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 真实的坤壬⼄诀
坤壬⼄诀出于青囊奥语,在⽞空风⽔中⽤作蘀卦的原则,沈⽒⽞空学在兼向论中说:“兼向名⽈蘀卦,亦称变卦,蒋杜陵⽈:【兼则需⽤坤壬⼄诀】”,此诀在中州派风⽔三诀中,属于安星诀。并且是三诀中最为复杂,难以破译的⼀诀。笔者弄明⽩这⼀诀的原理花的时间和精⼒也最⼤,不过因为有成熟的易学体系做为基础,也只不过花了⼏天时间⽽已。⽬前流传的坤壬⼄诀有⼏种不同的版本,我来分别看看这些版本都有什么样的异同之处。⼀⼏种现在流传的坤壬⼄诀
1青囊奥语中的坤壬⼄诀。
坤壬⼄,巨门从头出。
⾉丙⾟,位位是破军。
巽⾠亥,尽是武曲位。
甲癸申,贪狼⼀路⾏。
这个版本的⼝诀明显不全,只涉及了四卦12⼭,省略了另外的四卦12⼭,这个可以看做是坤壬⼄诀中的第⼀个陷阱,易学实⽤的⽅法⼝诀中处处都有这样的陷阱,⽽其中以风⽔⼝诀中的陷阱最多,为了掩藏这些理论的依据,古⼈花费的⼼思实在到了令⼈发指的程度。后⾯我们会在破译这个⼝诀的同时,把其中古⼈精⼼设计的陷阱,⼀⼀给⼤家点出来。
2沈⽒⽞空学中的坤壬⼄诀。
癸并甲申,贪狼⼀路⾏。(贪狼⼀)
壬卯⼄未坤,五位为巨门。(巨门⼆)
乾亥⾠巽巳,连戌武曲名。(武曲六)
⾣⾟丑⾉丙,天星说破军。(破军七)
寅午庚丁上,右弼四星临。(右弼九)
3中州派的坤壬⼄诀(蘀卦安星诀)
蘀卦只⽤⼗三星。
却⽤贪狼配甲申。
⽤蘀巨门壬卯⼄。
丑⾉丙⼭蘀破军。
巽卦三⼭皆武曲。
庚寅右弼两星临。
仔细的分析中州派的坤壬⼄诀,和沈⽒⽞空中的坤壬⼄诀,就会发现这两种版本虽然说法不同,其实原则是⼀致的。这两种版本的区别只是沈⽒⽞空把不蘀的⼭标出来,⽽中州派把不蘀的省略了⽽已。⽐如说中州派⼝诀中的第⼀句,却⽤贪狼配甲申,沈⽒⽞空中相应的⼝诀是逢⼦癸甲申⽤⼀(贪狼)⼊中,⼤家知道⼦和癸本⾝就是属于坎卦的两⼭,⽽蘀星是贪狼,还是⼀⽩坎,所以属于不蘀的两⼭,⽽⽤蘀的只有甲申两⼭,和中州派⼝诀中却⽤贪狼配甲申的含义完全相同。其它的⼏句⼝诀也同样如此,⼤家可以类推⼀下,这⾥就不重复了。
这两个版本的⼝诀,从笔者开始接触到的时候就觉得不是很合理,因为这个⼝诀中作为蘀星的卦只有五个,分别是⼀⽩贪狼坎卦,⼆⿊巨门坤卦,六⽩武曲乾卦,七⾚破军兑卦,九紫右弼离卦。⽽其它的三个卦,三碧禄存震卦、四鸀⽂曲巽卦、⼋⽩左辅⾉卦,没有出现。易学中的原理,基本都有和谐对称的特点,前⾯我们也说过,“全选”是最基础的原则。象这样偏废的情况,应该是不会出现的。所以这两种版本的⼝诀的正确性,在⼀开始就在笔者的思路中打上了问号。
4秘传的坤壬⼄诀(三元挨星诀)
坤壬⼄巨门从头出。
⾉丙⾟位位是破军。
巽⾠亥尽是武曲位。
甲癸申贪狼⼀路⾏。
丑丁⾣都是右弼守。
巳戍乾⽂曲⼀星联。
卯未皆为禄存地。
庚午寅⼭⼭左辅轮。
此诀见于陈泽泰所著《阳宅镜》,书中理⽓章所收藏的三元挨星诀。据说此乃明末清初蒋⼤鸿先⽣的三元挨星诀,是不轻传的挨星法。与沈⽒和骆⽒星法都不同的,不过争议很⼤。据说师徒之间⼝传⼼授的多是此挨⼼法,⾃学看书的⼈多是⽤沈⽒挨星,拜师门的⼜很多是⽤此挨⼼诀。此诀明显是对青囊奥语中坤壬⼄诀的补充,从形式上来看,这个版本的⼝诀最完整,⼆⼗四⼭和⼋卦都整齐,同时⼜是每句三⼭对应⼀个卦。结构也是最合理的。所以笔者在破译坤壬⼄诀的时候,就以此版本为主。
