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十一周)组合阅读苏教版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十一周)组合阅读苏教版

来源:99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十一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1.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3.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4-6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秦观《精骑集》序(节选))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走送之 ( ) ⑵援疑质理 ( ) ..

⑶然负此自放( ) ⑷故虽有勤苦之劳( ) ..5.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⑵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⑵【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现代文阅读】

救 助 乔迁

车祸是突然间发生的。两个结伴散步的老人同时被一辆车撞倒了。老人们被撞倒后,车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加速逃离,转瞬间没了踪影。被撞的两个老人伤得都很重,躺在地上呻吟着,他们身下流出了鲜红的血。许多行人跑过来,却没有人上前救助,只是怜悯地看着两个老人躺在地上呻吟和流血。

有人掏出手机,打了救助电话。尽管前方几十米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医院,把这两个受伤的老人送到医院也用不上两分钟,但没有人敢用这两分钟来表现自己。人们能做的就是用同情的目光,注视着躺在冰冷水泥地上的两个老人,盼望救护车快些到来。

围观的人群闪开了一条缝隙,两个脏兮兮的乞丐好奇地从人群外挤了进来。两个乞丐来到受伤的老人跟前,似乎想伸手去翻弄两个老人,围观者的目光立刻严厉地射向他们,并警告他们不要趁火打劫。两个乞丐看看围观的人,躲闪着围观者严厉的目光,微弱地说了一声:“救人啊!”

没有人动,连斥责两个乞丐的声音也突然没有了,有的只是两个老人越来越微弱的呻吟声。两个乞丐看看围观的人,又看了看躺在地上的两个老人,对视了一眼,一个乞丐蹲下身,另一个乞丐把其中的一个老人扶到蹲下身的乞丐身上,两个人在围观者惊讶的目光中向几十米外的医院跑去。

这个老人得救了,另一个老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两个乞丐救人的事件引起了报社的关注。面对受伤的两个老人,那么多的围观者都没有伸出援救之手,而恰恰是两个乞丐上演了一幕救人壮举,这不能不引起关注。报社立刻派出记者,对两个救人的乞丐进行采访。

记者找到了两个乞丐。面对记者,两个乞丐有些慌乱,嘿嘿地憨笑着,对记者的赞扬表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现得有些羞涩。当记者赞扬他们在围观者都不救助受伤的老人而他们俩却能挺身而出时,两个乞丐摇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不是的,不是的,我们进去也不是想救人的。” 记者怔了怔,问道:“不是想救人?那你们挤进去千什么?怎么又救了一个老人呢?” 两个乞丐眨眨眼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知道发生了车祸,挤进去想看看能不能捡到点有用的东西。挤进去后,我们发现有一个是经常给我们钱的老人,虽然每次也不多,一块八角的,但只要看见我们他就给。我们喊救人来着,但没人伸手,我们总不能看着经常给我们钱的人躺在地上等死吧!于是就把他背起来送到了医院……”

听完这番话,记者摇了摇头,起身离开了。走出没多远,记者忽然转身跑了回来,跑到两个乞丐跟前,从兜里抓出一把零钱,放在两个乞丐面前的碗中。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两个乞丐发现有两个老人生命垂危时,为什么只救起其中的一个老人?

3.当两个老人被车撞倒后,围观者的态度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4.“记者忽然转身跑了回来,跑到两个乞丐跟前,从兜里抓出一把零钱,放在两个乞丐面前的碗中。”作者设计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

5.你赞同乞丐这样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参】

【诗词鉴赏】

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的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已内心的纯洁。 3.B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

1.在《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中,诗人写桃李是 为了衬托未开的海棠,而不是出于对桃李的赞美,所以两诗的情感不同。

2.从诗的标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可以知道,此诗是写给儿辈看的,希望儿辈同海棠一样“爱惜芳心”。

3.《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A项描写;的是冬季.B项描写的春季,c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项描写的是夏季,D项描写的是秋季。 【文言文阅读】

4.⑴跑⑵询问⑶但是,可是⑷劳累

5.⑴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⑵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

6.⑴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⑵因取“经” “传” “子” “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

【参考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以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听觉和视力都已经衰退,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因荒废在善忘。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

【现代文阅读】

1.两个乞丐救助了一个出了车祸的老人。

2.因为这个老人曾多次施舍过他们。他们为了报恩才救他的。

3.围观者只表示同情和打电话求助,但不愿亲自去救助。 因为围观者都担心做好事反而会连累自己。

4.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多给他人一份爱,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才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5.示例:不赞同。 生命无价且平等,尽管另一位老人没有施舍过乞丐,但这并不是他得不到救助的理由。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