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__(1)__”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
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__(2)__”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地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C.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2.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说明理由。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是水
我是水,我能哺育生命,也会吞噬生命,我在大地上奔波、停留。炎炎夏日,很多小朋友喜欢在我的怀抱里嬉戏、游泳,然而你们却不知道,当我化身江、河、湖、海、水库、水井、小溪、水池、鱼塘时,如果你们轻视我,我也会变成凶兽吞噬你们的生命。
我到底有多危险,有人专门对我做了三个实验,你们看看就明白了。
实验一:在看似平缓的湖泊中游泳会发生什么?我们准备了一个水上做救援训练用的专业假人,如果在他体内灌满水的话,它的重量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重量,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个假人放在湖中看看会发生什么。假人随着水流开始缓缓移动,可是在半分钟过后,移速突然加快了,就像被吸走了一样。原来在这片湖泊附近还有一个分流口,湖水不停地流向一旁的小溪。假人随即被吸进一个桥洞,冲到小溪当中,并快速流向下游。有人依然认为我并不危险,觉得自己会游泳没关系,于是水利部门的专家,用专业仪器雷达,测试了我的流速,才发现,表面平静的我,比中国游泳健将宁泽涛还要快,就算你是游泳冠军,被我吸走也是无法脱身的。
实验二:看似清浅的水域到底有多深?这里的水质很好,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即便把视线放远,离岸三米外的水域水深看上去也只有一米左右,可实际上它有多深呢?我们让专业人员(身高1.82米)来测试。我们从岸边看过去,这个水面离水底的高度只有20公分左右,但是水已经漫到了实验人员的大腿;看过去最多是50公分,但实际上水面已经漫到了实验人员的胸部;大约一米左右,水位已经超过了实验人员的身高,可能已经达到了两米左右。看似清澈见底,非常适合游泳的湖,一检测,我的实际深度为4.6米,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如果凭肉眼观测就是一米以下,一脚下去就可能陷入深潭。
实验三:貌似接近常温的河水到底有多冷?实验人员取温度计测量,26度,这是水表面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37度)已经差了11度。那么再往下,水体的温度还是一样吗?实验继续。(1)从水深五米处取水,21度,这比刚才的26度又下降了5度,而和室外的37度比起来更是有着16度的温差。如果盲目下水,我们的身体就很可能因为无法适应这快速变化的温差而抽筋,危险也就随之降临。
怎样才能与我友好相处呢?温顺的我,通常会呆在正规的游泳馆里,等着大家来,当然,我同样需要你的温柔相待。首先,请在接触我前做好热身运动,并把身体的各个部位
淋湿,基本适应了我的温度再下来。第二,不要在泳池边或池中追逐打闹,更不要玩跳水打水游戏。你用这种粗鲁的方式对待我,我会很生气,会让你摔跤或重伤的。第三,仔细阅读安全警示牌上的内容,那是我们友好相处的约定,请遵守规则。
我是水,而孩子你不是一条鱼,与我玩耍同样存在一定的危险,一定要学会一些自救技能。如果你会游泳,在游泳时发生抽筋现象,首先应保持冷静。手抽筋时,可把手指用力握住,再用力张开,进行伸张动作;如果大腿抽筋,可把脚后侧拉起来,把大腿肌肉拉开;脚趾和小腿抽筋的时候,一手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抓住大脚趾,把小腿往上拉。抽筋情况缓解后,应该马上上岸休息。我知道也有很多人是不小心跌进了我的怀抱,你们慌乱、挣扎,渐渐失去力气,我想告诉你,冷静,冷静,再冷静;放松,放松,再放松。只要你能放松,我的浮力,会把你的身体轻轻地托起。
我来教你们两招非常简单的自救法。一,西瓜抱自救法。下蹲,屈膝,双手放在双膝上,将头紧紧靠在膝盖上,屏住呼吸,这时,我就会慢慢地托着你上浮,当你背部露出水面时,就可以用双手向下压水,同时抬起头,大吸一口气,重复这个动作,你就能在我的怀抱下保持呼吸了。二、踩水自救法。像自行车一样不断踩水,用手拨水,竭力将头部露出水面,动作要缓慢有节奏,注意手不能伸出水面,我才能把你慢慢往上托。
我是水,我还想悄悄地告诉你,会游泳并不等于会救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要盲目下水救人。我一再强调了,(2)孩子,你不是一条鱼,中小学生禁止下水救人,那么遇到有人落水,你们应该怎么做呢?要第一时间喊大人帮忙或拨打110报警,可向落水者抛掷木板、救生圈等,帮助落水者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可以利用绳索、竹竿等牵拉落水者,但务必先确保自身的安全。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该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还要记住,千万千万不能手拉手救人。
我是水,我无处不在,充满着青春活力,夏日将至,我期待与同样充满青春活力的同学们温柔相待,安全相伴。愿同学们都掌握与我相处的正确方法,天下再无溺水悲剧。
1.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右图中学生救人的方法正确吗?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从水深五米处取水,21度,这比刚才的26度又下降了5度,而和室外的37度比起来更是有着16度的温差。(句子中的数据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你不是一条鱼。(为什么“我”一再强调“孩子,你不是一条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部门拍宣传视频时把文稿中的标题“我是水”改成了“预防溺水教育”。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妥当?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蟾蜍杀伤力不逊毒蛇
赵汉斌
