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ervation 科技奖励工作是科技发展的一面镜子,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水平、科技方针和导向 的集中反映。同时,地方科技奖励工作是国家科技奖励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基础和前提。为此, 本刊选取了_上海、、云南、安徽作为地方科技奖励工作的扫描样本,向读者作一展示。 2010年度上海科技奖励概述 口尹邦奇吴洁敏 2010年,上海科技奖励以率先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 二等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上海 获奖比例20%,国家技术发明奖上海 获奖比例8.3%,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 获奖比例16.4%。今年也是上海连续 利用方面,为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 力,逐步显示出独特优势。今年上海 市共有4个项目获奖。涉及集装箱深水 港建设、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制造、大 型城市为目标,重点鼓励前瞻性基础 研究和技术原始性创新、抢占科技制 高点的重大成果,鼓励促进经济发展 第九年获奖总数占全国比重保持两位 洋金鱼资源开发和中华绒螯蟹养殖 数,连续四年获奖比例达15%以上。 在代表原始性创新、抢占科技制 高点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上海 继续保持较强的领先优势。上海市共 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全 国30项的20%。尤其在生命科学和基 一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 技术产业化和培育战略性产业、形成 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成果,鼓励围 绕城市发展、服务业信息化、节能环 等,极大地提升了产业的技术能级,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项目, 批涉及和国防科技的专用 保、低碳经济、健康生态等服务民生 关注点的重大成果,鼓励科技创新型 企业、推进区县创新能力提升和经济 发展的重大成果。 项目获国家高等级奖项。今年上海有 9项专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 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的12.2%,获 奖比例连续三年突破1O%。在体现我 国综合实力的载人航天出舱工程项目 中,上海市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关键设 备与部件的研制任务,充分体现出上 海市航天人的重要作用。研制开发的 我国新型远洋舰船,充分展示了上海 市的先进制造水平和创新能力。 突破纺织技术瓶颈,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纺织产业,服务全国并提升 行业技术能级。今年纺织行业上海市 有4个项目获奖,其中1项获国家技术 发明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础医学领域有3个项目获奖,是整个国 家自然科学奖中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 领域总数的50%,凸显上海优势。 前瞻布局创新成果问鼎 国家科技奖 获奖成果在医药卫生领域继续 保持领先地位,成为我国医疗卫生 重要诊治中心。今年共有“危重新生 201 0年,上海市在国家科学技术 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等 奖上全面丰收,五大奖均有收获,获 奖数共57项(人),占全国授奖总数的 15.9%,取得了获奖总数和五大奖双 12项成果获奖,占全国该领域获奖项 目的38%。在探索药物研发新途径, 开辟疾病治疗新领域,特别是在发 掘国家传统中医中药,推进中医药现 丰收的好成绩。其中,著名医学家、中 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 代化建设中,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 技术手段与传统中医药学优势结合 振义先生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成为上海第三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德籍友好人士克劳斯・托普弗获得国 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另有55项上海牵 头或合作完成的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 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 起来,大幅提升了上海市中医药产业 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今年有3个 中医中药成果获奖,占全国该领域获 攻克低碳生产关键技术,为能源 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 支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上 奖数的60%,充分显示了上海在此领 海市涉及低碳技术共有7个项目获奖。 域取得的显著成绩。 “油藏保护性可持续开发的微生物采 步奖(2项特等奖、5项一等奖、48项 在海洋港口装备与渔业资源开发 油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为 5O l- 科技奖m CHINA AWAR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bservation j观奖台 开发中后期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 中,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项目65项, 是建立和实施了一套加强评审专家名 单保密的配套措施。