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卢瑟福散射实验

卢瑟福散射实验

来源:99网
 实 验 报 告

学号 PB08210240 姓名 陈 立 日期 2010-4-4

卢瑟福散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卢瑟福核式模型,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卢瑟福散射理论;

并学习应用散射实验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实验原理: α粒子散射理论

(1)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

设原子核的质量为M,具有正电荷+Ze,并处于点O,而质量为m,能量为E,电荷为2e的α粒子以速度入射,

当α粒子进入原子核库仑场时,一部分动能将改变为库仑势能。设α粒子最初的的动能和角动量分别为E和L,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2Ze2m222 (1) Err40r21mrmbL (2)

2由(1)式和(2)式可以证明α粒子的路线是双曲线,偏转角θ与瞄准距离b有如下关系:

ctg2402Eb (3) 2Ze22b2Ze2设a,则ctg (4)

2a40E设靶是一个很薄的箔,厚度为t,面积为s,则图3.3-1中的ds2db,一个α粒子被一个靶原子散射到方向、d范围内的几率,也就是α粒子打在环ds上的概率,即

ds2bdbss2a2cos8ssin32d (5)

2若用立体角d表示, 由于

d2sin4sin2d2cosd2

ds有sa2d16ssin42d (6)

为求得实际的散射的α粒子数,以便与实验进行比较,还必须考虑靶上的原子数和入射的α粒子数。

由于薄箔有许多原子核,每一个原子核对应一个这样的环,若各个原子核互不遮挡,设单位体积内原子数为N0,则体积st内原子数为N0st,α粒子打在这些环上的散射角均为,因此一个α粒子打在薄箔上,散射到方向且在d内的概率为

dsN0ts。 s若单位时间有n个α粒子垂直入射到薄箔上,则单位时间内方向且在d立体角内测得的α粒子为:

12Ze2ddsdnnN0tsnN0t (7) s44E4sin02经常使用的是微分散射截面公式,微分散射截面

d()dn1 dnN0td22其物理意义为,单位面积内垂直入射一个粒子(n=1)时,被这个面积内一

个靶原子(N0t1)散射到角附近单位立体角内的概率。

因此,

1d()dndnN0td4022Ze21 (8) 4Esin422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公式。

代入各常数值,以E代表入射粒子的能量,得到公式:

d12Z1.296dEsin4其中,dd22 (9)

的单位为mb/sr,E的单位为Mev。

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方法

为验证卢瑟福散射公式成立,即验证原子核式结构成立,实验中所用的核心 仪器为探测器。

设探测器的灵敏度面对靶所张的立体角为,由卢瑟福散射公式可知在某段时间间隔内所观察到的α粒子总数N应是:

1 N402Ze2m20ntT (10) sin4/22式中N为该时间T到靶上的α粒子总数。由于式中N、、等都是可测的,所以(10)式可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由该式可见,在方面上内所观

12察到的α粒子数N与散射靶的核电荷Z、α粒子动能m0及散射角等因素

2都有关。

实验内容:

1、熟悉谱仪结构和操作方法; 2、确定θ=0的位置;

3、用示波器监视放大器信号,使幅度尽量大而又不饱和; 4、调整阈值旋钮,使30°处计数率为200~400/200s; 5、在30°~50°为步长,验证Rutherford公式; 6、作θ~N曲线,并与理论曲线比较(自定系数);

17、作θ~P曲线并分析,以函数N402Ze2m20ntT

4sin/22=P/[sin (θ/2)]^4进行线性拟合。

实验仪器:

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包括真空室,电子学系统,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数据处理:

1. 调节00的位置的过程(每度5s):

1° 2° 3° 4° 5° 6° 7° 8° 9° θ P 0° 6605 7405 8234 8667 9027 36 8741 83 7800 6954 2. 测量粒子数N与θ以及θ与P的关系:

再由PNsin θ4由此可见,原来的4°处才是真正的0°,此时将角度调回4°,再置零既可。

将个数按同一测量时间尺度归一化,取时间为200s,

2计算出P。

30° 288 1.292 35° 165 1.349 40° 80 1.095 45° 58 1.244 50° 31 0.9 N P BN300N=P/sin( P1.284±0.03442502001501005003035404550N-拟合曲线 由

Ze2ntT m2sin4/20可见,在方面上内所观察到的α粒子数N与散射靶的核电荷Z、α粒子动12能m0及散射角等因素都有关。 2 如上图,将除N,θ外的其余项设为P,随着θ的增大(从30°到50°),N值递减。将对应N,θ值输入Origin软件,并输入N=P/[sin(x*3.1415926/360)]^4 (注:由于Origin软件公式输入中sin函数默认自变量为弧度制,所以需要转换,否则非线性拟合会出错),多次拟合后,P拟合值固定在1.284左右。

1N4022P1.401.351.301.251.201.151.101.051.000.9530354045 C50P-曲线据

Ze22PNsin()(3)ntT240mv0

可知,仅改变的情况下,P是固定的,只有N在变化,所以P应该为定值,而图中显示P有小幅变动。误差分析如下。

412实验误差分析:

1、真空室的真空效果并非理想的,实验室的抽真空机并不能使散射装置完全处于真空状态下,因而造成一定的误差;

2、实验完成后,再次观察-5°~5°的计数(每度5s),发现与先前测得的数据有较大差别,说明转动装置的精度有待提高,这会对转动角度的测量和粒子计数造成一定的误差;

3、用示波器调节最高不饱和脉冲时,在通过幅度调节+平移调节+测量档位调节等方式尽量放大图像的情况下,由于示波器的图像辉度并不亮(仪器较老),而且只是通过目测来判断脉冲图像是否达到最高不饱和的,所以仍旧有一定的误差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