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秋学期第5周专项训练
一、小题热身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漫画《养老金》。
材料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老龄化社会与养 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显示,在2013年后,中国 将难以维持3比1的赡养比,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 龄化社会,未来的老年人因养老资金不足等问题,可 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材料三:杨燕绥教授强调,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如果出现公共失灵,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同时,社会对此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准备,一个国家会提前老化。反之,在有备而老的情况下,如:老年人有钱(消费拉动经济)、没病(有生活质量)、会讲故事(与青年一代沟通),老龄社会仍然充满生机。
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要的文字说说什么是“银发贫困”。(2分)
银发贫困是指步入老龄化时代的老人因养老金不足等问题而陷入生活无法保障的贫困状态。(2分)
2.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该如何应对?请你结合材料探究,写出你的建议。(2分)
(2)能提供更多的养老保障,以满足失去生产能力的老人在现有框架下的生活需求;民众可通过自我购买养老保险等确保“有备而老”;老年人拓展兴趣爱好,发挥余热,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2分,答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均能得分;照抄材料中的句子不得分。)
(二)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共6分)
野 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这首诗以“野望”为题,请具体说明全诗是如何扣住“望”来写的。(3分)
首联写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清江;中间两联写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尾联点出野望的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的忧虑。 (3分)
2.简要分析中间两联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3分)
心忧国事,报效国家;兄弟离别,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疾病年老,有愧国家。(3分)
1
二、说明文阅读
大象报仇二十年不晚
①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6日公布了科学家进行大象行为研究的结果。负责这一研究的科学家乔伊斯〃普尔认为,大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记忆力,它们会在遭人类虐待多年后对人类进行报复。
②科学家介绍说,他们最初在乌干达发现,那里的象群数目从未减少,它们的食物种类更是日益繁多,但六象挡路和践踏村庄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举动看起来似乎并无任何动机缘由。 ③通过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们推测,20世纪70—80年代偷猎者大肆捕杀大象的行为可能给当年的幼象们造成了心理阴影。在人们的肆意捕猎中,幼象们因为父母被捕杀而沦落为孤儿,它们可能还目睹了亲人惨遭屠戮的情景,受到精神创伤。此后,落单的小象不得不跟着经验欠缺的‚少女妈妈‛将就过活,加上缺乏成年象的成长指导,这一代小象们长大后极易发生 ‚青少年犯罪‛。 ④研究表明,缺乏长辈榜样指引的幼年动物对同类以及其他动物都存在暴力倾向。南非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就是一个例证,公园90%的公象都是遭同类袭击而亡,这一数字是正常数值的15倍。 ⑤科学家认为,大象在饱经人类长年虐待后,很可能因此‚记仇‛,并袭击人类的居住区。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⑥乔伊斯说:‚也许野外管理者们认为,击毙一些所谓的‘问题大象’比舒缓人们的愤怒更简单轻松,于是射杀了这些象。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对大象家庭成员的影响,这极有可能造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1.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的说明方法。(2分)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中“青少年犯罪”的含义,并指出这一词语使用的好处。(2分)
小象缺乏成年象的指导,对人类和同类肆意袭击。增强说明文语言的幽默感、生动性。(答对一点得1分。)
3.阅读本文“如果人类长此以往摧残大象,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的句子,你得到什么启发? (2分)
我们应当保护动物,珍爱生命;人类如果不爱护动物,就会遭到的报复。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二、散文阅读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⑴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
⑵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wēi ruí);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⑶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xiā]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2
⑷‚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⑸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⑹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
[lán],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枝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⑺‚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
⑻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⑼‚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kǔ xīn gū yì①指对某件事用心,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⑽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⑾‚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⑿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⒀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qián]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⒁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⒂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⒃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觑觎qù 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⒄‚你知道大千师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
⒅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
(选自曹积三的博客,有改动)
1.综合全文,胡立先生受到师傅张大千的哪些影响?(4分)
(1)前人的和自然的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2)要用心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才能进步;(3)仔细观察,才能画出杰作;(4)通过学习厨艺可以提高画艺;(5)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和艺术。
3
(共4分。每点1分,得满4分为止。概括或适当摘取原文皆可)
2.文章第6段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
运用对偶、比拟(拟人)的手法,想象奇特,用词生动,写出了张大千通过仔细观察后获得灵感、画出杰作的情状。
(共4分。手法1分,只要答出对偶即可。表达效果3分)
3. “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张大千的哪些情感?(4分)
表达了对张大千的(关于厨艺和画艺关系的)独到见解的赞赏之情。(2分)表达了对张大千谦虚精神的敬佩之情。表达了对张大千的钻研精神和画艺的赞美之情。 (共4分。答出第一点2分,其余各点1分。)
4. 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 ...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拜访胡立,胡立先生回忆恩师张大千的诸多往事。
B.张大千告诉胡立,烧不好菜难成一个好画家,胡立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最后胡立的厨艺超过了他自己的画艺。
C.拒当汉奸,不受伪职,隐居青城山,这些可以看出,张大千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D.文章第5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引起下文对张大千在青城山生活和创作的回忆。
(2分。是张大千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胡立理解了老师的话,通过学习厨艺来提高画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