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l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人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023. 11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赤道者,地球之赤道或平行于地球赤道之平面,对于天文仪器,其赤道,一般都指后者,即平行于赤道之
平面,简称赤道面。所谓赤道式日晷即晷面平行于赤道面。图1为某同学在假期旅行期间拍摄的我国湖北某地赤道式日晷照片。读图1完成1-2题。
,ci妘b
E
干
j
图]
l据图示日晷显示日影判断此刻太阳方位为(A.东南方C.东北方
2.下列关干照片拍摄日期推断合理的是(A暑假假期C.元旦假期
内开展中秋赏月活动(图2)。据此完成3-4题。
)
B国庆假阴D春节假期B.西南方D.西北方
“月与国同辉,人与家团圆。”又是一年中秋月,2023年9月28日晚8:00左右安彶某中学天文社在校园
图2
3.下列中国传统节日当日,月相相对不固定的是(A.重阳节C.端午节
) B.春节D涾明节
4.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月相与天文社观测当日月相相近的是(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衭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鸥鸽啼.@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采迁去,月没春江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A.@毯)
8.
@@
C.@窀)
D.@@
图3为我国某月3日降水量预报图,该日降水空间分布受我国锋面雨带影呴显著。据图完成5-7题。
全l叩水llt预报1晏I
0-10:. 10-2�2.�-5050-100tOO~2.so
(奄沐)
"畴加沁债
图3
5.据图判断该月份为(A.l月C.8月
)
8.4月D.12月
)
13.对流雨D.气旋雨
6.图示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局部降水,从成因上分析最可能为(A.台风雨C.地形雨
的判断正确的是(A.冷锋系统东移
13暖锋系统东移
7.锋面系统是影咽我国东北地区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下列关千该锋面系统的性质及未来移动方向
C.冷锋系统西移
段性特征。读图4完成8-9题。
D暖锋系统西移
黄土高原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区之一。监测资料表明,黄土滑坡变形演化和成灾过程具有较明显的阶
.一酗;
乙
时问'r
一冲I
吁阶$n
运'.
B夏.季夏季多暴雨D.冬季冻憩作用强烈)
B等速变形阶段D.破坏运动阶段
I
图4黄土滑坡演化破坏过程四阶段示意图
8.关干焚土高原滑坡多发季节及其原因说法合理的是(A.春季春早严重C.秋季多大风天气
9.黄土滑坡成灾阶段对应的是(A.初始变形阶段c.加速变形阶段
图5示意某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日变化。研究表明,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与植物蒸腾量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过高时,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会关闭。读图5完成10-11题。200相对各1液汜通J,t(•·m'·,·m'·h')
「1601208040
0:00 13:20 16:40
时间
图5
10.关千该植物相对茎干液流通量呈现图示变化的惊因,解释不合理的是(A.日出后因气温快速升高,茎干液流通侵快速上升
B.上午1000后因气温过高,气孔关闭导致茎干液流通麓下降C.下午16:00左右因大气降水,茎干液流通翟出现小幅上升D.夜晚因气温较低,茎千液流通量普地较低
)
11.8月份,我国下列地区中正常生长的成年银杏树,其茎干液流通量最大的是(A.长白山区C.武夷山区
B.塔里木河流域D.淮河流域
、丿
图6为王家沟流域某次降雨下参过程的一个示念图。下参率往往受降雨强度、土壤质地、前期土壤含水量及其它相关因素影呴。读图6,完成12-13题。
理沦下诊过仅
实店下渗过拧
�-L.._. : -···...... ..:· ,.....,.
积水点
..
.
: 径瀛••
. : ::·
...
