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识字教学浅谈
有幸当一名语文老师,担任一年级语文,又恰逢部编一年级新教材的使用,感觉恰逢其时,颇为得意。原以为一年级教学应该比较轻松,只不过教学生识字、写字罢了。熟料没过多久,就感觉力不从心,甚至还有过“黔驴技穷”的窘迫。记得当时教第一单元,首先是识字,就想当然地拎起教案,走进教室。今天借助教材图片识字,明天在黑板上板书字词,带学生认读,后天则利用生字卡片辨形识字,抑或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渐渐地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小了,识字的兴趣也越来越提不起来了,学习的效率也越来越低了。困惑中,我埋怨过、惶恐过,但我没有气馁,我一方面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认真学习有关识字教学的文章和专著,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渐渐地我明白了,识字教学要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灵活多变的方法为手段,以汉字的形意特点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生活为基础,这样才能真正把汉字植根于学生的新田。这样,渐渐地学生的兴趣又浓厚起来了,识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了,我也渐渐地拾回了教学的自信心
是啊,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并不然。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以后阅读和表达的基础。只有这一基础夯实了,学生的语言发展才有广阔的前景。要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在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乐于识字;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识字;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运用中丰富学生的词汇,在运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运用中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回顾一年来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识字。
新课标针对识字教学中提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识字的兴趣,那么学生也就有了识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怎样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学习汉字
教材的各个部分体现了主动学、有情趣地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活动中,巩固汉字,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识字的信心。教学中,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依据儿童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教法,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摘果子”、“叫字排队”、“找敌人”、“读文找字”、“姐妹相遇”、“玩玩字卡”、“找找朋友”、“开火车”、“表演动作”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例如:“摘果子,”:学习合体字,设计一个游戏“摘果子,找朋友”。把所学的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帖在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组对了,读准了,就把组好的“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形声字“跑”字时,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包’,面包的包,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足”字旁、“面包的包”组合成“跑”字。接着让学生说说“跑步”的“跑”为什么带“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提手旁,就成了用手抱的“抱”字,跑要用脚,所以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让学生整体地识记汉字,使其在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
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跑”和面包的“包”的相同点、不同点。 再如,“读文找字”:汉语拼音第11课中编排了一首儿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的图画。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文来提高学生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我先范读激趣: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读儿歌: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学生听后,再让学生圈一圈:拿出铅笔,在儿歌中找一找“弯”字圈出来,看一看一共圈出了几个“弯”字。然后连一连:请同学们找一找图中什么是弯弯的,用线把儿歌中的几个“弯”字分别与图中的月牙、小溪、大河、街道连起来。借助联想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从整体上认记了“弯”字。这样,字形轮廓和特征就与其意义自然联系在一起了。最后,有意识记:让学生再跟着我把儿歌读几遍,边读边注意圈出来的“弯”字,“弯”字在多次反复中被认记。小孩子不仅活泼好动,而且极具好胜心。
因此,教学中采用各种竞赛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每天语文课前5分钟我都会以各种竞赛的形式来复习前天所学习过的生字。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生字,让孩子自己成为小老师,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还有就是玩加减字游戏,让学生能以旧字带新字来记忆新的生字。由于人数多,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还可以采用一帮一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还会鼓励孩子多认字,比如评选“小小认字王”、“小小字谜王”,给学生贴红花、奖红卡等等。这样一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生字的热情,在中午在课间都会听见孩子们在认读生字。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找到了学生喜欢的方式,那么在识字过程中他们就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认读生字的积极性越高,
参与的程度越主动,那么识字的效果也就越好。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汉字。
识字教学中,要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活动的形式多样,学习就不单一、枯燥,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识字视野,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譬如,把生字词放在一个个大大的苹果上;贴在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上;装在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气球上……请他们摘星星,吹气球,摘苹果。譬如,每两周在班上开展一次校外识字汇报会,每个人都要汇报自己这两周在校外认识的生字,看谁认得多、认得准;譬如,开展“把汉字带回家”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商场、街道等场所认识的汉字叫父母制成卡片贴在家里;譬如,每天把认识的生字卡片贴在家里的各种物件上或是家里的墙壁上;譬如每周一次的生字大会,即利用学过的生字组词,看谁组得最多;譬如,让学生及时地把每天学习的生字卡片挂在“生字树”;譬如,“听声音学词语”的活动,老师可以利用多媒成课件,让学生听读理解。《“红领巾”真好》一课中的“扑棱棱”一词的认读和理解,老师可先播放飞鸟翅膀扑动的声音,让学生竖耳倾听;再出示鸟儿扇动翅膀的动态图片,让学生细心观看;而后还可让学生边读边模仿小鸟翅膀的扑动快速地煽动自己的双手,这样抽象的“扑棱棱”,一下就演化成了学生具体可感的东西。譬如,看图识字活动。学习《大小多少》这一课,生字大都是动物、水果的名字,在教学中,让学生首先观察动物、水果图片,看图说出其名称。
老师出示黄牛的图片,顺势问:“这是谁呀?”
