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2019年度辽宁省科技奖申报项目的公示 .doc

关于2019年度辽宁省科技奖申报项目的公示 .doc

来源:99网
关于2019年度辽宁省科技奖申报项目的公示

附件:2019年辽宁省科技奖申报项目

附件:2019年辽宁省科技奖申报项目

项目名称: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一、提名意见

提名意见: 继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往临床诊疗中把继发性肝癌简单作为晚期癌症处理,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导致继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极短。该项目组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了10余年系列攻关研究和推广,将继发性肝癌原因深入分析,分类施治,将不可根治绝症转化为有机会根治的慢性疾病,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全省范围内率先创立了继发性肝癌多学科诊疗平台,牵头和整合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妇产科各专家教授,统筹协调,多学科对同一患者,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疾病发展的综合治疗方案,明显提高继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2、以术后肝干细胞再生为突破点,深入分析肝转移癌术后复发风险,应用NGS精准基因诊断技术,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3、率先引入Watson人工智能大数据诊断系统,极大提高多学科诊疗决策方案有效性,最大程度保证继发性肝癌患者转化手术成功率。4、率先组建由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为主,结合高通量测序(NGS)检测技术、Watson for Oncology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为辅的高水平精准MDT平台。为继发性肝癌患者做出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执行性强的治疗,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以上工作极大改善我国继发性肝癌预后,提升国际学术影像力,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 经审查,完成人符合申报条件,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要求,已经公示完毕没有异议。以该成果的创新性、科学性及应用价值等对照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推荐申报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名该项目为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

长期以来,我国继发性肝癌后的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可手术患者比例较低,整体平均生存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既往以单一学科为主的治疗模式脱离了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不能在肿瘤进展的不同时期采取最针对的治疗。项目团队打破学科壁垒,改变治疗理念,整合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的专家,组建了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诊疗平台(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保证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的治疗计划。项目团队在五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支持下,率先提出通过监测MDT的运行方式,寻找不利于执行MDT决策的关键因素,组织学术攻关,加快各学科学术成果转化,不断优化MDT合理运行,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全省范围内率先创立了继发性肝癌多学科诊疗平台,牵头和整合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妇产科各专家教授,统筹协调,多学科对同一患者,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疾病发展的综合治疗方案,使得继发性肝癌患者 2年生存率由39.34%提高到56.71%的优异成绩。

2、以术后肝干细胞再生为突破点,深入分析肝转移癌术后复发风险,应用NGS精准基因诊断技术,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最佳时机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由26.23%提高至54.72%,转移性继发性肝癌的转化成功率由40.00%提高至53.33%,显著延长总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3、率先引入Watson人工智能大数据诊断系统,极大提高多学科诊疗决策方案有效性,最大程度保证继发性肝癌患者转化手术成功率。

4、率先组建由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为主,结合高通量测序(NGS)检测技术、Watson for Oncology大数据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为辅的高水平精准MDT平台。为继发性肝癌患者做出精准化、个体化、规范化、执行性强的治疗,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

发表论文161篇,他引321次,其中SCI论文26篇,总IF 81,单篇最高9.008;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专利1项。项目成果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全国12家医院推广应用,累积超过2万例。本项目通过优化继发性肝癌的诊疗模式,延长患者生存期,显著改善继发性肝癌的预后,提升了我国在继发性肝癌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推动全球继发性肝癌诊疗水平的提高。

三、客观评价

1、文献收录与被引用检索证明

项目组在Journal Clinical Oncology、中华肿瘤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1篇,其中被SCI收录26篇,影响因子81,被他引80次;中文论文篇,被他引213次。【附件10】

2、科技查新报告

国内外检索未见早于该课题组开展以多学科会诊平台为主要手段进行继发性肝癌个体化治疗的文献报道;国内外检索未见早于该课题组确定了UGT1A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的毒性、疗效关系,未见降低伊立替康毒性风险影响MDT临床决策的文献。国际首次报道将益生菌显著改善胃肠癌症患者化疗后机体整体免疫状态;国际首次报道胃癌在腹膜转移的早期阶段选择性的侵犯乳斑区,为胃癌术后早期MDT干预提供依据。【附件11】 3、国内外同行评价

(1)项目组组建的MDT会诊平台和同时通过学术活动及学术交流带动下级医院的规范化诊治各项活动,形成继发性肝癌治疗的共识,获得卫计委全国胃肠癌MDT示范推广基地荣誉。【附件15】

(2)项目组首次确定了UGT1A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的毒性、疗效关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Howard L McLeod教授评价为:“UGT1A1 has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grade 3/4 hematologic toxicity, particularly in the Asian population. It is very helpful for making clinical decision.” 在亚洲人群中UGT1A1被证明与3/4的血液毒性有关,对临床决策有很大帮助。 【附件16】

(3)受到国际分子医学研讨会邀请,该项目组进行了“应用婴儿型双歧杆菌改善继发性肝癌化疗副反应”的大会报道,会议Spandidos D. A教授评价:” the study Bifdobacterium Infantis Ameliorates Chemotherapy-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 Via Regulating T Cell Immun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Rats is a very specific Meaningful Research.”通过调节继发性肝癌大鼠的T细胞免疫力改善化疗引起的肠粘膜炎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有意义的研究。【附件17】

