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卷(含答案)

2011年广东高考物理卷(含答案)

来源:99网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如图3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铅柱 MN钩码图4

14、图4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以在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B、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C、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 D、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15、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

16、如图5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F3 B、F3>F1>F2 C、F2>F3>F1 D、F3> F2>F1

F1图33060F3P F2图5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7、如图6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

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球的速度v等于L2Hg 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

g2Hv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 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

LH 图618、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19、图7(a)左侧的调压装置可视为理想变压器,负载电路中R=55Ω,A、V为理想电流表和电 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如图7(b)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u/VA~R2202V022020.010.020.03t/s

(a)图7(b)A、电流表的示数为2A 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

C、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的有效值 D、原线圈中交变电压的频率为100Hz

20、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2GMT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3 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24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Mm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R21、图8为静电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 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

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 D、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

放电极集尘极•••带电尘埃 直流高压电源图834(18)

(1)图14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OAB•••C•D•E•1cm2图143 ① OD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

② 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_______,其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s/cm3.02.0

1.0t2/s20.010.020.03图150.040.050.06(2)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所用器材有:小电珠(2.5V,0.6W),滑动变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① 粗测小电珠的电阻,应选择多用电表________倍率的电阻档(请填写“×1”、“×10”或“×100”);调零后,将表笔分别与小电珠的两极连接,示数如图16,结果为________。

5001001K200302515504010020411.5AV105~0~05010~000~00~~00V00.5021503062004082.5~红250500.20.42001A20.63黑

0.63

图16AVaPbS电源E••图17图18② 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请根据实验原理图17完成实物图18中的连线。

③ 开关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____________端。为使小电珠亮度增加,P应由中点向_____________端滑动。

④ 下表为电压等间隔变化测得的数据,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实验图象,必须在相邻数据点_______间多测几组数据(请填写“ab” “bc” “cd” “de”或“ef”)

数据点 U/V I/A a 0.00 0.000 b 0.50 0.122 c 1.00 0.156 d 1.50 0.185 e 2.00 0.216 f 2.50 0.244 35、(18分) 如图19(a)所示,在以O为圆心,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区域内,存在辐射状电场和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内外圆间的电势差U为常量,R1=R0,R2=3R0,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内圆上的A点进入该区域,不计重力。

(1)已知粒子从外圆上以速度v1射出,求粒子在A点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若撤去电场,如图19(b),已知粒子从OA延长线与外圆的交点C以速度v2射出,方向与OA延长线成45°角,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在图19(b)中,若粒子从A点进入磁场,速度大小为v3,方向不确定,要使粒子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磁感应强度应小于多少?

R2O•Av0R1Ov1AC45 v2(a)图19(b)36、(18)

如图20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

AS5RDR••R BMCl6.5R图20

L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参及解析(熊小勤执笔)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题号 答案 13 C 14 B 15 C 16 D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选项,每选对一项得3分,错选、不选者本小题得0分 题号 答案 17 AB 18 BD 19 AC 20 CD 21 AD 13.C 解析:铅柱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粘在一起,故C正确。

14.B解析:在M向下滑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W>0,没有热交换,Q=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WQ,气体内能增大。故B正确。 15.C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可知,C正确。 t16.D解析:把F1、F2、F3移到一个矢量三角形中,可知F3对应900, 可知F1对应600, 可知F2对应300.

故D正确。 17.AB解析:网球做平抛运动有:Lvt H12gt sL2H2可知,AB正确。 2U1n1 可知,原、副U2n218.BD解析:由光电效应规律及光电效应方程可知AC错误,BD正确。 19.AC解析:电压、电流表表示有效值,故AC正确。由图可知频率为50Hz,由

线圈匝数之比为2:1,故B错误。

20.CD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运行速度,C正确;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最大运行加速度,D正确;

由GMm22m()(Rh)可知,AB错误。

T(Rh)221.AD解析:电场由电容的正极指向负极,A正确;由电荷从电容的负极到正极,可知尘埃带负电,电场

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BC错误,由F=qE及匀强电场可知,D正确。 三、非选择题 34.(18分)

(1)① 2.20 ②加速度的二分之一 0.923 (2) ①×1 7.5 ②如右图 ③ a、b

④ ab 解析:因为ab电流相距太远,可能是直线,也可能先是直线,后是曲线。 35.(18分) 解:

(1)粒子从A点射出后到外界边界射出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qU1212mv1mv0 ① 22解得v0v122qU ② m (2)撤去电场后,作出粒子的运动轨迹如答图1,设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

2v2qBv2m ③

r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运动的圆心角为900,则

22 2r(R2R1) 得 r2R0 ④

联立③④得B2mv2 ⑤ 2qR02r ⑥ v2匀速圆周运动周期T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1T ⑦ 4 联立③⑤⑥⑦,得 t2R0 ⑧ 2v2切,轨

(3)要使粒子一定能够从外圆射出,粒子刚好与两边界相迹图如答图2

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r1R2R1R0 2⑨

2v3 设此过程的磁感应强度为B1, 由牛顿第二定律qB1v3m ⑩

r1 由⑨⑩,得B1mv3 ⑾ qR0mv3 qR0所以磁感应强度应小于

36.(18分)

解:(1)设物块到达B点的速度为vB,对物块从E到B由动能定理得

2mg5Rmg2RmvB0 ①

12解得vB3gR ②

(2)假设物块与滑板达到共同速度v时,物块还没有离开滑板,对物块与滑板,由动量守恒,有

mvB(mM)v ③

设物块在滑板上运动的距离为s1,由能量守恒得mgs1 由③④,得s16Rl6.5R ⑤

即达到共同速度v时,物块不会脱离滑板滑下。

121mvB(mM)v2 ④ 22设此过程滑板向右运动的距离为s2,对滑板由动能定理得mgs2由③⑥,得s22R

1Mv2⑥ 2讨论:①当RL2R时,滑块在滑板上一直减速到右端,设此时的速度为vC,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

mg(lL)1212mvCmvB ⑦ 22解得vC(2.5RL)0

所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mg(lL)3.25mgR0.5mgL 设物块离开滑板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为H,由机械能守恒得

12mvCmgH ⑧ 23解得HR,故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中点。

4②当2RL5R时,滑块与滑板最终一起运动至滑板与C相碰,碰后滑块在滑板上继续做减速运

动到右端,设此时的速度为vC1 ,对物块由动能定理得

1212mg(ls2)mvCmvB ⑨ 122解得vC1gR0 2所以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mg(ls2)4.25mgR 设物块离开滑板沿圆轨道上升的高度为h,由机械能守恒得

12mvC1mgh ⑩ 2R解得hR,故物块不能滑到CD轨道中点。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