
 总第 46 课时

13 花钟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__ 修改教师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会认“燥、雅”等生字,会写“芬、芳”等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 逐段读熟,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逐段读熟,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观赏鲜花图,激发学趣,引发质疑。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和读长句子的情况。 3.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师生相互评价。(重点纠正学生读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的问题。)

4.交流阅读收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围绕开课时质疑的问题,组织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一)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

(二)品读写八种不同花开的句子,交流读后的发现和感受,体会表达方法。 1.齐读写八种花开的句子,边读边想:在读中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在读中发现表达的特点。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书中的发现。 3.全班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4.师生合作交流,想象品味八种花开的不同说法,体会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说法。

(在想象理解、鉴赏评价、感情朗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花开的美,课文表达得具体、形象,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感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5.迁移方法,学习表达。 (1)创设情境,合作朗读。

(2)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说说自己喜欢的花开放的样子。(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学会的词语或平时积累的词语。)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第1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反思:

总第 47 课时

13 花钟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__ 修改教师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逐段读熟,了解课文的大意。

2.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生词。同学们上节课学了《花钟》的生字词,读熟了课文,老师现在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全都记住了。(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2.听写生词。 3.对照改正。

二、精读感悟,学习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6.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7.结合课后“小练笔”练习表达,学生互评。 三、继续追问,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的,我不相信,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深入探究,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总第 48 课时

13 花钟 (第三课时)

主备教师__ 修改教师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1.鲜花朵朵,争奇dòu( )艳,fēn fāng( )迷人。 2.sū xǐng( )过来的蛇一口咬死了那位仁慈的农夫。

3.昙花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zhǎn shì( )美丽的笑脸。

4.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xiū jiàn( )得像钟面一样,zǔ chéng( )花的“时钟”。 二、词语巧搭配。

( )的蔷薇 ( )的笑脸 ( )的关系 ( )的花蕾 ( )的小喇叭 ( )的温度 三、选词填空。

适宜 适应

1.这里气候干燥,我很难( )。

2.这种花( )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生长。 四、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 1.花圃被他修得像钟面一样。

2.他放飞了笼子里的小鸟。

五、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例: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蔷薇 。 2.睡莲 。 3.万寿菊 。 4.紫茉莉 。 5.月光花 。 6.昙花 。 六、课内阅读。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

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弱——( ) 低——( )

潮湿——( ) 枯萎——( ) 安全——( )

3. 先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再完成填空。 4. 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个 句。

4. 用“ ”画出叙述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总第 49 课时 14、蜜 蜂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课时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 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3.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要

想读得正确、流利,首先要把一个个“拦路虎”消灭掉,先自己读一遍课文,把自己的“拦路虎”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同位帮忙消灭“拦路虎”。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 、尽管、尽力、陌生、准确无误、闷热、纳闷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检查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

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还需要看看书的同学,马上在课文中找出句子练一练吧,一会儿请自信的孩子来试着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蜜”和“蜜”:

无论蜜蜂还是蜂蜜都和昆虫有关,不要写成“密”。 “辨”和“辩”:用手分辨就是“辨”,言语辩论就是“辩”。 “检”和“捡”:用木尺比着检查就是“检”,动手捡起就是“捡”。 2.笔顺讲解 “试”的第四笔是横; “阻”和“陌”的双耳旁是两笔写成的。

3.小组合作 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板书设计:

14 蜜蜂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

沿途 、尽管、尽力、陌生、 准确无误、闷热、纳闷

总第 50 课时 14、蜜 蜂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 重点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蜜蜂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 (1)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

(2)“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4.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

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5.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6.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7.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8.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四、联系前文 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2.课外阅读:《昆虫记》

总第 51 课时 14、蜜 蜂 复 习 教 案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总第 52 课时

15《小虾》

共1课时 第一课时教案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缸、隙”等9个生字,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2.默读课文,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3.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短文,把握短文的主要内容。

4. 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并积累语句。

5.体会小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以及各种有趣活动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谜语,学生猜一猜。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课件出示:小虾图片)你们想了解小虾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质疑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3.认读生字。 4. 识记生字

(1)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2)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三、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小虾的哪些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小虾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板书: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3.请生读最喜欢的段落,根据自读提示体会虾趣。

自学感悟,体会坏脾气的小虾。并体会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根据自读提示,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坏脾气的小虾。

(1)理解词语“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仔细。(板书:坏脾气: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2)请生边读边表演第3自然段,再次感受坏脾气的小虾。

4.师小结,如此可爱的小虾,它的主人又为它做了些什么,小虾快乐吗?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呼应,体会小作者对小虾的喜爱、生活上的关爱。

5. 含着对小虾的喜爱之情,齐读文章最后两段。

在小作者的悉心照顾下,小虾一天天的长大“我”捉出几只大的虾发现……不久……生的生命诞生了! 四、读说结合,训练表达。 1.说一说自己还喜欢哪些小动物。

2.(课件出示7)师出示一些小动物图片,请生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说它们有趣在哪。并用生动的句子写出其主要特点。 3师总结。

板书设计: 15* 小虾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坏脾气: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15小虾 教学反思 一 、 成功之处 1. 教学本课时,从小虾的有趣和脾气不好入手。引导学生以情为主,细加体会,畅所欲言,强调从整体理解课文,既不脱离课文又不限于课文,注意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珍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将探究发现的阅读主动权、空间占有权、时间支配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2.本课是个略读课文,因此是放手的好机会,本课教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 不足之处