(4)项目组率先在改善继发性肝癌治疗相关副反应领域提出肿瘤营养的概念,即在传统肿瘤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服用有效的天然物质,达到抑制肿瘤和调节肿瘤内环境,降低肿瘤

复发转移机会。这一概念在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国建二级学会)成立大会上被钟南山院士评价为“具有创造性的新的大胆实践”。【附件18】 4、专利分析:

项目组成员研发的生物支架材料,利用旋转排放的载玻片组代替传统的细胞培养皿,不仅提高了细胞培养的数量,也提高了细胞培养的质量,较目前其他类似专利相比较,本专利更具备实用性和科学性,更具备保证防污染能力。 5、媒体报道:

项目组通过新浪网、搜狐媒体、大连电视台《 有医说医》、大连广播电台、报纸、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宣传途径和形式,在全国、全省、全市范围内宣传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MDT)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团队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使项目应用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疗策略与合理化医疗资源整合配置,以质量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亚专科水平,进一步推动多学科发展。

四、推广应用情况

(1)创建市级、省级和跨省MDT远程会诊平台:联合市级、省级和跨省学术专家团队,定期进行MDT决策疑难病例会诊,项目团队共完成5000余场MDT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高端及特色诊疗服务。开展多层次的MDT工作:通过“请进来”(特聘国际国内肿瘤界翘楚,国内外优秀MTD团队,提高项目团队整体诊疗水平),“走出去”(该项目MDT团队参加国内外诊疗活动,深层次交流),以及专题、专病研讨论坛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项目团队共组织参加各层次MDT交流1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推动我国恶性肿瘤规范化诊治,提高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学科建设。该项目MDT团队专家的风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与时俱进,引进大数据平台沃森系统,与既往MDT决策对比,探讨大数据时代临床MDT决策的发展方向。

(2)通过人才培养和学术会议加强学术推广:连续10年举办全国继续教育,创建了国家二级学会(中国抗衰老促进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和市一级学会(大连肿瘤学会),培训专科人才6000余人次,多次在国际会议做专题报告,极大地促进项目成果在国内外应用;进修生60名,推动了基层医院人才培养;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87名,留学生40名,推动科研-临床结合型人才培养。

(3)通过媒体宣传推广情况:项目组通过新浪网、搜狐媒体、大连电视台《有医说医》、大连广播电台、报纸、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宣传途径和形式,在全国、全省、全市范围内宣传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MDT),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团队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使项目应用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疗策略与合理化医疗资源整合配置,最终以质量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亚专科水平和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最终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存和节约了社会成本。

(4)发表论文著作学术推广研究成果:项目组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161篇,共被他引321次: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

(5)项目组学术研究成果在全国12家医院推广应用,累积患者超过2万例,具体情况如下: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应用单位名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应用技术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应用的起止时间 2014.1至2018.12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5000余例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人民第三〇七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大连市中心医院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MDT平台个体化诊疗技术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2015.1至2018.12 4000余例 2013.1至2015.12 2000余例 2015.1至2017.12 2000余例 2014.1至2017.12 4000余例 2015.1至2017.12 4000余例 2015.1至2017.12 2015.1至2017.12 4000余例 2000余例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 2015.1至2017.12 800余例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5.1至2017.12 500余例 鞍山市肿瘤医院 2015.1至2017.12 800余例 朝阳市中心医院 2015.7至2017.12 300余例 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辽阳市中心医院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继发性肝癌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策略的创新与应用 2015.1至2017.12 300余例 锦州市中心医院 2015.1至2017.12 1000余例 沈阳军区总院 2015.1至2017.12 1500余例

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不超过10件)

知识产权类别 实用新型专利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一种生物支架材料固定架 国家 (地区) 中国 授权号 ZL.201621184820.1 授权日期 2017.7.11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第6291187号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斌 张霞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有效专利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姓 名 行政职务 高亚杰 肿瘤科主任 排 名 技术职称 1 主任医师、教授 工作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的负责人,主要负责该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总结工作等工作,在所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该完成人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67篇,SCI论文13篇,主持参与编写2部著作。

姓 名 行政职务 巩鹏 副院长 排 名 技术职称 2 主任医师、教授 工作单位 深圳大学总医院 完成单位 深圳大学总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在确定UGT1A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的毒性、疗效关系,预测转移性继发性肝癌转化化疗中的不良反应,为MDT决策提供依据等创新中做出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承担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近5年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1篇,单篇影响因子24.008分,总影响因子100.811分。

姓 名 行政职务 董岩 排 名 技术职称 3 副教授 工作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在所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参与发表本项目相关论文22篇,其中SCI论文3篇,主持参与编写专著3部。

姓 名 行政职务 曹亮 排 名 技术职称 4 副教授 工作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在大网膜乳斑转移是胃癌肝转移的早期转移的标志性事件的理论机制,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化疗干预提供新的MDT决策依据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该完成人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39篇,SCI论文10篇。

