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有效性的影响

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99网
●经济研究 我国汇率制度对货币有效性的影响 周 任 摘要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的效力发挥既有积极影响,又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了我国货币的有效性,但货币效应的发挥仍受到很大的制约;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对货币供应量 的调节作用整体上并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货币效应并不显著。加强汇率与货币、财政 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加强货币的国际协调;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 关键词 汇率制度货币有效性 影响货币有效性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金 汇市场——夕I-汇交易中心。银行设定一定的汇 融运行及宏观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又有金融体 率浮动范围,并运用经济、法律等两种手段实现对外 系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 汇和国际收支的,通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 策不仅需要关注经济的内部均衡,而且要注重经济 率稳定。此后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固 的外部平衡,因而,汇率制度对货币的影响存在 定比价,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 于多个方面。一方面,从理论上说,货币的传导 保持稳定,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从 通常有利率、信贷配给和国际经济等三种途径。这 某种意义上讲,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仍是在主导 三种传导途径在货币传导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大 下进行的汇率制度改革。 小,由开放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决定。 我国汇率制度的第二次改革是2005年转为参 在经济开放度较低的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是信贷 考一篮子货币。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 配给途径和利率传导途径。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 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条件下,利率传导途径所起的作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 用非常显著。另一方面,汇率制度是连结本国货币 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7月21日 与其它货币的关系纽带,其他货币利率的变动通过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银行每 汇率制度影响本国货币利率,从而对本国货币 日公布人民币收盘价,作为次日外汇交易的中间价 起作用。因此,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 格,其中美元汇率浮动的空问是中间价上下0.3%, 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研究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 其他货币则在银行规定的范围内。此阶 币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段,人民币汇率改革主要目的在于缓释升值压力,淡 化汇率引发的外部矛盾,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 一、我国汇率带U度的演变与选择 国际化改革奠定基础。此次汇率制度改革可以算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经历了一个 市场推动的汇率变迁。 由严格管制到逐步放宽的市场化演变过程。特 总的来说,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经历了由双重 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汇率制度经历了两次 到单一、由官方到市场、由固定到浮动的过程。汇率 重大的改革。 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商品国际竞争 我国汇率制度的第一次改革是1994年的双轨 力的提高、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实力和国 合一。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 际地位的提升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实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并不 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 是实质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因为人民币汇率并不是 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 完全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意志在其 社科论坛2010(1) 33 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国货币的 [率能否真正 反映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达到调整该国经济 外部均衡的目的,是判断该汇率制度是否为浮动汇 率最根本的条件。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人民币汇率 仍然是一种目标区间内的固定 亡率。 关于我国汇率制度的未来选择,笔者以为,在短 向均衡,使银行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得到 增强,并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但是,从本质上说,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仍然是 一种固定的盯住汇率制度,汇率浮动区间扩大并不 意味着可以放弃对汇率的监管,货币的性 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我国的货币在很大程度 期内,我国汇率制度应坚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 制度。这能够有效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避 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从 而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另外,从长期看,随着我国 上仍然必须维持汇率的相对固定,货币供给受到维 护固定汇率的官方干预的影响。结售汇制度使资本 流动呈现单向自由化,人民银行外汇储备增长以人 民币等值投放为代价。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 策目标约束下,外汇占款已不是银行可以主动 基础货币的手段,从而引发巨额货币投放,大量 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资本账户开放 条件的成熟,以及银行能力的进一步加强, 我国汇率制度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向单独 浮动汇率制度转变。 二、现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的有效性 分析 挤占国内信贷形式的货币投放,使银行货币调 控陷入被动。外 亡储备增长成为本币投放的主要闸 门,这相当于银行被动执行货币,货币 的性被严重削弱。 2.