蟾蜍通常出没在夏秋之夜的路边草丛,虽说蟾蜍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还是不少害虫的天敌,可看它满身的疙瘩,就让人不敢轻易招惹。但近日据媒体报道,在花莲县丰滨乡,有人吃了它的肉,结果酿成了1死5中毒的惨剧。经当地卫生主管部门采样鉴定,
确认6人是因误食盘古蟾蜍中毒。为了弄清蟾蜍致毒原因,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的科学家。
毒素致死率仅次于毒蛇咬伤
在我国,人们通常把蛇、蝎子、壁虎、蟾蜍、蜈蚣或蜘蛛称为“五毒”。就对人类的危害而言,罕有因蝎子、壁虎、蜈蚣或蜘蛛咬伤引起死亡的报道,但因蟾蜍毒素中毒引起死亡的报道却不鲜见,致死率仅次于毒蛇咬伤。
30年前,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在做资源调查时,在云南西北部发现一种很特别的大蹼铃蟾。当地人说这种蟾会让人手红、疼痛。他们把大蹼铃蟾放在罐子里,受刺激的小东西身上就出现泡沫状分泌物,身体周围聚集的分泌物也不断增加。他们把这些分泌物收集起来,经过干燥提纯,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小鼠竟很快中毒死亡了。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云说:“实验中,根据小鼠体重,通过尾静脉注射每公斤20微克毒素,就可以致死。这跟蝰科蛇毒的致死毒性在同一个数量级。”
毒性不会因高温而消失
蟾蜍让人中毒的重要原因,在于其皮肤颗粒腺、粘液腺和身体不同组织能产生毒性类固醇内酯分子。蟾蜍活性物质按结构主要分为蟾毒配基类、蟾蜍毒素类、蟾毒色胺类及其他化合物。
蟾蜍皮肤、肌肉、肝脏和卵等不同部位均含有毒性成分。中毒途径包括误食及皮肤接触,即使煮熟后食用也会中毒。李文辉解释说,经煮沸后,蟾蜍耳后腺及表皮腺体的分泌物毒性会降低,但难以全部去除毒性;有证据显示,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高于肌肉,
毒力也更强;若毒液直接接触伤口进入血液,也可引起中毒。
一旦发生中毒反应,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对症治疗。迄今为止,对两栖类箭毒蛙毒素以及其他蟾蜍毒素尚无有效的解毒药,阿托品对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肾上腺素则无作用。
“以毒攻毒”还能治病救人
蟾蜍毒素能害人但是也能救人。传统医药常用“以毒攻毒”的策略治疗人类的疑难杂症。在我国,蟾蜍经加工可制成蟾皮、蟾酥、干蟾、蟾蜍头、蟾蜍胆、蟾蜍肝等名贵中药材,其中临床广泛使用的主要有蟾酥、蟾衣、蟾皮,“六神丸”“蟾酥丸”“麝香保心丸”等药物,其均含有蟾蜍成分,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昆明动物研究所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学科组长期从事两栖类皮肤分泌物的研究,他们针对上文所述的中国特有物种——大蹼铃蟾,系统研究了其皮肤分泌物蛋白质多肽组丰富的分子和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不久前还揭示了大蹼铃蟾孔道形成蛋白复合物激发无疤痕组织修复的机制。与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表皮生长因子相比,这种复合物不仅可以通过加快皮肤组织损伤的再上皮化来促进伤口愈合,还具有减轻创伤水肿、促进无疤痕愈合、抵御耐药菌感染的特征,为深入解析组织再生和修复及疤痕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线索,同时对研发新的疾病治疗药物极具现实意义。
(摘自2019年12月3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蟾蜍毒素中毒引起死亡的报道很少见到,原因是它的致死率低于毒蛇咬伤。
B.蟾蜍让人中毒是因为它的皮肤颗粒腺、粘液腺和身体不同组织能产生毒性类固醇内酯分子。
C.目前,一旦发生蟾蜍中毒,临床上仍没有有效的解毒药进行对症治疗。
D.蟾蜍毒素能治病救人,除传统医药外,它既能快速修复无疤痕组织,还有减轻创伤水肿、抵御耐药菌感染等作用。
2.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蟾蜍杀伤力不逊毒蛇?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晖中学九(2)班方明同学听闻花莲滥食蟾蜍酿成的惨剧,又获知以下两则【链接信息】,欲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现已拟好部分内容,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为倡议书补写建议(至少两条)。
【链接信息】①2020年2月24日,《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由十三届全国常委会表决通过,即日起生效。
②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疫情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而滥食野生动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北京市常委
会农村办负责人称,在卫生健康领域,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尚未确定,但源于野生动物的致病风险始终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确凿无疑的。
(摘自3月26日新京报《北京拟立法全面禁食
陆生野生动物和列入名录水生野生动物》)
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但同时也是天然的“病源库”,是狂犬病、鼠疫、冠状病毒等许多人兽共患病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为有效预防动物疾病的危害,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自身的健康,提出如下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不明原因受伤、病危、死亡的野生动物及时向林业部门、机关报告,非必要情况下,不要直接接触野生动物,与其保持安全距离。
春晖中学九(2)班方明
2020年5月
参
课后练习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说明文阅读)
