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6期・
企业活力ENTERPRISEVITALITY
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于红霞
(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宁波315010)
[摘要]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如何通过资源的适当调配创造竞争优势。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模型需要充
分考虑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资源能力因素,动态资源整合战略框架模型通过“动力引擎”———“资源———能力———环境”的这种互动过程实现了组织内外的动态匹配。
[关键词]不确定环境;战略;资源;动态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919(2010)06-00-04
一、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战略管理思路
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如何通过资源的适当调配创造竞争优势。如果把战略决策作为战略管理过程的产出,那么它一定有特定的投入。在西方战略管理学界,由于对战略管理过程中不同投入的重要性的认知不同,产生了基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两种战略理论,它们也构成了20世纪以来最为有影响力的战略分析模型。(一)企业外部环境———产业结构观的战略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长期以来强调的是企业如何选择一个具有吸引力的行业及市场,在其中占据独有的战略位置,并制定一整套相应的竞争策略。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在以梅森和贝恩为代表的产业组织学派(SCP模型)影响下,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在波特看来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外部环境而不是企业内部条件,强调企业应首先分析有吸引力的行业及其周围环境,然后制定与选择企业竞争战略,使企业尽量避免进入无吸引力的行业。波特的产业结构理论盛行一时,直到80年代后期,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不同产业的企业业绩之间存在差异(Cubbin,1988;Haris2
[1]
en,19),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完全取决于行业结构和市场定位。由此产业结构理论开始受到质疑。尽管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试图从企业内部来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从总体上讲,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结构论主要还是侧重于从环境(特别是产业市场环境)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竞争力问题,较少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如资源、能力等)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0-04-02
(二)企业内部资源———资源基础观战略
基于企业资源的理论突破了产业结构理论关
于企业战略的形成模式,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行动时其内部条件比外部环境更重要,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企业异质性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管理的基础。Barney(1991)认为企业的资源包括了所有的资产、能力、组织程序、企业特性、信息、知识等。为了形成竞争优势,这些资源需要同时具有价值、稀缺、不能完全被仿制、其他资源无法替代、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
[2]
企业所取得的特征。同时由于资源是不完全流动的,复制障碍可以使企业间的异质性长期存在,绩效优良的企业与绩效一般的企业相比,正是由于其在控制和利用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际上,既有资源可能会使企业赢得当前的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可能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障碍,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资源的“相对黏滞性”,使原本的优势资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一些学者建立
[3]
了基于动态的企业资源观的战略逻辑,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企业如何影响知识积累和学习更新方向的机制方面,以使得企业能够获得与变化的环境保持一致的资源更新能力。
虽然资源基础观的战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综合
[4]
了企业内外环境,但是战略行动过程却局限于在其现有已知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如何采取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过程,在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的前景下,显出为力。为了避免不确定环境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企业需要具体的战略模式将内外环境融合起来,具体来说一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拥有的资源属性确定资源配置的方向或领域,其实质是对应于战略形成阶段;二是依据企业资
[作者简介]于红霞(1978—),女,辽宁大连人,国家开发银行宁波市分行中级经济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90
EnterpriseVitality
企业活力-管理理论
源配置的方向,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其实质是对应于战略的执行阶段;三是随时监控环境及企业资源的变化情况(体现在战略评估阶段),采用适当的手段保证资源的更新升级,使资源和环境能够实现及时的、动态的匹配,这属于战略转换阶段。
二、动态资源整合战略模型
框架模型。该框架一方面强调战略对外部环境和
内部资源的动态应变性,充分研究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从而增强战略的“预见”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将组织能力这一战略模块作为环境和内部资源的互动接口来研究资源──能力──战略的互动过程,通过引入动态能力来增加战略转换的能力,达到在实践中战略设计与实施的一致。
