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031931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2.07
(21)申请号 201920590612.9(22)申请日 2019.04.26
(73)专利权人 嘉兴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
司
地址 314033 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1135
号(72)发明人 张一佳 (51)Int.Cl.
E02D 33/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0031931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属于地基基础检测设备领域,其包括呈空心筒状的预应力管桩和固定设置于预应力管桩上端部的端板,其技术要点是:预应力管桩的上端连接有拉拔组件,拉拔组件包括抗拔底座和架设于抗拔底座上方的钢梁,钢梁两端与抗拔底座之间设有千斤顶,钢梁中心设有固定套设于预应力管桩外侧的套筒,套筒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根抵触推杆,抵触推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抵触推杆朝向预应力管桩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触块。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拉拔组件使得套筒与预应力管桩在抵触推杆和抵触块的作用下固定连接,拉拔组件可重复利用不仅缩短检测周期同时还节约检测成本。
CN 210031931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包括呈空心筒状的预应力管桩(1)和固定设置于预应力管桩(1)上端部的端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1)的上端连接有拉拔组件(3),所述拉拔组件(3)包括抗拔底座(31)和架设于抗拔底座(31)上方的钢梁(32),所述钢梁(32)两端与抗拔底座(31)之间设有千斤顶(33),所述钢梁(32)中心设有固定套设于预应力管桩(1)外侧的套筒(34),所述套筒(34)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根抵触推杆(341),所述抵触推杆(341)与套筒(34)螺纹连接,所述抵触推杆(341)朝向预应力管桩(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触块(3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管桩(1)内部连接有与套筒(34)上端面抵触的内支撑组件(4),所述内支撑组件(4)包括与预应力管桩(1)固定连接的插头(41)和设置于插头(41)一端的支撑架(42),所述支撑架(42)与插头(41)之间设有丝杆(43),所述丝杆(43)背离支撑架(42)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连接杆(44),所述连接杆(44)贯穿插头(41)且与插头(41)转动连接,所述丝杆(43)控制支撑架(42)收拢或张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中心一体成型有与预应力管桩(1)内壁固定抵触的螺套(21),所述插头(41)与螺套(21)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2)包括与插头(4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421)、与丝杆(43)螺纹连接的调节块(422)以及沿丝杆(43)周向设置的多个连接块(423),所述连接块(423)沿丝杆(43)长度方向的两端铰接有分别与固定块(421)和调节块(422)铰接的支撑杆(4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41)背离支撑架(42)一端同轴固定有端盖(46),所述端盖(46)的直径大于套筒(34)的内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套筒(34)一端设有定位板(36),所述定位板(36)中心开设有定位孔(361),所述套筒(34)轴线贯穿定位孔(361)圆心,所述插头(41)与定位孔(361)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23)背离丝杆(43)一侧与预应力管桩(1)内壁抵触且其侧面固定间隔设有若干实心铆尖(423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4)背离丝杆(43)一端固定设有加强杆(45)。
2
CN 210031931 U
说 明 书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基础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建筑物重要程度的提高以及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对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地基已经不能很好的承担上部建筑物传来的荷载,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常使用预制桩作为地基的基础桩,用压桩机将桩压入地下后成为基础桩,让基础桩上部承载建筑物。
[0003]预制桩包括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混凝土预制桩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是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桩型之一,常用的混凝土预制桩有混凝土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0004]为保证施工建筑的质量,需要对管桩的竖向抗拔能力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有利用钢筋在预制桩内填芯混凝土预埋钢筋,而填芯混凝土预埋钢筋成本比较大,工序麻烦且周期长。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拉拔组件使得套筒与预应力管桩在抵触推杆和抵触块的作用下固定连接,拉拔组件可重复利用不仅缩短检测周期同时还节约检测成本。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8]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包括呈空心筒状的预应力管桩和固定设置于预应力管桩上端部的端板,所述预应力管桩的上端连接有拉拔组件,所述拉拔组件包括抗拔底座和架设于抗拔底座上方的钢梁,所述钢梁两端与抗拔底座之间设有千斤顶,所述钢梁中心设有固定套设于预应力管桩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根抵触推杆,所述抵触推杆与套筒螺纹连接,所述抵触推杆朝向预应力管桩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触块。[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拉拔组件对预应力管桩施加向上的拉拔力从而进行抗拔检测,设置抗拔底座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设置千斤顶提供竖直向上的拉拔力,通过在钢梁中心设置套筒,并在套筒周向设置多个抵触推杆使得抵触推杆推动抵触块与预应力管桩外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预应力管桩与拉拔组件给固定连接,从而方便进行抗拔检测;同时抗拔组件与预应力管桩可拆卸设置,使其可重复多次使用,缩短检测周期的同时节约检测成本。[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应力管桩内部连接有与套筒上端面抵触的内支撑组件,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与预应力管桩固定连接的插头和设置于插头一端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插头之间设有丝杆,所述丝杆背离支撑架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
3
CN 210031931 U
说 明 书
2/4页