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就更开放,效果会更好。 15小虾 课后练习 一、积累关于虾的诗词

1.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 ——[唐] 唐彦谦《索虾》

2.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3.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 ——[清代] 祁珊洲

4.鳞光一片来,信是真龙种,齐璜有后,薪火可传也。” ——著名书画家范曾

5.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宋] 苏轼《画鱼歌》

6.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宋]苏轼《连江雨涨》

二、 基础积累大巩固

1.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重点段落品析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1). 这句话是写小虾( )的样子,可以看出小虾( )的特点。 (2). 用“ ”画出描写小虾动作的词语。 (3). 写出类似的词语: 例:(细长)的脚

3.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仔细观察,说说它们有趣在哪。并用生动的句子写出其主要特点。

参:

1. 这些小虾,有的通体透明,像玻璃似的,这是才长大的;有的稍带点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还积着泥,长着青苔,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虾。

2. (1).生气 坏脾气(2). 蹦去 舞动 一张一张 (3). 安静的角落 长长的胡须 明亮的眼睛。

第53课时

习作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 仔细观察,有序表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根小牙签在水里旅行。这时,前方掉入一块方糖,牙签旅行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若是丢入一块肥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项小实验。(板书:一项小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取一块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牙签是否会向方糖的方向移动。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换一盆水,取一块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再观察牙签会向哪个方向移动。

3.有序引导学生说实验过程。 (1)说实验名称及做实验的原因。

(2)说实验的过程:准备—开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3)引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说的过程中抓住做实验的动作,如“端、拿、取、放”等,准确表达。

(4)学生说说观察过程中自己的体会。

(5)揭示实验结果及原因。将方糖放入水盆中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少量的水往方糖的方向流动,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将肥皂投入水盆,水盆表面张力变强,会把牙签往外推。

4.小组合作完成课文中的实验图表。 5.分小组完整介绍整个实验的过程。 6.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二、自读习作,尝试修改

1.自读习作,发现不足,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2.自评等级。 三、 范文引路,再次修改

1.出示范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品读。(课件出示范文引路) 2.以接龙形式朗读全文。

3.集体评议: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4.学习范文写法,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生生互评,三次修改

1.同桌交换习作,开展互评。

2.推荐优秀习作,共同欣赏。师生评议。 3.根据同桌提出的修改意见,第三次修改习作。 总第 54 课时

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关键句在句子中的作用,如何把关键句改成段落大意。 2.词句段运用,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并能提出问题,仿照例句写观察到的。

教学重点:

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教学难点:

学会边观察边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如何寻找关键句,如何用关键句概括段意呢?

1. “《赵州桥》中的‘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直接写 出了第3自然段的大意。”

2. “有时候,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如《花钟》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是关键句,把这句话改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为什么会不同 ’就能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3.“关键句可能在一段话中的不同位置。如《花钟》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2句话,《小虾》第3自然段的关键句是第1句话。”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这次仿写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小组代表发言:

4.思考,并写一段观察记录。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利用关键句概括段意 关键句与段意有关,位置不固定 学写观察记录 主动思考、提出问题

总第 55 课时

语文园地四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对调和移动符号,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片段。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滁州西涧》,帮助学生们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滁州西涧》的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关键句,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难点:

1

借助修改符号修改语言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修改句子。

1、回顾上册,我们学习哪些修改符号? 有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2、学生修改,订正。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简介:《滁州西涧》是写景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

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4.词语解释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7.读出韵味 8.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如何找关键句及关键句在归纳段意的作用,学习了写观察记录,认识了对调和移动符号,并学会用所学修改符号修改片段,学习了古诗《滁州西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修改符号: 对调符号 移动符号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总第 56 课时

语文园地四 (练习)

一、给加点字补全音节。

干燥(z ) 概括(g ) 超过(ch ) ...

灼伤(zh ) 周末(m ) 鱼缸(g ) ...钳子(q ) 搏斗(b ) 比较(j ) ...

二、读拼音,写词语。

1.烈日炎炎,一些mò shēng( )的建筑工人在通往县城的yán tú( )xiū jiàn( )凉亭,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不能zǔ zhǐ( )他们工作。

2.在黎明时分,当人们还没shuì xǐng( )时,bāo kuò( )好多动物都在熟睡时,一些kūn chóng( )已经在fēn fāng( )的花丛中翩翩起舞。

三、比一比,再组词。

跨( )垮( )蜂( )锋( )

辩( )瓣( )组( )祖( )

{挎( ) {辨( )

{峰( ) {租( )

四、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蜜蜂飞得很低,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 ) ..

2.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 ..3.这些小虾通体透明。( ) ..4.我们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 ) ..5.昙花晚上九点左右悄悄绽开。( ) ..

四、补充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准确( )( ) 欣然( )( ) 确确( )( ) 争奇( )( ) 芬芳( )( ) ( )( )观察

1.秋天一到,公园里的菊花( ),非常迷人。

2.小红把数学作业忘在家里了,她妈妈给老师打电话说小红( )做完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和阿成哥把小虾从河里带回家。 (改为“被”字句) 2.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缩句)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用加点词语造....句)

4.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改为反问句)

5.在鱼缸里养了金鱼几条。(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