⼆坤壬⼄诀的特点分析。
既然是此秘传的坤壬⼄诀结构最为合理,包含的因素也最完整,所以就⽤这个⼝诀来破译其中的原理。那么接下来⼜该如何来破译呢?第⼀步就是找出这个⼝诀在形式上存在的规律性,然后根据形式上的规律来推导本质上的规律。⾸先我们来看看这个⼝诀中每⼀句三⼭所在的卦宫。
第⼀句中坤壬⼄三⼭,坤⼭属⼆⿊坤宫,壬⼭属⼀⽩坎宫,⼄⼭属三碧震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123,都是属于上元三运中的⼭。
第⼆句中⾉丙⾟三⼭,⾉⼭属⼋⽩⾉宫,丙⼭属九紫离宫,⾟⼭属七⾚兑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7,都是属于下元三运中的⼭。
第三句中巽⾠亥三⼭,巽⼭属四鸀巽宫,⾠⼭属四鸀巽宫,亥⼭属六⽩乾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446,都是属于中元三运中的⼭。
第四句中甲癸申三⼭,甲⼭属三碧震宫,癸⼭属⼀⽩坎宫,申⼭属⼆⿊坤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123,都是属于上元三运中的⼭。
第五句中丑丁⾣三⼭,丑⼭属⼋⽩⾉宫,丁⼭属九紫离宫,⾣⼭属七⾚兑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7,都是属于下元三运中的⼭。
第六句中巳戌乾三⼭,巳⼭属四鸀巽宫,戌⼭属六⽩乾宫,乾⼭属六⽩乾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466,都是属于中元三运中的⼭。
第七句中⼦卯未三⼭,⼦⼭属⼀⽩坎宫,卯⼭属三碧震宫,未⼭属⼆⿊坤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123,都是属于上元三运中的⼭。
第⼋句中庚午寅三⼭,庚⼭属七⾚兑宫,午⼭属九紫离宫,寅⼭属⼋⽩⾉宫,三⼭组合所在的卦宫顺序为7,都是属于下元三运中的⼭。
从这⾥我们看出此⼝诀中,属于上元123组合的有三句,属于中元456组合的有⼆句,属于下元7组合的有三句,但是这些组合的顺序是打乱的,并没有按照上、中、下三元的顺序来排列,这就是坤壬⼄诀的第⼆个陷阱,⼋句⼝诀的顺序是被⼈为打乱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针对这个陷阱进⾏复原,把属于上元123运的三句放在⼀起,把属于中元456的三句放在⼀起,把属于下元7的三句放在⼀起。如下:
上元三句:
坤壬⼄巨门从头出。
甲癸申贪狼⼀路⾏。
卯未皆是禄存地。
中元两句:
巽⾠亥尽是武曲位。
巳戌乾⽂曲⼀星联。
下元三句:
⾉丙⾟位位是破军。
丑丁⾣都是右弼守。
庚午寅⼭⼭左辅论。
好了,现在看出这个⼝诀⼋句话中有什么特点了吗?或者说看出这⼋句话形式上存在的规律性了吗?