一、1.B 【思考点拨】第⑧段“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由这句话可知,B项“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法不符合文意,故选B。
2.(1)B (2)A 理由:示例一:文章第②段写“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试着去了解这个句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所以(1)处填B;第⑥段写“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获得这本书表象上教给我们的一切,所以(2)处填A。 示例二:B句与第②段后面部分“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相照应,所以(1)处填B;A句与第⑥段后面部分“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相照应,所以(2)处填A。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文意理解,选填句子。作答此题,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注意提示语和内容上的照应。一、根据语境判断:第②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这个层次指“基础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地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所以(1)处填B。第⑥段写“检视阅读”。第⑤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由这句话可知,“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应填在(2)处。二、照应。第②段“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与这些内容相照应的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可判断(1)处填B句。第⑥段“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与这两个句子表述内容一致的是A句“这本书在谈什么?”所以(2)处填A。
3.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这是运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来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这是运用分析阅读;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这个主题对两本书进行分析比较,这是运用到主题阅读。 【思考点拨】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在阅读中要运用阅读的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用到基础阅读,明白书中的字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接着,通过检视阅读,从整体上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运用分析阅读,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直到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理解。最后运用主题阅读,比较两本书之间的相关之处,即两本书都谈到的主题“红色经典”,分析其现实意义。
二、1.水的危险性;在正规游泳馆里游泳的注意事项;自救技能;正确救人的方法。
2.不正确。遇到有人落水,要第一时间喊大人帮忙或拨打110报警,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救人,可以利用绳索、竹竿等牵拉落水者。图片中救人者自己缺乏安全措施,所处的位置容易下滑,再者告示板太短,反而容易被落水者牵拉入水中。
3.(1)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形象地说明了水位越深,水温越低的现象,以及水温与室外的温差之大。 (2)鱼和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强调“孩子,你不是一条鱼”,对孩子身份作肯定的判定,形象地告诉孩子水的危险性,语言幽默,便于孩子接受。
4.示例一:我认为“我是水”更妥当。本文从水的流速、深度、温度三个方面介绍水的危险性,以及游泳的注意事项、自救技能、正确救人的方法,内容都与“水”密切相关,又将水拟人化,形象具体地对孩子进行防溺水教育。并用第一人称来表达,孩子是第二人称,便于直接交流,更亲切自然。 示例二:我认为“预防溺水教育”更妥当。本文先用三个实验,分别从水的流速、深度、温度三个方面介绍水的危险性,再介绍游泳的注意事
项、自救技能、正确救人的方法,步步深入,在“预防溺水”方面起到警示、指导、教育等作用,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更直接明确,便于读者阅读。
三、1.C
2.蟾蜍毒素中毒致死率仅次于毒蛇咬伤;蟾蜍皮肤、肌肉、肝脏和卵等不同部位均含有毒性成分,皮肤接触蟾蜍或误食蟾蜍都会中毒;误食蟾蜍,即使煮熟后食用也会中毒;迄今为止,蟾蜍中毒尚无有效的解毒药。
3.示例:①认真学习保护野生动物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和防控野生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保护野生动物观念。②从自身做起,摒弃陋习,拒食野生动物,劝诫亲朋禁食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③倡议大家摒弃“野味滋补”的伪健康观念,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乐,不以用野生动物招待来客为荣。④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律法规,不参与并自觉抵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为野生动物营造和谐的栖息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