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聚焦“雅学” 建构新的学习范式——以四上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聚焦“雅学” 建构新的学习范式——以四上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来源:99网
聚焦“雅学” 建构新的学习范式——以四上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作者:盛新凤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0年第9期

盛新凤

和美教学研究历经“诗意—求和—尚美—导练—雅学”五个阶段。遵循“雅学”之道,我们尝试建构了六种新的学习范式:差异式学习范式、问题式学习范式、冲突式学习范式、起点式学习范式、统整式学习范式、延展式学习范式。建构统整式学习范式,具体开发了整体感知课、细节品读课、趣味表达课;建构延展式学习范式,具体开发了篇本联读课、组文和读课、文影对读课。具体如下图:

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统整式学习范式。统整式学习范式具体有以下几种课型:整体感知课、细节品读课、趣味表达课。本文以四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一谈具体安排和活动设计。

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有两点,一个是指向阅读——“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一个是指向习作——“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古诗《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观察的内容和角度变换;两篇精读课文则重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连续观察,用多种方式多种感官观察等,课后的资料袋提示了观察记录的方法,阅读链接暗示了观察日记的写法,为习作表达做好了铺垫;口语交际的内容除了强调爱护眼睛的重要性,还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思考问题,提出对策;习作要求学生做好一个阶段的观察记录,并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表达;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要素设计了“交流平台”——梳理提示了仔细观察的重要性、连续观察的方式方法等,“词句段运用”重在强调表达的准确性,而“日积月累”中所选的谚语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还体现了古人善于观察、表达准确的特点。

一、分解语文要素,统整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紧紧围绕“观察”的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展开,从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仔细的观察,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将阅读中学到的观察的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然后通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将语言表达得准确,这又是提高表达能力的一条路径。因此,“学会连续细致地观察”既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应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之一。抓住核心词“观察”,可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了解“什么是观察”,学会“怎样去观察”,学会“记录观察”。再结合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学习目标设定为:

1.了解课文内容,正确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了解观察的角度与方法。

2.细读课文语段,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学会连续观察,养成细致观察并记录的习惯,尝试准确生动地表达。

二、搭建学习链条,统整学习内容

遵循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内化吸收到外化表达,我们在单元整体构建的时候,将语文学习分成三个阶段:整体感知阶段,细读深入阶段,输出表达阶段。与之对应三种课型:整体感知课,细节品读课,趣味表达课。整体感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读整组课文,分类学习字词,把握主要内容,预设两课时完成该项内容。细节品读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品读重点语句,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预设三个课时完成。趣味表达课将结合文本的内容,融合习作训练,创设生活情境,进行口头和书面的双重表达训练,预设三个课时完成。三种课型就好比学生学习的三根链条:整体感知课——“总链”,从整体入手,把握内容;细节品读课——“支链”,抓特色语言,细读品悟,逐步深入,形成能力;趣味表达课——“回链”,运用所习得的能力,回看单元整体,进行个性表达。从整体把握到细节深入再到整体回归,引领学生紧扣语文要素,环环相扣,步步攀升,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并节约了课时。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平时的教学需要11课时,统整后可减少为8课时,不仅大大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还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三、紧扣单元主题,统整实践活动

有效的语文学习首先要认可“人”的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因此,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创设学生喜爱的有实践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把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看作一个整体,在创设活动情境的时候就需要跳出原有课文情境,转换角度,重新构建。链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的情境,融入有质量的“听说读写思”等活动,创设有意义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铺展语文学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紧紧围绕本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主题,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课文的内容,留心文字的书写,留心课文的表达,还要留心身边的各种事物,用上学会的方法进行持续的观察。因此,

我们可以将“图文编辑”的活动引入课堂,将语文实践活动设计为“点赞佳句”;可以将“影像拍摄”的活动引入课堂,将语文实践活动设计为“趣味配音”“相册制作”等。每一种课型的主体活动,都是指向“学会观察”这个语文要素的达成。在这样丰富有趣,指向明确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感知内容,学习字词,趣味阅读,提升语文素养。三种课型的趣味语文实践活动,既能突显单元主题,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又相对,自成一体。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活动设计

本单元运用统整式学习范式进行活动设计,充分践行了“组文和教”的理念。“组文和教”就是把整组课文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文与文的界限,纵向布局,重新梳理,统整内容,上挂下联,左右逢源,相互借力,重新建构,扩大张力,生成学力。“和”是一个融通的过程,不是几种事物简单地相加,而是几种事物发生“化学反应”。“和”的结果是产生“1+1大于2”的功效。

所以,“组文和教”是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关照单元整体,重新梳理知识点、能力线,让单元内各板块内容发生“统整衔接”;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中走个来回,实现内与外、读与写的相互滋养,让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扎根生长。这样的设计,变一篇一篇地教为一组一组地学,将教学内容由“单篇”变“组文”,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结构化,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张力,最大限度开掘学生的学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其实,这也是一种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因为这是对教材单元教学的一种转化和优化。虽然这样的项目化的学习设计比较难,但为教师提供了另一种设计思路,它实现了思维可视化、语言模块化、知识结构化,是一种促进类教、类学的“大设计”。

这样的设计,也践行了我们“和美教学”一直尊崇的“雅学”之道。因为“雅学”,是以系统思维来关照,遵循学生真实学情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通过丰化、趣化语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习的动力、潜力、内驱力,努力深化学习体验,并能呈现课堂生长的学习。“雅学”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学习目标。这样的设计,实现了三个走向:从“小阅读”走向“大阅读”,从“小设计”走向“大设计”,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也实现了和美教学“改造课程、建构学程、变革课堂、指向成长”的课堂诉求。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研训中心)

责任编辑 杨文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