上元三句:
坤壬⼄三⼭,分属123上元三运,⽽蘀星巨门(⼆⿊)也是属于上元的卦宫。
甲癸申三⼭,分属123上元三运,⽽蘀星贪狼(⼀⽩)也是属于上元的卦宫。
卯未三⼭,分属123上元三运,⽽蘀星禄存(三碧)也是属于上元的卦宫。
中元两句:
巽⾠亥三⼭,分属456中元三运,⽽蘀星武曲(六⽩)也是属于中元的卦宫。
巳戌乾三⼭,分属456中元三运,⽽蘀星⽂曲(四鸀)也是属于中元的卦宫。
下元三句:
⾉丙⾟三⼭,分属7下元三运,⽽蘀星破军(七⾚)也是属于下元的卦宫。
丑丁⾣三⼭,分属7下元三运,⽽蘀星右弼(九紫)也是属于下元的卦宫。
庚午寅三⼭,分属7下元三运,⽽蘀星左辅(⼋⽩)也是属于下元的卦宫。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能看出来,坤壬⼄诀的最⼤特点是分元独⽴性。上元三卦,每卦三⼭共九⼭,都⽤上元三卦来作为蘀星;中元两卦,每卦两⼭共六⼭,都是⽤中元两卦来作为蘀星;下元三卦,每卦三⼭共九⼭,都是以下元三卦来作为蘀星的。上中下三元相对独⽴各成体系的进
⾏变化。这个是和三元九运的特点吻合的,上中下三元每元包括三运,每运20年,⼀元共60年,正好是⼀个甲⼦轮回,本⾝就是⼀种独⽴的循环过程。坤壬⼄诀就是表现为这种独⽴性。
好了,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下⾯我们破译的步骤,是看⼋句⼝诀中每⼀句三⼭的元龙属性。
上元:
第⼀句:坤――天,壬――地,⼄――⼈。为天地⼈组合。
第⼆句:甲――⼈,癸――⼈,申――地。为地⼈⼈组合。
第三句:⼦――天,卯――天,未――地。为天天⼈组合。
中元:
第四句:巽――天,⾠――地,亥――⼈。为天地⼈组合。
四五句:巳――⼈,戌――地,乾――天。为天地⼈组合。
下元:
第六句:⾉――天,丙――地,⾟――⼈。为天地⼈组合。
第七句:丑――地,丁――⼈,⾣――天。为天地⼈组合。
第⼋句:庚――地,午――天,寅――⼈。为天地⼈组合。
除了上元第⼆句,第三句外,其它的⼏句⼝诀中,每⼀句三⼭元龙都是天地⼈组合⽽成。这样,坤壬⼄诀中的第三个陷阱⾃然就浮出⽔⾯。还是那句话,易学体系,基本都是⾮常和谐对称的体系,⼤家⼀定要注意,如果出现这种偶尔不协调的因素,你就要在头脑中打上⼀个问号,这很可能就是古⼈⼈为制造的陷阱。这⾥出现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其它⼏句都是天地⼈的组合,唯有上元⼆三两句中不是,就是古⼈颠倒其中的两个⼭的位置,⽽布置的陷阱。这两个⼭是第⼆句中的癸⼭,和第三句中的⼦⼭。正确的排列应该是这样的:
上元
第⼆句:甲――⼈,⼦――天,申――地,⼝诀:甲⼦申贪狼⼀路⾏。
第三句:癸――⼈,卯――天,未――地,⼝诀,癸卯未皆是禄存地。
这样更改以后,⼝诀就和谐了,⼋句话中每句的三⼭都变成了天地⼈的组合。也许细⼼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定是⼦和癸的位置对换呢?甲和卯的位置对换不也⼀样是和谐的天地⼈组合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在没有完全破译坤壬⼄诀的原理之前,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事实上笔者两种情况都做过尝试,最后确定是⽤⼦、癸对换位置,是依据下⾯要说的原理来确定的,朋友们只要耐⼼的看完就明⽩了。