o
'
......................···········•······················
a
b
图6土壤下渗能力曲线与实际降雨强度下的下渗过程
12.结合图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a阶段实际下渗率仅受降水强度控制B.a阶段实际下渗率主要受土壤下渗能力控制C.b阶段理论下渗能力主要受降水控制
D, b阶段理论下渗能力主要受土壤下渗能力控制13.关千此次降雨过程,以下推断合理的是(A流域柏被授盖率提商,积水点C出现时间提前B.流域植被投盖率提商,积水点C出现时间不变c.积水点C后实际下渗率下降是因为降雨强度下降D.积水点C后实际下渗率下降是因为土壤含水量趋千饱和
图7为我国某山区山地南北两坡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7完成14-16题。淘拔(米)
北液
甫掖
、丿
500
_
图7
菁
霄蠓阔叶林菁
14该山地属千我国(A.横断山区c.大兴安岭山区低的原因是(
A.南坡为阴坡,热量不足C.南坡为阳坡,蒸发旺盛
)
B.秦岭-大巴山区D.南岭山区
15.林线一般指山地森林带分布的上线,其分布高度受水分、热扭以及土壤等因素影响。该山林线南坡较北坡
B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D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一
l6.该山地植物垂直带谱表现明显,堪称地所在区域说法合理的是(A.南坡生物多样性更为复杂c.北坡气象资源更为丰富
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
山间局部小气候极为丰宫。关千该山
B.北坡生物多样性更为复杂I)南坡气象资源更为单一
第11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3大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困8为安墩皖南西递村一处古建筑中古人所建的能在冬季驱赶寒气,将温度控制在
“
空调"。这种空调就是古人利用地温稳定
°
的特点改善居住环境的经典案例,它不仅可以在夏季调节高温,让温度保持在25C左右的舒适体感温度;也
1o·c左右。
材料二:浅层地品能是地热资源的一部分,具有经济、可再生、温度较穗定等特点,拥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替力。目前,全国31个省市区均有浅层地品能开发利用工程项目括、天津、河北、辽宁、河南、山东等省市。
,
80%的项目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包
图8
(1)试解释古人所建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连作1哮碍是一个古老的农业现象,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在古农书《齐民要木》中有谷田必须岁易
”
“
“
空调
“
冬夏季调节室内温度的过程。(8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应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的建筑多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南部的胆因。(6
,
“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
“
轮作经验的论述。我国由于人均耕地面积少,连作现象史为严重。
特别是社会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生态适应性窄的重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园艺和果树等,如东北大豆、
棉花、西南烟草、南方水稻等,连作面积大,连作时间长,且这种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材料二:连作陪碍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是作物一土壤系统内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的外观表现。不同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不同,一般将产生连作阵碍的原因归纳为五大因子:(1)土壤养分亏缺;(2) 土壤反应异常;(3)土壤物理性状恶化;(4)来自植物的有害物质;(5)土壤微生物变化。
材料三:
,、、,,、.'
I
r花生产K
图9棉花连作区
(1)试结合材料一解释作物连作障碍。
(6分)
(6分)
(2)结合图9描述棉花主产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3)根据作物连作特点分析棉花种植区棉花连作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表现及原因。(12分)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层复杂多样,造化了当地的特色景观。亿万年前,这里将是一片海洋,海底发育水平状石英砂岩,后经多种地质作用,最终形成棱角平直、高大耸立的石林地貌景观(图10)。图11为张家界地质公园某地地质简图和河流分布图。
图10
图11
(1)在下图中绘制甲乙沿线的地形、地质剖面图。(6分)
—地形剖面一一一一乙
地质荆
面
(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张家界石林地貌呆观的形成过程。(8分)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地理试题参
一、选择题:共题号选项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I1 I 2 I 3 I 4 I 5 I 6 I 7 I 8 I 9 I 10 I ll I 12 I 13 I 14 I 15 I 16 IB I Z I D I A I C I B I A I B I D I C I B I D I D I B I C I A
1.8【解析】由图1日晷晷面读出此时为地方时下午14:40左右,此时刻湖北某地太阳方位位于西南方位,答案B正确。
2.A【解析】根据同
一
地点不同日期太阳视运动轨迹相互平行,且二分日视运动轨迹与赤道式日晷的晷盘平行
可知太阳直射点位千北半球时晷针的影子落在上盘,太阳直射点位千南半球时晷针的影子落在下盘。图示时刻影子落在上盘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千北半球,答案A正确。
D【解析】选项中的四个节日只有清明节与地球所处的荽道位置有关,3.