货币的效力得到增强,但对国民经济的 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我国汇率制度的第二次改革虽未造成汇率制度 的根本性改变,但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 革,对我国货币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货币有效性的内涵指的是货币产出等 真实经济变量能否产生实际而有效的影响,即货币 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而言,货币一般是 “逆风向行事”,因而其有效性要看其反周期作用的 大小及熨平周期的程度,即在经济运行的过热时期 汇率浮动区间扩大提高了利率的有效性。通过 调节利率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汇率波 动进行反向平衡,从而增强利率的有效性。例 如,当采取紧缩货币而上调利率时,导致资本项 抑制需求、平抑物价的作用大小,而在经济衰退时期 刺激需求、防止通货紧缩作用的大小。 (一)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有效性的 影响。 目顺差,从而增加外汇储备,但同时可以通过人民币 升值影响经常项目,抵消资本项目顺差,以达到平衡 国际收支的目的。可见,汇率浮动提高了利率 的有效性。@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是2005年改革后实行的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 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通过改革后近几年的实际情形 看,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的效力发挥既有 积极影响,又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了我国货币的有效性,但货币效应的发 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的 性仍受制约,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以人民币等值 投放为代价的,货币超量供给导致了经济运行中的 流动性过剩,给整个国家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 挥仍受到很大的制约。 制约。 一 1.货币运行的性得到增强,但仍受 面影响④;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盈利能力较 差,商业银行风险加大。充裕的外汇储备,在增强国 际清偿能力、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的同时, 也意味着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经过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货币的性 得到了增强。根据“蒙代尔三角”,一国的经济目标 有三种,即货币的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 的完全流动性。这三种经济目标,一国只能三选其 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因此,随着我国汇率波动区 3.货币传导机制仍受制约。 我国货币效力得到一定程度增强的同时, 货币的利率传导机制仍受制约。 货币的传导可用图1表示: 间的变宽,意味着我国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资 本自由流动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可以通过适当 放弃汇率稳定目标而增强货币的性。在当 l垡至 簋三墨I—J堡旦堡廛I一 图l 一 一 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银行的稳定人民 币汇率的经济目标有所降低,可以在人民币汇率波 动区间内进行适度微调,从而使人民币汇率逐渐趋 3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传导机制比较复 杂,传导的渠道繁多,利率因素在传导中的作用越来 越大。由图1可见,利率是货币效力传导的重 要一环。反观我国,我国汇率未完全实现浮动, 新曩社科论坛2010(1) 了利率波动,影响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官定 最重要的中介目标。因此,对货币供应量与代表货 利率严重了利率对资金合理配置的作用,未能 币目标的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否能够显著引起宏观经济变 (二)现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有效性的 量的变化,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货币效应 实证分析。 的大小。笔者选取了2005年~2008年广义货币供 1.货币中介目标与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应量M:、GDP总额、外汇储备总额、失业率和CPI等 货币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宏观经济变量指标进行分析,其具体数据及相关指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而货币供应量是货币 标数据见表1。 表l 2005年~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及部分宏观经济变量指标数据表 年份 M2(亿元) M2增长率(%) GDP总额(亿元) GDP增长率(%) 外汇储备总额(亿元) 失业率(%) CPI(%) 2005篮 2988oo l8.1 l82321 9.9 8189 4.2 1.8 2006焦 346oo0 l5.8 2O94O7 lO.7 lO663 4.1 1.5 2007正 4O30Do l6.5 246619 l1.4 l5282 4.O 4.8 2008韭 47500O 17.9 3oo67O 9.0 1946O 4.2 5.9 分别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广 0.9971,呈高度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 义货币供应量M 与GDP总额、外汇储备总额、失业 是以人民币等值投放为代价的。 率和CPI等宏观经济变量指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2.货币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影响。 0.9983、0.9971、一0.0454、0.9314。由此可知,广义 因为货币总是通过特定的货币工具 货币供应量M:与GDP总额、外汇储备总额和CPI 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以达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 呈高度正相关。这表明,在现行汇率制度下,货币供 目的,所以,通过观察货币工具与货币供应量 应量的大小能够对GDP增长、外汇储备额的大小和 的相互变动关系,可以进一步对货币的效应进 物价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行评价。本文选取2005年~2008年存款利率、贷 M:与失业率的相关系数(一0.0454)较低,且呈微弱 款利率、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 负相关。这说明,在现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 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进行分析。2005年 能够对促进经济增长、价格水平产生一定的正 一2008年各年末我国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再贴现 面作用,但其对解决就业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广义 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的具体数 货币供应量M 与外汇储备总额的相关系数为 据见表2。 表2 2005年~2008年货币工具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数据表 年份 M2(亿元) 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 再贴现率(%) 存款准备金率(%) 2005正 2988oo 2.25 5.58 3.24 7.5 2006篮 346Oo0 2.52 6.12 3.24 9.O 2007盎 4030oO 4.14 7.47 3.24 14.5 2008生 475ooO 2.25 5.31 1.80 15 分别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广 一0.828,呈高度负相关,说明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 义货币供应量M 与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再贴现率、 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大,即可说明再贴现率货币 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一 工具的运用较为有效;而存款准备金率与广义货币 0.009、一0.158、一0.828、0.935。 