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元日》_6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元日》_6

来源:99网
9.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屠、苏、曈”等3个字,会写“旧 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2: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回忆背诵《传统节日》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3)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5.背景资料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读故事,想想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哪个节日? 2.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 3.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4:生字) 屠 苏 曈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5)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 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设计意图: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鼓励学生多种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6) 旧 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结构:符 “日+丨=旧”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旧 ”左窄右宽,“符 ”上窄下宽。 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正确的写(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字方法。为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 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课件出示7) 本处设计这个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设计意图: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让学生说说现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 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理解诗中的归纳出这几点:(课件出示8) 炮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二)理解古诗 “爆竹”、“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 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的,主要是为象。 了古今时候,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人们过春节的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方式没有太大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的区别,说出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了这些,这首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 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 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 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 (4)“春风送暖”中的“暖”,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暖”呢? 【设计意图:(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 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合作、探究的“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 屠苏酒 桃符) 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10):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 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板书设计】

意识。】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 饮屠苏酒 贴桃符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提问: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过春节时放爆竹、吃年夜饭、贴对联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2)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的生活习俗,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