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年级语文讲义四篇

五年级语文讲义四篇

来源:99网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体会读书的快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板题:我的“长生果”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过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理解课文。

3、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找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桌讨论其中的含义。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

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动。

六、当堂训练

1、写出有关读书的词语和描写秋天的词语。

2、抄写文中的优美词句。

七、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梅花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

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读准“妖、娆”等1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寝忘食”、“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们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者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歌赏图,揭示课题。

1.听过《天路》这一首歌吗?(出示歌词),歌中所唱的《天路》指的是什么?(青藏铁路)

2.揭题,读题。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

3.读句:“一条长长的“铁龙” ……到达雪域圣城——拉萨。”(配地图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借助学习提示的帮助进行学习。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2.交流(遇到困难、战胜困难)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面对困难部分:

1.默读课文,想想筑路大军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交流:读出课文中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看谁有能概括成一个词。(难以控制施工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3.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练读,随机交流)“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结合理解:撕扯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头盖脸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理解“杯水车薪”(从字面了解到在文章中的意思,想象缺氧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资料介绍: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

4.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学习写法:侧面描写)

(二)战胜困难部分:

1.面对困难,筑路大军们又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

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找到喷射的最佳温

度、奋勇作战、建成高原制氧站)

3.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练读,随机

交流)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昼夜”“反复”),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理解“废寝忘食”,想象科技人员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工作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写法指导:如果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是侧面描写,那么现在的克服困难就是(正面描写)。

(三)补充资料:《生命禁区的早晨》

四.理清文路,升华情感

1.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有感情地朗读)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你找出一共有几次,读一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3.交流:(贯穿全文,起了连接作用,体现了筑路大军的强大决心,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自豪。)

4.如果你就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看着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给x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青春。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们。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他们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交流)

五.课后作业

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口语交际 习作一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

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 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

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2.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

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各地的风格迥然,你们想结交更多的异地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3.组织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确定方式,开展联系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⑴ 学生的策划可以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

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⑵ 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⑶ 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那么我们利用书信把这个活动告诉他们好吗?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设计好策划的内容,决定付诸行动 ,为行动的实施作好准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