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读《碾玉观音》的时候,并未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是文言文,虽然相对来说,已经很白话了,但还是不如现代小说来的通俗易懂,因此心里不甚喜欢。而剧情并没有所谓的扣人心弦,虽然这其中牵涉到出逃、私定终身、被抓、鬼魂等离奇复杂的关系,但似乎也不曾挑起我的好奇心,更何况这其中的爱情平淡无奇,不足以让我轰轰烈烈的去凭吊或是赞美,只是感叹一句命运捉弄,竟不愿意成全一对这世上最普通的夫妻,值此,便无其它。
到现在,再次拜读《碾玉观音》,依旧不觉得有多吸引人,多么有深度,不过是饭后谈资罢了,又能衍生出多少怨或是叹呢!唯独秀秀拉崔宁一同赴死的结局,让我思索良久。
秀秀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结局呢?让爱人活着不是更好吗,为何偏偏要一同赴死。即使“舍不得生眷属”,又怎知崔宁是否留恋人间,做出如此自私的决定。不爱吗?想必是爱的。即使还不曾浓烈到“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在逃亡路途中的相依相守,立足潭州的相互扶持,之后几年夫妻的相互磨合,至少也锻造出了一对平凡夫妻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或许,秀秀选择这样做,除了想要满足一个小女人的自私,更多的可能是心心念念着崔宁吧!和三个鬼魂共处多年,尤其这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枕边人,这让崔宁如何自处?不论是对于鬼魂的恐惧,还是与鬼共处多年这种事的深感荒唐,不论如何,想必崔宁是接受不了的,不可能再如风过水无痕般平静的生活。那还能有什么选择呢,最终还是要走向黄泉之路。与其让他这样浑浑噩噩痛苦的死去,还不如顺水推舟,两人一起做一对鬼夫妻。
作者又为什么要选择让秀秀与崔宁一起赴死呢?既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郭排军也受到惩罚,何不让秀秀还阳,来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呢?虽然秀秀与崔宁一起做了对鬼夫妻,但是总体说来还是不尽如人意的。就我说来,秀秀最终还是死了,这样一个反封建传统、热烈追求爱情的女子最终的结局还是香消玉殒,作者设定这样一个略带悲剧性的结果,其用意可能是为了反映当时黑暗统治下百姓本身生活的悲剧。或许有些人觉得这个故事是带有积极性
的,是反传统的抗争,而于我看来,这是消极的,最终的失败,反映了创作者对于当时时况的无奈、颓废和绝望。
又或者还是说,这样的结局,是创作者一时的想法,并未有任何的感情寄寓,就像小说最后说的“崔待诏撇不脱鬼冤家”,一段人鬼情缘,不过是个无聊的笑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