三破译坤壬⼄诀的理论依据。
上⾯说到的内容只是坤壬⼄诀形式上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现在我们就来揭开最后的谜底,坤壬⼄诀真正的理论依据。从这种形式上表现出来的规律,我们看到了分元独⽴、各成体系;看到每元中三运九⼭参杂互换,看到天地⼈元龙重新组合排序。⽞空学中以其作为蘀星的原则,正是运⽤的这种参杂互换、重新排列组合的性质。
蘀星⼜叫蘀卦,也称为变卦,既然以卦来命名,说明这个原则⼀定是和卦有关系的,风⽔中⽤洛书来配后天⼋卦,虚中⽤,以⼋卦配⼋⽅,形成北⽅⼀⽩坎,西南⼆⿊坤,东⽅三碧震,东南四鸀巽,中宫五黄,西北六⽩乾,西⽅七⾚兑,东北⼋⽩⾉,南⽅九紫离这样的卦、数、⽅位的组合,⽽每⽅⼜分为三⼭,⼋⽅共三⼋⼆⼗四⼭,⽽卦是每卦三⽘,⼋卦共三⼋⼆⼗四⽘。也就是说⼆⼗四⼭和⼆⼗四⽘是对应的关系,每个⼭对应⼋卦中的⼀个⽘,明⽩了这个关系,我们就能⽤这个原则来破解坤壬⼄诀了。
先看上元三运,因为分元独⽴的特点,我们把涉及到上元三运的三句⼝诀作为⼀个整体来
看;“坤壬⼄巨门从头出;甲⼦申贪狼⼀路⾏;癸卯未尽是禄存地”。这⼏句⼝诀中包含着上元中的三运九⼭,⽽运和卦是对应的,⼭和⽘也是对应的,所以我们来把这些因素和卦象结合起来看看会出现⼀种什么样的情况。
上元三卦
13
坎卦坤卦震卦
、、、、、、
、、、、、
、、、、、
三卦九⽘配三元九⼭。
1⽩坎卦⿊坤卦3碧震卦
、、壬地元、、未地元、、甲地元
、⼦天元、、坤天元、、卯天元
、、癸⼈元、、申⼈元、⼄⼈元
这样排列,⼤家看出什么没有?是呀,九个位置,正好⼜是⼀个九星的排列形式,既然这样,我们就⼲脆把九星再加上去看看:
1⽩坎卦⿊坤卦3碧震卦
、、壬地元4、、未地元9、、甲地元2
、⼦天元3、、坤天元5、、卯天元7
、、癸⼈元8、、申⼈元1、⼄⼈元6
好了,世界⼀⽚清明!说到这⾥,坤壬⼄诀的原理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我们来做最后的总结吧,只要把⼝诀和九星配合起来就是了:
甲⼦申贪狼⼀路⾏。甲配2,⼦配3,申配1
坤壬⼄巨门从头出。坤配5,壬配4,⼄配6
癸卯未皆是禄存地。癸配8,卯配7,未配9
也就是说坤壬⼄诀中每句三⼭的确定,并不是什么不可解的⽞机,⽽是按照九星飞布来确定的,甲⼦申是九星123所在的位置,坤壬⼄是九星456所在的位置,癸卯未是九星7所在的位置。这样,原来坤壬⼄诀中的第四个陷阱有出现了,每句中三⼭的排序的顺序也是被打乱了的。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申甲⼦贪狼⼀路⾏。申1,甲2,⼦3
壬坤⼄巨门从头出。壬4,坤5,⼄6
卯癸未皆是禄存地。卯7,癸8,未9
这⾥同时还能看出前⾯说的另外⼀个陷阱,⼦癸位置的对换的原理所在,如果按照原来的⼝诀中,申癸甲,⼦卯未来排布,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了。古⼈作这个陷阱就是为了让⼈即使想到九星,也弄不懂其中的原理。可以说是“⽤⼼良苦”!!⽽且这个陷阱作的⾮常的巧妙,因为癸和⼦都是属于坎宫的⼭,在实际的应⽤中,都是属于不蘀的⼭,所以这种互换并不影响在实际中的应⽤效果,其作⽤只是让⼈不能理解这个理论创⽴的依据⽽已。⾯对这样的布局,除了佩服!笔者能想到的还是佩服!!实在⽆话可说!