(一)动态战略整合模型的特征
根据上述观点,本文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战略
动态环境下的战略模型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组
图1 动态资源整合战略模型织内部资源能力因素,将组织内外结合起来进行考逻辑结构。
虑,即应该具有空间的解释能力。同时鉴于动态环境(3)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资源的动态、复杂以及不确定性等特征,战略模型还应该→战略←环境。组织战略的形成是资源和环境共同具有时间的解释功能,能够体现战略是与变化有着内作用的结果,模型对此做出了有效解释。行业战略在联系的资源分配模式及其不连续的过程。由于环要素影响战略资源的确定,而环境又影响资源的获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的资源能力体系保持与环境取,从而影响战略,这体现在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资的一致性,满足变化的环境的要求。因此,有效的动源禀赋条件和对外界环境机会和威胁的判断,来决态整合模型还需要具有空间、时间两者互动的解释定战略的定位,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SWOT分析。
能力。
2.时间解释
1.空间解释
模型引进了时间因素t,当外部环境从当前的t0
该模型可以从组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组织战时刻变化到t1时刻时,初始的战略所处的稳定状态略进行解释。从模型可以看出,组织的战略形成是可能会被打破,这时新的环境对组织的资源体系产组织资源体系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影响,如果评估结果显示环境变化后组织原始的(1)环境→战略。特定时点的环境要素特征使资源体系仍能满足t1时刻环境的要求,不会对战略组织处于特定的位势而影响战略。环境的复杂性、造成影响,那么这种平衡状态就会持续。相反,如果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组织在制定战略时不仅t1时刻的环境变化使得组织既有的资源体系不能满要依据适应环境的原则,而且在战略实施中也要及足环境变化的要求,则需要进行战略转换,重新进行时评价、控制和调整。其中的基于任务环境的战略战略定位。根据t1时刻的动态环境和既有资源体判断也是“产业战略观”所强调的内容。
系,并在t1时刻形成的新的战略定位的指导下,识别(2)资源→战略。通过战略定位,提出了组织资源缺口,更新资源体系到R1,既而形成新的战略的资源需求。在任何一个时点上,组织都会拥有基S1,这种新战略成为下一时刻战略的基础,即回到模于先前资源配置基础之上进行决策后带来的资源储型初始战略点:S1→S0,而此战略下的资源体系则由备,而这些资源又形成对组织未来战略的影响。资R1→R0,模型达到t1时点的稳定状态。直到下一时源对战略的影响也是“资源基础观战略”所强调的刻的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平衡被打破,模型如此循环内容。由于模型体现了当前资源积累和水平是过去实现环境与战略、资源的动态匹配,实现持续竞争能力作用的结果,因此解释了资源→能力→战略的
优势。
・2010年第6期・
企业活力
ENTERPRISEVITALITY
管理理论
91
3.空间和时间的互动
这是模型所具有的动态整合能力的解释。随着时
间的进展,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从概念逻辑图2中看出,环境的变化对既有资源体系的更新产生要求,从而影响了战略。也就是说,动态环境下的战略不再仅仅限于某个时点的组织内外的协调,而是要随着环境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发展,实现动态的匹配。
图2 动态环境下组织内外互动整合的逻辑概念图
(二)动态资源整合战略模型实施步骤
基于动态资源观的战略整合框架一般应包括如下几个关键步骤:
1.资源现状分析。包括对资源及其结合状态的
三、动态资源整合战略模型技术检验深入评估,了解资源的类型、质量、数量、结合方式、
可能具备的能力特征等等;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
新的战略框架是对原始战略在新环境中所出现上,分析组织可能完成的活动的相应的能力特征(即
的不适应等问题的识别基础上提出的,因此通过阐完成的可能性、效率水平等)。
明新的战略框架对于原始战略框架所不能解决的问2.环境调查。在组织主导逻辑的指导下,对环
题的说明,来检验新框架的有效性和进步特征。境施行动态的扫描,识别环境的特征,分析其对资源
1.战略具有“动态”特性的要求,即查找组织应该完成的活动。
首先,表现在战略是组织内外的动态匹配的结3.发现资源缺口,形成新的资源体系。在组织果。模型中的战略形成是组织内外动态匹配的结可能完成的活动集与应该施行活动集之间寻求最大果,同时也解释了战略执行过程中的调节、整合以及限度的交集,即形成新的战略定位,在组织内外分析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的基础上(步骤1、2),由新的战略定位的指导发现的方面。其次,“动态”还体现在战略不再是一劳永资源缺口,进行资源获取,形成新的资源体系。
逸的。在模型中,新的战略形成,回到框架的原始战4.资源的整合利用。对组织内外资源进行整
略状态,新一轮的动态战略运作开始,如此反复,实合,实现外部资源内部化,并组合创造新的资源,然
现战略的动态调整和转换。后对资源体系进行配置调整以实现新的活动,达到
2.打开“过程黑箱”配置效益最大化。
在动态环境下,传统资源观战略对于如何实现5.战略活动的执行、控制、评估、反馈与调整。
资源对环境的响应,战略形成的机理问题没有阐述,资源的整合利用也是战略的执行过程,通过战略的
而产生了“过程黑箱”。模型中“动力引擎”的运作评估控制,施行基于过程和绩效的反馈,决定战略调
可以很好地表明在战略形成、战略实施、战略评估和整或转换。
战略转换中资源如何实现与环境的匹配。在动态整6.战略转换,重新战略定位。根据评估的结果
合战略框架下,通过动态能力的作用实现能力、资源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战略转换,战略转换意味着需要
与环境互动演化,从而形成了资源→能力→战略的重新对战略进行定位,如此回到步骤3。
战略框架。(三)战略框架的“动力引擎”的运作机理
3.“动态能力”对解决“刚性”和创造环境的资源———能力———环境的这种互动过程是整个
解释战略框架的“动力引擎”,“动力引擎”的运作过程对
一方面,动态能力可以解决组织“刚性”问题。于战略转换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如果企业所处的环
“刚性”的存在要求组织具有随环境变化而进行变境相对稳定,那么优越的产业环境和战略资源就有
革的能力,能够不断地产生与环境相匹配的战略。可能创造和维护企业竞争优势。然而随着环境的变
[4]
另一方面,动态能力除了有助于组织保持柔性并快化,所有资源都会贬值,资源的黏滞性会使原本的
速地响应不可预测的环境变化外,同时有助于组织优势资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有效的企
制造对自身有利的环境变化,通过运用自己的力量业战略需要不断投资以保持和维护有价值的资源,
来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这两方面都可以在模型中并根据环境变化通过自身能力调整来不断进行资源
得到体现。的更新升级,保证资源的异质性战略优势。
・2010年第6期・
