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
掌握水稻各个生育时期的特征,群体变化动态、叶片生长规律和田间观察记载的标准与方法。认识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和作用。 2、 实习过程 一、水稻
从播种到成熟,对稻的一生进行系统观察、记载。观察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生育时期
1. 水稻的生育时期:一般将稻的一生,划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营养生长是稻株营养体的扩展生长,包括种子萌发和根、茎、叶、蘖的发生与生长,这一过程又可分为幼苗期与分蘖期;生殖生长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长,包括稻穗分化与抽穗结实,此阶段亦可分为长穗期和结实期。在长穗期既有营养生长,又有生殖生长,而且是二者生长同时旺盛的时期。幼苗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这四个时期还可根据各自特征特性进一步分为若干个时期。 2. 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水稻生育时期观察记载表
到达 生 日期 育 (月/日) 返 时 品期 (或处理) 1 2 ┆
出苗期:观察点内发芽总粒数中的10%其不完全叶突破芽鞘、且叶色转青的日期,
1
抽穗期 分 有终蘖 效止始 分期期 蘖 最 高 拔 孕 成熟期 青 种 期 分 节 穗 始 抽 齐 乳 蜡 完 蘖 期 期 穗 穗 穗 熟 熟 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期 备注 称为出苗始期;出苗数达50%时为出苗期;达80%时为齐苗期。 三叶期:观察点内有50%的秧苗第三片完全叶达到全展的日期。
返青期(回青期):秧苗移栽后15%的植株新叶重新展开,叶色由黄转绿,心叶开始伸长,同时有新根发生的日期为返青期。从移栽后第二天到返青期的天数即为返青日数。
分蘖期:移栽秧苗中10%的植株新生分蘖叶尖露出母茎叶鞘约1cm时为分蘖始期;50%为分蘖期。总茎蘖达到最多时的日期为最高分蘖期;分蘖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分蘖盛期。
有效分蘖终止期:观察点的茎蘖数与最后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拔节期:50%的植株地上部第一节间伸长,早稻达1cm以上,晚稻达2cm以上的日期。
孕穗期:50%植株的剑叶叶枕全部露出下一叶叶枕的日期。
抽穗期:10%的稻穗穗顶露出剑叶叶鞘达1cm时为抽穗始期;50%为抽穗期;80%为齐穗期。
乳熟期:50%稻穗中部子粒内容物充满颖壳,呈乳浆状,手压开始有硬物感觉时为乳熟期。
蜡熟期:50%稻穗中部子粒内容物浓粘,手压有坚硬感且无乳状物出现的日期。 成熟期:早籼稻80%、早粳稻90%谷粒变黄,米质变硬;晚稻全部谷粒变黄的日期。
全生育期:从播种第二日起至成熟的日期。 (二)本田群体动态观察
(1)本田群体动态:水稻移栽后通过返青阶段(开始生长出新叶)时,调查基本苗。在正常条件下,水稻移栽后5-7天开始分蘖,以后分蘖急剧增加,到拔节前后进入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后,由于生长中心转移和田间荫蔽,分蘖部分消亡,苗数减少,到抽穗时趋于稳定。 (2)本田群体动态观察方法:
定点定株观察:大田每点10穴,共4-5个点。返青后调查基本苗数,开始分蘖后每3天调查一次总茎蘖数,直到抽穗为止,按下表进行记载。抽穗以后,根据历次分蘖的观察资料,进行整理,绘成分蘖曲线。
2
(三)抽穗进度调查 利用观察分蘖的样株,从见穗开始,每隔一天数记一次抽穗数,作好记载,直到稻穗全部抽出为止。根据观察资料,计算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 二、玉米
玉米为禾本科(Gramineae)玉蜀黍属(Zea)学名为ZeaMays.L.,是一种茎叶繁茂,根群发达的高秆作物,各部分的特征如下:
1.根:玉米具有发达的须根系。可深入土层140~150cm以上,向四周发展可达100~120cm,但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下30~50cm的土层内。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外部形态、部位和功能可以分为胚根和不定根(又称节根,生长在地下茎节的称为地下节根——次生根;生长在地上茎节上的称为地上节根——气生根或支持根)。
(1)胚根:在胚中即已具有。种子发芽时首
先生出一条初生胚根,继而从下胚轴处再生长3~7玉米植株形态条次生胚根。初生胚根与次生胚根组成了玉米的初 叶鞘(内包茎秆) 叶片生根系,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
