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国内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作者:韩迪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10期
摘 要:美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技能教育的主要科目,肩负着培养新时代所需高质量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上也有相应的调整,加强多种能力培养、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具有更强的适应性的教学思想,在全国各地均开始受到一定的重视。本文立足于高校美术教育的现实,针对未来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模式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30-01 一、国内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外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顺着时代浪潮的推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院校美术教育发展却呈现停滞不前的迹象,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诸多问题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精神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自主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将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学有所用,服务社会,从而实现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更好的发展。美术教育是人类继承前辈文化艺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活动。然而,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国内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中美术教育各个环节之问的脱节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术教育各个环节之问的脱节主要表现在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脱节、应试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脱节、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的脱节、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实用艺术和纯艺术的脱节、美术评价与大师道路的脱节、以及儿童画与成人画的脱节等等。这一些列的脱节就造成了目前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现在状况。 (二)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重技术轻文化的状况仍比较普遍
许多学生专业素质及相关专业素质欠佳,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匮乏。而教师也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奉行技术至上主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思想肤浅、想象力贫乏,作品中缺乏自我的灵魂,更谈不上什么人文精神的力量。美术及其教育体现的不仅是人的手功能、视知觉的一种训练,它更多地反映出人生命的意义,成为人类世界的一部分。不了解艺术的文化内涵,不掌握艺术作品独特的文化精神,就不可能真正懂得艺术,对艺术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解充其量也是肤浅的。因此,艺术文化教育这一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更应加强艺术文化教育。 (三)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前提保障,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在不断进行之中,同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从目前情况看,仍没有彻底摆脱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上课兴趣不大,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应该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教育的实质作用是将根据每个人学习特性以及实际所需,通过系统系的学习来引导与培养其成才,最终完善与实现其自身价值。如今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学目标将世俗的价值观为导向,完全是以客观利益为核心。另一方面,艺术的进步与完善需要出色的艺术教学体系来推动,所以就对当前各种艺术教学活动中艺术价值观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
处在社会发展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竞争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仅仅借助美术课程改革与美术教学体系优化来推动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是远不足够的,发展的核心应该放在打造出掌握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美术专业中青年教学骨干力量。将中年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与青年教师的积极探索精神有机融合起来。另一方面,应注意师资队伍近亲繁殖倾向,为此,应制定优惠,吸引重点院校中有成就的专家担任客座教师参与教学、科研,以建立编内外互补的师资队伍;应提供条件,学会各种新型材料和制图软件的使用,在思想上达到新老更替,学术更新,保持、强化专业的优势。 (三)社会实践应作为主要课程来抓
美术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种具有深远意义与实质教学作用的美术教学学科,具体体现在:第一、在各种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课堂中的美术教学与实际美术运用之间的关联与区别,这样能够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真正实现美术教学的客观作用。第二、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可以与其它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观摩、学习,接受新观点、新思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从而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作好准备。第四、学生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实践是给学生步入社会一个学习机会,能够让学生们在将来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