缩短网络评审时 间,由10天缩短为7天,更换通信设备 供了经济有效的技术支撑,实现了油 占21.9%;新材料技术领域项目40 项,占1 1%。四是科技突破资源和环 藏保护性开发和油藏极端环境中特 项,占13.5%;信息技术领域项目33 殊微生物资源化的利用,推动了我国 油田可持续开发技术的进步。 等,做到程序规范、制度规范、技术 保证、方便监督。 境发展的瓶颈,在资源节约和环境 保护、灾害控制、节能减排等方面取 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申报条件。 为防止奖励工作的急功近利和学术 不当行为的产生。一是加大对重复报 加强奖励导向 卜海市科 学技术奖促创新 201 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 授奖298项(人)获奖,其中国际合作 得技术突破并加以应用。在今年获 奖项目中,新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项 目39项,占13%,为低碳经济发展作 出了贡献。 奖的审查力度,开发了专用软件进行 检索查重,曾经获奖的项目内容、论 在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评审制度 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文和专利不能重复使用,杜绝重复 报奖。二是对自行申请撤消初评通过 的项目做出了完善,两年后才可继续 申报。三是申报的成果必须应用两 年以上。 奖获得者1人,一等奖项目49项,二等 奖项目88项,三等奖项目160项。 297个获奖项目,总体上符合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近年来市 委、市对上海市科技创新的战 完善评审程序。上海市科学技术 奖评审分为专业评审组初评、复核、 奖励委员会审定三个阶段。在评审过 程中实行“三评三公示”,坚持公开、 略要求,体现了科技奖励的导 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审程 向和引领作用。一是具有自主知识 序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接受全社会对 产权、技术发明创造的原创性科技 成果较多。经统计,所有项目共获得 国内外发明专 ̄1J596项,实用新型专 利8O9项,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200 发挥奖励激励作用创新 型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一科技奖励评审全过程的监督,认真做 好异议处理和信访工作,对实名来信 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处理和回复 来信人。对于匿名信也要认真分析研 批顶尖科技人才获何梁何利基 金奖。今年,上海有7位科技工作者获 得何梁何利基金奖。从1 994年至今。 上海共有1 14人分获何梁何利基金 余项,平均每个获奖项目取得的发明 专利2项。除自然科学奖和社会公益 类项目外,21 1个技术开发类由企业 牵头或企业参与的技术创新成果, 究,对反映情况比较具体的匿名信也 要进行调查处理。 奖,其中4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科学 与技术成就奖殊荣。 具有上海特色、“官民结合”的上 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是由上海市政 完善评审方式。科技奖励的国 际惯例是同行评价,为了发挥网络评 审的优势,真正实现网络评审,上海 市完善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分组与 经应用和产业化,提高了企业的综 合竞争力,三年累计实现新增利润 306"f7__,元。新增税收90'fZ,元,创汇46 亿元,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调结 构、保增长、渡难关作出了贡献。二 是一批原始性创新、抢占科技制高 点的成果获奖,研究成果被国际同 府设奖,企业出资运作的一个奖项。 主要奖励在上海市从事自然科学基础 划分网络评审单元。按学科代码划分 评审单元,每个评审组分为多个评审 单元,实现同行评审。二是选聘专家 原则与方式。评审专家选择高校、研 研究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年龄在45 岁及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每两年 评选一次,每届评选获奖人数不超过 6名,今年完成了第八届评选活动。从 1994年设奖以来,已有42名优秀中青 年科学家获奖,该奖项对鼓励中青年 究机构、企业各占1/3,老、中、青各占 1/3,外省市专家占1/3以上。按每个 行认可的程度在不断提高。论文数 量、被SCI、El等收录和引用次数增 长较快,今年获奖项目被国内外同行 引用次数达34237次,比上一年度的 23364次增加746.5%。三是战略性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获奖成果聚集 单元实际所需评审专家,1:3确定评审 专家“大名单”,一般在3O人以上。三 是实行交叉封闭管理。评审期间工作 人员实行集中封闭管理,随机确定网 络评审组工作人员,实行交叉管理。 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实行双盲,网络 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更多的科技 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起到了十分重要 的作用。口 (作者尹邦奇系上海市科学技术 生物与医药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 委员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 任,作者吴洁敏系主任助理) 2011.O1总第139期51 化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在获奖项目 评审专家随机从“长名单”中挑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