孩子肯定来劲:黄牛
师:知道它为什么叫黄牛吗?
反应快的孩子立即答道:因为它的皮毛是黄色的,所以叫黄牛。
师:那,全身皮毛是黑色的呢?
生:黑牛
师:那,身上又有黑色,又有白色皮毛的呢?
生:那就是花牛。
师立即出示一只小花猫的图片,问:那这是一只——
生异口同声的答:小花猫
识字教学的活动越有趣,学生的兴致就越浓,效果也就越好。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识字。
(一)观察字形,据形识义。
汉字是很有特点的形意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字形,据形识义。例如:学习“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两个词语,可引导学生先观察两个词语的偏旁,前一个全是口字旁,表示嘴巴发出的声音;后一个是足字旁,表示脚的动作。这样教会学生根据字的形体,揣摩字的意义。《大小多少》一课,认读“猫”“鸭”两个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形,左边是 “反犬旁”,这时,师生一起归类记忆,还有哪些字也是这个偏旁,学生一下子如数家珍:猪、狗、狐狸、狼、猎等等,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带反犬旁的
字都是表示较为凶猛的动物。还有“鸭”这个字,它是“鸟字旁”,师生一起归纳,还有哪些字有“鸟字旁”,学生脱口而出:鸡、鸽、鹰等等。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字带有“鸟字旁”?这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学生都知道它们都有翅膀,都可以飞的。再譬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识记:蜻蜓、蚂蚁、蜘蛛这样的形声字时,可通过“找朋友”的方法进行引导:师手里拿着形旁“虫”字卡,把声旁“青”“廷”“马”“义”“知”“朱”几个字卡给学生,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
师:“蜻”的朋友在哪里?
生:边拿着字卡“青”,嘴里边念着“蜻”的朋友在这里。
师:虫加青是蜻蜓的 “蜻”
师:“蜓”的朋友在哪里?
生:边拿着字卡“廷”,嘴里边念着“蜓”的朋友在这里。
这还没完,让学生自己找,看自己应该站在哪边。这样,形声字的学习,
便拿着字卡,这样据形分析,不仅会读其音,还记住了字形,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识字的有效方法。以此类推,譬如,学生认读“三点水旁”的字时就知道这些字表示的意义都和水有关。这样去引导学生识字,就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对我们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以外,还可以用比较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区别字形相似的字,记住它们的不同之处;还可以用编歌谣、小快板等方法来让学生认读、识记。
(二)尝试运用,发展思维。
识字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因此,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尝试运用认识的汉字适时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说词语、说句子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大胆的运用中丰富词汇,学会表达。
例如:在教学《大小多少》时,可以大胆地采用反义词队对对碰得方式,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跟教师进行词语对接。
师:黄牛大,
生:猫儿小。
师:鸭子多,
生:鸟儿少。
师:云在天上。
生: 鱼在水里
师:我在教室里面。
生:我在教室外面。
再如,学习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在认读生字以后,让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去运用学
过的生词进行小组说短语,说句子比赛。在饶有兴趣的竞赛中,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争前恐后地运用学过的这些词语说着: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蚂蚁搬家、蚯蚓松土、等我喜欢蜻蜓、小蝌蚪找到了妈妈、我看到支柱在网上爬上爬下…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再到短语,由短语再到句子,通过说近义词、说反义词、词语搭配、组词、说句等方式,有效地增加了生字的运用频率,活跃了学生语言思维,内化了对词语的理解,巩固了识字的成果,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表达。
识字教学中注重生字词的运用,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了思维的语言活动,才有语言感知的和语言表达的不断提高。
识字教学,有许多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尝试的地方。只有我们真正从儿童的心里出发,从汉字的形体出发,就会找到很多学生喜欢的识字方法,让学生热爱汉字,热爱汉语,不断提高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