个节日都有固定千农历月的具体日子,所以月相相对固定。答案D正确。4.A【解析】第@句诗中的月出大堤平前后;第@句曙。
”
“
“
”
一
般是每年的4月4日前后;另外三
“红霞
”
等词表明该日傍晚月出地平线附近,故时间应为农十五
“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表明夜深月落应为上弦月;第@句采迁去,月没春江
早晨月落应为满月:第@句中夜半月落应为上弦月。故答案A正确。
5.C【解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深受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影响,由该日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可知此时雨带位千我国北方地区,据此可推知为夏季。答案C正确。
. 【解析】图示时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突出特点为范围小,根据四类降水的特点,结合上题的时间可6B
推知为对流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天气系统移动规律可判断A正确。
8. B【解析】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结合区域背呆和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可知黄土高原夏季多暴盯,易发生滑坡灾害,B正确。
9.D【解析】主要考查滑坡地质灾害的成灾过程。破坏运动阶段即灾害的形成过程,D正确。
10.C【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大气降水并不会带来茎千液流通量增加,所以C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选C。
11.B【解析】8月份,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高、空气干燥,正常生长的银杏树蒸腾量最大,茎干液流通量最大。13正确。
12.D【解析】由图可知a阶段没有形成径流,即下渗与降雨强度有关,A说法过千绝对;b阶段形成地表径流,即降雨量大千下渗蜇。此阶段实际下渗能力和理论下渗能力都主要受土壤下渗能力影响。D正确。
13. D【解析】积水点C之后,地表开始出现积水,下渗扭趋千下降主要是因为土壤含水扭趋于饱和,下渗能力下降。D正确。
14. B【解析】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由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可知该山地位千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处,为秦岭一大巴山,B正确。
15.C【解析】山地林线商度受水热条件影咱,一般悄况下水热条件越好林线越商。图示林线南坡低千北坡,据
。
答案B正确。
7.A【解析】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东北地区夏季强降雨主要为快行冷锋造成,结合时空信息以及
此推测可能的原因是南坡因蒸发量大而导致土壤水分条件变差,了林线的向上发展。C正确。16.A【解析】南坡自然带数矗更多,表面水热组合类型更多样,生物多样性更复杂。A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3大题,共52分。
17.【答案】(14分)(l)地温相对稳定,冬季大气温度低千地温,地温空调内暖气流流出,提商室内温度(4分);夏季大气温度高于地温,地温空调内较冷气流流出,降低室内温度(4分).
(2)原因: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处中纬度地区,夏季高温(2分),冬季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气温低(2分),地温制冷供暖时间长节能效果好(2分)。
【解析】(1)此题考查了地温的相对稳定与大气温度变化相对较大的特点。古人利用冬夏季节大气温度与地温的较大差异的特点来改善居住环埮的舒适度。
(2)此题重点考查了同学们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中纬度地区大气温度季节变化显著,地温相对稳定的特点可以更好的用来调节居住环境的温度。
18.【答案】(24分)(l)作物在定期及定点的窝频度种植时(2分),出现产批降低(2分)病虫害加剧等现象(2分)。
(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2)分布特征:集中分布千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伊犁河谷地区以及天山北麓。(2分)
原因: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2分),棉花种植多分布于灌溉水源较丰富的地区(2分).
(3)长期连作栽培中,由千施肥、湘溉、耕作技术措施长期一致,施用化学肥料单一(2分),导致土壤板结
(2分):由千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分),长期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2分):有机肥用址减少(2分),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导致透水通气性变差(2分)。
【解析】(l)此题考查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结合材料可知连作的特点及其负面影响。
(2)此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背景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决定了农业生产发展高度依赖湘溉水源。
(3)考查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区域背果和农作物连作的特点可分析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9.【答案】(14分)(l)地形剖面3分,地质剖面3分。(注:地形剖面和地质剖面趋势正确即可得分)
甲T\\、、、
、-----D
乙
s
分);后期地壳抬升,石英砂岩垂直节理发育并出露地表(3分);长期接受外力风化侵蚀,垂臼崩塌,形成石林地貌呆观(2分)。
【解析】(1)根据水系特彻可判断为山地地形;根据岩层的年龄关系可判断为向斜构造。阶段。
(2)考查了塑造地貌形成的内外力因素。结合该地的地貌特征以及岩石类型,可推知该地地质演化过程的几个
(2)远古海洋时期,外力携带大量碎屑物质沉积千大洋底部,经历长期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深厚的石英砂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