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景观结构组分

景观结构组分

来源:99网


景观结构组分

斑块、廊道、基质

斑块 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 观要素。

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异质性、自然 干扰和人类活动。根据 起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环境资源斑块

环境异质性导致环境资源斑块产生。环境资源斑块相当稳定,与干 扰无关。如

裸露山脊上的石南荒原、石灰岩地区的低湿地、沙漠上的绿洲、 以及山谷内聚集的传粉昆虫等,都属于环境资源斑块。 2. 干扰斑块

基质内的各种局部干扰都可形成干扰斑块。泥石流、雪崩、风暴、 冰雹、食

草动物大爆发、哺乳动物的践踏和其他许多自然变化都可能产生 干扰斑块。

干扰斑块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 但这类斑块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如一个重复放牧的牧场,演替过程 持续不断地重复进行或重新开始,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较长时间。

长期干扰斑块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但有时长期的自然干扰也能够形 成。如周期性洪水、大型哺乳动物践踏或野火,使斑块上的物种适应于干 扰状态,与周围基质保持平衡。 3. 残存斑块

残存斑块的成因与干扰斑块刚好相反,它是动植物群落在受干扰基 质内的残留

部分。

4. 引进斑块

当人们把生物引进某一地区时,就相继产生了引进斑块。它与 干扰 斑块相似、

小面积的干扰可产生这种斑块。可以分为种植斑块和聚居斑块 两种类型。

最容易识别的斑块外貌是其大小或面积。大、小斑块之间差异明显,这 种差异不仅包括物种,还包括物质和能量。 1 .对物质和能量的影响

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能量和养分存在差异,小斑块的边缘比例又高于大 斑块。因此,正常情况下,小斑块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和养分含量不同于大 斑块。加之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常常引起两者单位面积上能量和养分含 量的差异。 2. 对物种的影响

⑴岛屿

斑块大小对物种数量、类型和流的影响已经被广泛研究、观察和讨论。 物种多样性和岛屿大小之间呈曲线关系。小岛的物种初始增长较快;大岛 的物种增长较慢,但较持久。山地岛屿的物种较同样大小的平原岛屿为多; 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岛屿,其物种往往(并非总是如此)比未受人类干扰的 岛屿少。 ⑵陆地斑块

陆地景观中的斑块与水体环绕的岛屿明显不同,它属于生境岛屿。陆地 斑块的平均周转率可能较高,而岛屿基本上是恒定的。陆地景观中斑块与基 质之间的迁移也与水体不同,陆地景观基质的异质性通常较高,基质内有大 量潜在的入侵物种,而且斑块不同侧面的基质内有明显的物种差异。

如果说不同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其特定的时空斑块化,那么不同生态系统 的功能则是这种斑块化的反映,也可以说生态系统是系统功能与斑块化相互 作用的结果。生态 学家在讨论生态系统功能与斑块化相互作用时,常常注重 于:①生态系统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②这种变化率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 有什么差异以及在同一生态系统的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③不同的生态系统 对于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变化的反应速率有什么差别?

廊道 是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廊道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此外,廊道还有 其他重要功能,如物种过滤器、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以及对其周围环境与生物 产生影响的影响源的作用。它的作用在人类影响较大•的景观中显得更加 突出。廊道的结构特征对一个景观的生态过程有着强烈的影响,廊道 是否能 连接成网络,廊道在起源、宽度、连通性、弯曲度方面的不同都会对景观带 来不同的影响。

廊道有3种基本类型:线状廊道、带状(窄带)廊道和河流(宽带)廊道。 1 .线状廊道

线状廊道主要由边缘种组成。由于长期干扰的结果,它们大多有一个 动植物相对缺乏的中心地带。当然,这种干扰是人们经常运输货物等原因 所致,而且保持这些廊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狭窄河流或河岸廊道有时 也可能具有线状廊道的特征。 2带状廊道

带状廊道较宽,每边都有边缘效应,足可包含一个内部环境。在景观 中,带状廊道出现的频率一般比线状廊道少,常见的有超高速公路、宽林 带等。除了中间有一内部环境外,它们与线状廊道具有相同的特征。 3河流廊道

河流廊道是指沿河流分布而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河流廊道可 包括河道边

缘、河漫滩、堤坝和部分高地。河流廊道宽度的变化(不同河流 之间,或沿一条河系)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

廊道结构特征 1曲度

廊道曲度的生态意义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一般说来,廊道愈直, 距离愈短,生物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而经由蜿蜒廊道穿越 景观则需要很长时间。 2.宽度

廊道宽度变化对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的迁移具有重要意义。窄带虽 然作用不很明显,但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3连通性

连通性是指廊道如何连接或在空间上怎样连续的量度,可简单地用廊 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廊道有无断开是确定通道和屏障功能效 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连通性是廊道结构的主要量度指标。 4.内环境

以树篱为例,太阳辐射、风和降水通常为树篱的3种主要输入。从树篱 的顶部到底部,从一侧到另一侧,小环境条件变化都很大,树篱顶部比开 阔地更易受极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树篱基部的小生境却相当湿润。在沿 着廊道的方向,由于廊道在景观中延伸一段距离,其两端往往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都有一种梯度,即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沿廊道逐 渐变化。这个梯度可能与环境梯度或入侵一灭绝格局相关,也可能是干扰 的结果。 基质 也称为景观背景、本底、模地、矩质等,是景观中面积最大、 连通性最好、优势度最高的景观要素。在功能上对景观动态起控制作用的 背景结构。

要将基质与斑块区别开,首先应研究它们的相对比例和构型。在整个 景观区域内,基质的面积相对较大。一般来说,它用凹形边界将其他景观 要素包围起来。在所包围的斑块密集地,它们之间相连的区域很窄。在整 体上基质对景观动态具有控制作用。 基质的判定

1. 相对面积

面积最大的景观要素类型往往也控制景观中的流。基质面积在景观 中最大,

是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采用相对面积作为定义基质的第1条标 准: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基质中 的优势种也是景观中的主要种。 2. 连通性

相对面积作为基质的惟一判断标准可能使人误人歧途。比如,即使树篱 所占面积一般不到总面积的1 / 10 ,然而直观上人们往往觉得树篱网格就是 基质。因此,确认基质

的第2个标准是连通性,基质的连通性较其他现存景 观要素高。 3. 控制程度

判断基质的第3个标准是一个功能指标,看景观元素对景观动态的 控制程

度。基质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

基质的结构特征

孔隙度 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 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也称其为孔性、基质孔隙度或景观孔隙度。

基质的孔隙度具有生态意义

1、 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基质中不同斑块的隔离程度。 2、 孔隙度与边缘效应密切相关。

3、 孔隙度的研究对生产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4、 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

景观边界 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 异质性过渡区域。

景观边界的时空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景观边界的功能:通道与廊道、过滤器或屏障、源、汇、生境 景观边界的确定方法: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或 植被图等专业图,结合实地踏查绘出各景观单元的边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