好了,还剩下最后的⼀个问题,申甲⼦为什么蘀贪狼呢?壬坤⼄为什么蘀巨门?卯癸未为什么蘀禄存?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稍微注意下就能发现,上元三卦蘀星的原则是以天元龙来定的。申甲⼦三⼭中天元龙是⼦,⼦为坎宫,所以⽤贪狼蘀,壬坤⼄三⼭中坤为天元龙,坤⼭属坤宫,所以⽤巨门蘀,卯癸未三⼭中天元龙为卯,卯属于震宫,所以⽤禄存蘀。
下元三卦
按照上⾯的步骤我们在来看下元三卦配九星;
7⾚兑卦8⽩⾉卦9紫离卦
、、4庚地元、9丑地元、2丙地元
、3⾣天元、、5⾉天元、、7午天元
、8⾟⼈元、、1寅⼈元、6丁⼈元
好像不太对呀,是的,这样的确是不对的,青囊奥语中有⼀句话“颠颠倒,⼆⼗四⼭有珠宝,顺逆⾏,⼆⼗四⼭有⽕坑”,易学中,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阴阳顺逆的分别,⼀般来说是阳顺⽽阴逆,上元三卦是坎卦,坤卦,震卦,其中两个阳卦,⼀个阴卦,阳多阴少,总体表现为阳,所以需要顺⾏。⽽下元三卦是兑卦、⾉卦、离卦,其中两个阴卦,⼀个阳卦,阴多阳少,总体表现为阴。所以是需要逆⾏的。也就是说下元的排序应该是987,这样我们在来看看:
9紫离卦8⽩⾉卦7⾚兑卦
、4丙地元、9丑地元、、2庚地元
、、3午天元、、5⾉天元、7⾣天元
、8丁⼈元、、1寅⼈元、6⾟⼈元
这样就对了,寅庚午配九星123,丙⾉⾟配九星456,⾣丁丑配九星7。⽽确定蘀星⽤的是每句三⼭中的⼈元。上元和下元的原理到这⾥就全部说完了,坤壬⼄诀总的原则就是⼤三元飞星之中,独⽴分元,每⼀元⼜以⼭⽘排布成⼩的九星飞布⽽成的。所以可以称为“九星套九星诀”。现在还剩下⼀个中元,中元⽐较特殊,因为中五⽆卦,所以⽆法⽤这种九星飞布的原则,⽽是采⽤了卦象的抽⽘换象的⽅法来定的。看下图:
4鸀巽卦6⽩乾卦
、⾠地元、戌地元
、巽天元、乾天元
、、巳⼈元、亥⼈元
以卦来说,⼈元所在的⽘为地⽘,两卦的地⽘互换,巽卦就变成了乾卦,乾卦就变成了巽卦,所以⾠巽亥⽤乾卦蘀,⽽戌乾巳⽤巽卦蘀。所以总体来说,上元三运⽤天元龙定蘀卦,下元三运⽤⼈元龙定蘀卦,中元两卦⽤地⽘定蘀卦,所以,坤壬⼄诀的总体的特点是“独⽴分元,九星套九星飞布,分⽤天地⼈三才定蘀卦”。
还原以后完整的坤壬⼄诀:
申甲⼦贪狼⼀路⾏。
壬坤⼄巨门从头出。
卯癸未皆是禄存地。
戌乾巳⽂曲⼀星联。
⾠巽亥尽是武曲位。
丙⾉⾟位位是破军。
寅庚午⼭⼭左辅轮。
⾣丁丑都是右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