(2)地下节根:是在三叶期至拔节期从密集的地下茎节上,由下而上轮生而出的根系。一般为4~7层,多者可达8~9层,但品种间或同一品种会因春、夏播不同而异。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
(3)地上节根:是玉米拔节后从地上近地面处茎节上轮生出的根系。一般2~3层。支持根粗壮坚韧,保护组织发达,表皮角质化。位于土表
上的部分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绿色,有的见光后为紫色。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茎:直立,较粗大,圆柱形,一般1~3cm,玉米根的种类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株高差异的变动范围为0.5~4m之间,茎秆由若干节
3
组成,通常有14~25个节(晚熟品种一般为17节),其中4~6个密集在地下部,节与节之间称为节间。每节生一片叶子,玉米主茎各节除上部3~7节外,均有一个腋芽。由它们所形成的侧茎,则随着腋芽在茎上位置不同而各有特点。各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节间,靠外周的维管束小而多,排列紧密,靠的大而少,排列疏松。茎基部上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能形成自己的根系。分蘖力因类型及品种而异。一般的硬粒型及甜质型的分蘖强。生长在良好条件下的大多数品种,各节间长度由下而上向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一般情况下,穗颈下节间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节间较长,各节间长度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2~4个地上节的腋芽,长出的侧枝弱,叶数少,顶端常出现混合花芽。位置更高的腋芽,形成变态的侧茎──果穗。
3.叶:形较窄长,深绿色,互生,包括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叶鞘紧包茎部,有皱纹,这是与其它作物不同之点。在叶鞘顶部着生有加厚的叶片,叶片主脉明显,叶片边缘呈波浪状,各叶片大小与品种、在茎上的位置及栽培条件有关。由茎基至穗位(着生果穗节位)叶逐渐增大,由穗位叶至顶部叶又逐渐减小。一般穗位或穗位的上、下两叶为最大。玉米单株叶面积变化在0.3~1.2m玉米第一片的尖端为椭圆形,其它各叶叶尖均为尖而狭长。玉米下部叶片(约为总叶数的1/3左右)表面光滑无茸毛,称之为光叶。因此,可根据各叶茸毛的特点,作为田间苗龄的诊断指标之一。叶是重要的光合、呼吸器官,在玉米叶片维管束鞘的大型细胞里,含有叶绿体,对降低光呼吸有重要作用。
4.花序: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异位的作物。有两种花序:一是位于茎顶端的圆锥花序,由雄花构成;一种是着生在叶腋肉穗花序,由雌花构成。
(1)雄花序:玉米雄花序的大小、形状、色泽因类型而异。在花序的主轴和分枝上成行地着生许多成对的小穗,两个成对小穗中一为有柄小穗,一为无柄小穗。每一小穗的两片颖片中包被着两朵雄花,每雄花由内、外稃、浆片、花丝、花药等构成。发育正常的雄花序约有1000~1200个小穗,2000~2400朵小花,每一小花中有3个花药,每一花药中有花粉粒2500粒,故一个雄花药有1500~2000万个花粉粒。
(2)雌花序:玉米的雌花序由腋芽发育而成。一个植株上除上部4~6片叶子外,全部叶腋中都有腋芽,但通常只有1~2个腋芽能正常发育成果穗。果穗是
4
变态的茎,具有缩短了的节间及变态的叶(苞叶)。果穗的部分为穗轴,红色或白色,穗轴上亦成行着生许多成对的无柄小穗,每一个小穗有宽短的二片革质颖片夹包着两朵上下排列的雌花,其中上位花具有内外稃、子房、花丝等部分,能接受花粉受精结实,而下位退化只残存有内外稃和雌雄蕊,不能结实。果穗为圆柱形或近圆锥形,每穗具有子粒8~24行。
5.子粒(颖果):子粒由果皮、种皮、胚和胚乳四部分组成。果皮与种皮紧密连结,不易分开。玉米胚有较肥大的特点,一般占子粒粒重的10%~15%。胚乳是贮藏有机营养的地方,根据胚乳细胞中淀粉粒之间有无蛋白质胶体存在而使胚乳有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之分,又由于枝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不同,有蜡质胚乳和非蜡质胚乳之分。子粒的颜色决定于种皮、湖粉层及胚乳颜色的配合。因此,有的是单色的,也有是杂色的,但生产上常见的是黄、白两种。种子的外形有的近于圆形,顶部平滑,有的扁平行,顶部凹陷。种子大小不一,一般千粒重约200~250g,最小的只有50多克,最大的达400g以上,每个果穗的种子重占果穗重的百分比(子粒出产率)因品种而异,一般是75%~85%。 3、实习获得的结果
水稻生育时期观察记载表
表2 玉米单茎经济性状考查表
4、实习的心得体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