姓 名 行政职务 付虹 肿瘤科护士长 排 名 技术职称 5 主管护师 工作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及护理研究,在所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23篇,SCI论文1篇,主持参与编写专著1部。

姓 名 行政职务 张斌 排 名 技术职称 6 副教授 工作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在所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获得该项目相关发明专利1项,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45篇,SCI论文10篇,主持参与编写2部专著。

姓 名 行政职务 刘忠 排 名 技术职称 7 副教授 工作单位 深圳大学总医院 完成单位 深圳大学总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在所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5年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10篇,SCI论文3篇,主持参与编写2部著作。

姓 名 行政职务 张洁 排 名 技术职称 8 副教授 工作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在所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11篇,SCI论文1篇,主持参与编写2部学术专著。

姓 名 行政职务 贾立红 护理部副主任 排 名 技术职称 9 副主任护师 工作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该完成人为本项目中主要负责继发性肝癌的诊治及护理研究,在所有创新中均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目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作为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有23篇,SCI论文1篇,主持参与编写专著1部。

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排 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该项目大部分研究工作均为该院完成。该项目在该项目组针对继发性肝癌的诊治进行了10余年系列攻关研究和推广,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1、率先组建和推广了多学科会诊平台(MDT),保证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使病人受益最大化。2、通过率先研发了应用婴儿型双歧杆菌改善转移性胃肠癌化疗副反应的方法,明显改善患者MDT决策中转化化疗期间患者的体质状态,提高转移性胃肠癌转化治疗的成功率。3、率先揭示了大网膜乳斑转移是胃癌的早期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为对胃癌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化疗干预提供新的MDT决策依据,降低了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以上工作极大改善我国转移性胃肠癌预后,提升国际学术影像力,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

单位名称 排 名 深圳大学总医院 2 对本项目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情况的贡献: 为项目临床及基础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供NGS基因检测支持,参与项目组临床高水平MDT方案制定,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和宣传,联合开展临床试验。为胃肠道来源的继发性肝癌诊疗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该项目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深圳大学总医院两家国内单位共有计划及参与完成。项目实施时间为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高亚杰、董岩、曹亮、张斌、付虹、张洁、贾立红在继发性肝癌的转移机制研究、临床组建MDT会诊平台、MDT平台决策监管、继发性肝癌转化治疗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申请课题,共同发表论文、专著,证明材料有表格所列论文、专著等。深圳大学总医院的巩鹏、刘忠自2009年1月开始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高亚杰教授开展合作,首先在继发性肝癌的转化治疗中进行技术研发方面开展合作,后在MDT会诊平台运行和决策监管方面深入合作,共同发表论文,开展临床实验,证明材料有表格所列论文等。 序合作 号 方式 合作者(项目排名) 1 论文合著、临高亚杰(1)、2009.01-2017.12 1、张斌;巩鹏;付虹;邹丽娟;徐英辉;董附件 合作时间 合作成果 证明备材料 注 岩;傅莉萍;高亚杰. 榄香烯在老年复发、23、转移性乳腺癌铂类联合化疗中的应用[J].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8, 12(2):73. 2、董岩;宫文欢;付虹;巩鹏;张斌;丛滔;徐英辉;邹丽娟;殷朔;高亚杰. 榄香烯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有心脏高危因素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医学与哲学, 2017(12). 24 床实验 巩鹏(2)、董岩(3)、付虹(5)、张斌(6) 2 论文合著 高亚杰(1)、董岩(3) 2008.01-2017.12 1、Relationship between DNA repair gene XPD751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Genet Mol Res. 2015. 14(2): 5390-8. 附件18 3 论文合董岩2008.01-1、王娜; 董岩; 张斌; 高亚杰; 付虹. 附件 著 (3)、付虹(5)、张斌(6) 2017.12 IVPA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 医学与哲学, 2016, 37(14). 2、栾月; 董岩; 张斌; 高亚杰; 付虹. 癌症疼痛规范化治疗对肿瘤化疗效果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 2016, 37(12):28-30. 17、18 4 论文合著、共高亚杰(1)、2008.01-2017.12 论文:1、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Ameliorates Chemotherapy-Induced 附件17、 同立项 董岩(3)、付虹(5)、张斌(6) Intestinal Mucositis Via Regulating T 24、Cell Immun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Rats. Cell Physiol Biochem 2017;42:2330-2341. 2、婴儿型双歧杆菌对肠癌大鼠化疗性肠黏膜炎的影响[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05):404-408. 立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5140,婴儿型双岐杆菌修复化疗性黏膜炎过程中T细胞免疫的调节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 26 5 专著合著 董岩(3)、高平(9) 2008.01-2017.12 《肿瘤内分泌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附件 ISBN 978-7-5381-9875-1, 2016年7月 28 6 论文合著 高亚杰(1)、张洁(8) 1999.01-2017.12 高亚杰, 刘基巍, 张洁. 香菇多糖配合化疗提高胃肠道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1999, 6(3). 附件24 7 论文合董岩2008.01-参麦注射液防治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所致附件 著 (3)、张洁(8) 2017.12 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2,23(08):700-702. 24

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单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一完成人:高亚杰

2019年 4月 15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