供应量M:的相关系数为0.935,呈高度正相关,即 通常我们认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再贴现率 可说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工具的运用对货币供 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 应量的调节基本无效。 会上货币的流通量,故其应该和货币供应量呈反 综上所述,2005年一2008年,我国货币工 比。 通过对2005年~2008年货币工具与广义 具的运用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整体上并不明 货币供应量M 的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存款利率、 显,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货币效应并不显 贷款利率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著。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汇率、货币 一0.009、一0.158,存在微弱的负相关,说明存款利 和财政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另一方面 率、贷款利率的调整对货币供应量大小有一定影响, 在于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汇 但效果有限;而再贴现率与M:的相关系数为 率形成机制仍主要由控制、其市场化程度还有 新l社科论坛2010(I) 35 待加强,外汇管理存在问题。 三、提高我国货币效力的建议 (三)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 伴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必须建立由 市场力量对汇率进行定价的新机制。改革人民币汇 (一)加强汇率与货币、财政的相 互协调和配合。 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 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贸易条件,增强货币 首先,要加强汇率与货币的协调和配 合。长期以来,我国在确定货币时,在制度安排 的性,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的基本稳定。因而应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 上和实践上都没有将汇率纳入到货币的大 框架下,两者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了。因此,必须稳步 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鼓 励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为企业和居民提供 更丰富的避险工具。逐步放宽外汇管理,方便企业 和居民持有、使用外汇,进一步理顺外汇供求关系, 真正做到“藏汇于民”。同时,根据当前国际经济发 展的多极化趋势,在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 推进市场结构改革,实现各类市场的良好衔接,在调 控目标和操作手段上加强汇率与货币的配 合。其次,要加强货币与财政的协调和配 合。我国走向的浮动汇率是大势所趋,为了防 止汇率浮动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应采取适当的 财政予以配合,发挥财政的作用。从搭 配模式、重点、操作手段、议事机制等四方面着 中,应适当减少美元比重,增加欧元、英镑、日元等货 币比重,减少汇率大幅度波动风险。 注释: 手,全面、系统地建立货币与财政两大 体系的协调配合机制。深化财政和金融改革,完 善的传导机制和市场环境。完善宏观体系, 建立健全银行与财政部之间的协调机制。 (二)加强货币的国际协调。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使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 依存程度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 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①李成、蔡达建、刘佳:《对我国汇率制度变迁的经济绩 效分析》[J],《上海金融}2007年第7期,第6页。 ②张细松:《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研究》[J],《金融教学 与研究)2009年第1期,第11页。 ③黄婧、梁爱文:《略论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的积极 影响》[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l期,第81页。 ④李成、姜柳:《当前汇率制度对货币影响的效应分 析》[J],《上海金融)2007年第3期,第7页。 ⑤高新宇:《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与货币有效性分 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1期,第128页。 ⑥孙云峰:《不同的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有效性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的性也受到 了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客观 上要求我国货币加强国际协调。应健全协调机 制,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建立多种层次、多个部门共 同参与的货币协调,组成层次丰富的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货币的效能。 f上接第25页) 素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第45页。 (作者简介: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君敏] 中,为了使游客能深刻体验到楼兰的神秘和人与自 然的关系,可以运用四维动画的手段,把学术界关于 楼兰消失之谜的猜测,用动画形式再现,使游客亲自 体验到沙漠的广袤无垠、静谧、沙漠胡杨的雄壮与坚 韧,以及飞沙走石的情形。(2)要提升导游的文化 其次,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看,要调动起 各级主体的积极性,使各级主体都能够从自己的角 度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作贡献。各地州、市、县作为 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者,要统一思想,切实把挖 掘本土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作为本地旅游经 济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切实提到日程上来,要 含量,着重培养一批精通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导游, 提升整个导游服务的文化含量,使游客在旅游过程 中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走马观花的游览中,而且能 够深刻体味到蕴含于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那些新 特的文化内涵。 监督和规范企业的文化旅游开发和经营,使之始终 在合理、合法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运行。同 时,应该调动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创造主体的积 极性,使其分享到文化旅游开发的利益,唤起其民族 文化的自觉意识,积极主动地挖掘本民族文化的 说明: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旅游文化开 发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春霞新圜 至大学马列部讲师、大学政治 与公共管理学院2OO9级博士研究生,女 王琦财经大学马列部副教授,女) [责任编辑:君敏] 特色。 再次,在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相 关文化服务的提升。(1)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 术,提升文化资源的科技含量,比如,在丝路文化游 36 新曩社科论坛20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