事实证明,即使企业持续拥有优势资源也不代表能够有效地执行战略,资源的分配方式也能影响到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因为,资源最大效率空间的实现往往并不取决于这种资源本身,而是与资源在不同业务单元间的合理配置与协调运作(能力的范畴)密切关联,把重要资源部署在对各项业务创造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的地方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企业通过对环境的考察,寻找最优的路径进行资源的分配以达到最大的利润。而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采用某种控制机制。具体来说,这种资源的利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源定位即根据环境的要求和资源的属性确定企业资源的分配方向;二是资源整合即按一定规则(控制机制)使相关资源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生产力。
92
EnterpriseVitality
企业活力-管理理论
4.保证战略转换中设计与实施的一致
战略转换产生了战略定位(战略设计),可是再好的战略设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战略转换也
四、结语
基于产业结构观和资源观的战略分析模式分别强调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对于战略的重要意义,所隐含的假设前提是企业面临的是已知的环境,因此不能很好地指导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战略需要将企业的内外环境融合起来进行分析,强调的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关系。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综合上述观点,提出了动态资源整合战略框架模型。该战略框架认为在不确定环境下,任何资源和能力的异质性都很难保持其恒定不变的价值,企业战略应该强调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融合互动的动态过程。然而,即使企业能够持续占有优势资源,也并不能确保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还需要借助企业的独特能力将现有资源、能力升级换代,将符合企业实情的、创新的资源组合方式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将企业最初的资源禀赋和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从而确保企业战略的成功执行。这种资源、能力、环境的整合运作就体现在此战略框架的“动力引擎”部分,是企业进行战略转换以形成新的、适应环境需要的战略的必要保证。可以看出,此战略框架不仅将资源、能力、环境充分地连接起来,更加关注了战略分析的整个过程,战略评估也考虑了未来机会的选择,通过作用于战略的形成、转换、执行,使战略形成与执行保持一致,增加了企业的战略执行的成功度,确保了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丰,宣国良,范徵.资源基础观点及其在企业理论中的应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4):50-54.[2]J.B.Barney.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2
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l99l,17:99-120.
[3]TeeceDavidJ.,GaryPisano,AmyShuen.Dynamiccapa2
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18(7):509-533.[4]D.J.Collis,C.A.Montgomery.Creatingcorporateadvan2
tage[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8,76(3):118-129.
将归于失败。组织的“刚性”阻碍了战略转换的实施,导致战略实施没有实现战略设计的目标。所以,为了确保战略实施与战略设计相一致,模型引入了“动态能力”的战略模块,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动态能力的作用,实现内部资源的更新、整合配置以满足环境变化的需要,从而保障成功的战略转换。
5.实现了组织发展和变革的平衡
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组织的发展与变革之间形成一对矛盾。动态整合模型可以对这方面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阐述,从模型图中可以看出环境的变化并不一定要求资源体系的更新,并通过对“动力引
(图1中虚框中的内容)的过程评估来判断是否擎”
需要进行战略转换。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如果战略的环境导向没有改变,组织的既有资源能够对战略形成足够的支持,则不需要进行战略转换,而继续执行原有战略(有时会有部分的战略调整)。可见,“动力引擎”的持续运作,不但实现了组织对环境的动态匹配,而且也可以解决组织面临的如何在发展和变革之间寻求平衡的矛盾问题。6.模型中的时间维度解释了战略资源的周期变动特质
组织在既定战略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战略资源是不同的。由于战略资源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行业战略要素的特点,同时要注意当前战略发展与未来的协调,因此战略资源的确定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由组织内外共同决定的。动态整合模型中的时间维度可以很好地说明战略资源的周期变动特质:随着时间的进展组织需要对其内外进行审视,从而决定是否重新定义组织的战略资源。
7.对战略所表现的现状与未来的匹配的解释未来的战略是以当前战略为基础的,体现在未来战略会与当前战略共用一部分资源。具体在模型中则体现在与环境相匹配的新的资源体系形成,在下一次资源缺口识别时又成为组织的既有资源体系,从而指导新的战略的形成。这种资源积累和资源更新的结合便是将当前战略与未来战略连接起来的最好解释。
StudyonEnterpriseStrategyunderUncertainEnvironment
YuHong2xia
(NingboBranch,ChinaDevelopmentBank,Ningbo315010,China)
Abstract:Abasicpropositionofstrategicmanagementishowtodeployresourcesappropriatelytocreatecompetitiveadvantage.Thestrategicmodeunderuncertainenvironmentneedstotakefullaccountoftheexternalenvironmentandinternalresources.Dynamicinte2gratedstrategicframeworkachievethisdynamicmatchingbothwithinandoutsidetheorganizationthroughtheinteractionbetween“re2sources2capacity2environment”,whichis“powerengine”.
Keywords:uncertainenvironment;strategy;resource;dynamiccapacity
・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