接杆贯穿插头且与插头转动连接,所述丝杆控制支撑架收拢或张开。[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该设置内支撑组件并使得内支撑组件与套筒抵触,从而使得套筒在受向上的拉拔力时能够受到内支撑组件的作用,从而提高套筒与内预应力管桩的连接强度,减小检测过程中出现拉脱的现象,通过设置插头与预应力管桩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内支撑组件与预应力管桩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丝杆使得支撑架与插头进行连接。[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板中心一体成型有与预应力管桩内壁固定抵触的螺套,所述插头与螺套螺纹连接。[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端板中心设置螺套,并使得插头与螺套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插头与预应力管桩的固定连接,从而方便丝杆对支撑架的收拢或张开进行控制。[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插头固定连接的固定块、与丝杆螺纹连接的调节块以及沿丝杆周向设置的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沿丝杆长度方向的两端铰接有分别与固定块和调节块铰接的支撑杆。[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架,丝杆转动时带动调节块沿其轴向发生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杆带动连接块朝向预应力管桩内壁移动或背离预应力管桩内壁移动,通过控制支撑杆的张开使得支撑架与预应力管桩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增强内支撑组件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强度,降低端板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焊接强度对内支撑组件与预应力管桩连接强度的影响。
[00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头背离支撑架一端同轴固定有端盖,所述端盖的直径大于套筒的内直径。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端盖并使得端盖的直径大于套筒的直径,从而使得套筒上端与端盖抵触,避免套筒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连接松动时,套筒脱离预应力管桩。
[00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一端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中心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套筒轴线贯穿定位孔圆心,所述插头与定位孔插接。[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板并在定位板上开设定位孔,使得插头由于定位孔插接从而对套筒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套筒的轴线与预应力管桩的轴线共线,从而保证在抗拔检测过程中套筒的受力方向保持竖直,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和套筒在预应力管桩上的安装强度。
[00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背离丝杆一侧与预应力管桩内壁抵触且其侧面固定间隔设有若干实心铆尖。[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实心铆尖,当支撑架在丝杆的带动下张开时,连接块与预应力管桩内壁抵触并在支撑架的张力支撑下嵌设到预应力管桩侧壁,从而增强支撑架与预应力管桩的连接强度。
[00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背离丝杆一端固定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轴线与连接杆轴线相互垂直。[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杆方便检测者对连接杆进行旋转,从而方便丝杆带动支撑架张开。[00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拉拔组件,使得套筒在抵触推杆和抵触块的作用下与预应力管桩固定连接,从而缩短检测周期节约检测成本;通过设置
4
CN 210031931 U
说 明 书
3/4页
内支撑组件,使得插头通过端板与预应力管桩固定连接,并通过设置支撑架,使得支撑架在丝杆的转动下张开后能由于预应力管桩内壁固定连接,从而降低端板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焊接不稳定对内支撑组件与预应力管桩之间连接强度的影响;套筒与端盖抵触,从而避免套筒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拉脱的现象,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检测结果的精度。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预应力管桩与套筒和内支撑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0027]图中,1、预应力管桩;2、端板;21、螺套;3、拉拔组件;31、抗拔底座;311、限位杆;32、钢梁;321、限位套;33、千斤顶;34、套筒;341、抵触推杆;342、抵触块;35、铁索;36、定位板;361、定位孔;4、内支撑组件;41、插头;42、支撑架;421、固定块;422、调节块;423、连接块;4231、实心铆尖;424、支撑杆;43、丝杆;44、连接杆;45、加强杆;46、端盖。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9]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管桩抗拔检测装置,包括呈空心筒状的预应力管桩1和固定焊接于预应力管桩1上端部的端板2, 预应力管桩1的上端连接有拉拔组件3,拉拔组件3包括抗拔底座31和架设于抗拔底座31上方的钢梁32,钢梁32两端与抗拔底座31之间设有液压千斤顶33,通过设置千斤顶33提供竖直向上的拉拔力,钢梁32中心设有固定套设于预应力管桩1外侧的套筒34。[0030]参照图2,为保证套筒34与预应力管桩1之间的连接强度,套筒34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根抵触推杆341(图中显示为四根),抵触推杆341与套筒34螺纹连接且抵触推杆341朝向预应力管桩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抵触块342,通过转动抵触推杆341使得抵触块342朝向预应力管桩1外壁移动并与预应力管桩1外壁抵触,利用抵触块342与预应力管桩1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套筒34与预应力管桩1固定连接。[0031]参照图1和图2,为增强套筒34与预应力管桩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套筒34在受千斤顶33竖直向上的拉拔力时出现拉脱情况,预应力管桩1内部连接有与套筒34上端面抵触的内支撑组件4。内支撑组件4包括与预应力管桩1固定连接的插头41和设置于插头41一端的支撑架42,支撑架42与插头41之间设有丝杆43,丝杆43背离支撑架42的一端同轴固定有连接杆44,连接杆44贯穿插头41且与插头41转动连接,通过丝杆43控制支撑架42收拢或张开。为方便丝杆43的转动,连接杆44背离丝杆43一端固定设有加强杆45,加强杆45的轴线与连接杆44轴线相互垂直。[0032]参照图2,支撑架42包括与插头4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421、与丝杆43螺纹连接的调节块422以及沿丝杆43周向设置的多个连接块423(图中显示为四根),连接块423沿丝杆43长度方向的两端铰接有分别与固定块421和调节块422铰接的支撑杆424,通过丝杆43转动使得调节块422沿丝杆43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杆424与连接块423之间的角度增大或减小,即支撑架42张开或收拢。[0033]参主体2,为方便连接杆44带动丝杆43转动时,插头41保持固定从而使得支撑架42
5
CN 210031931 U
说 明 书
4/4页
能够受丝杆43的控制而张开或收拢,端板2中心一体成型有与预应力管桩1内壁固定抵触的螺套21,插头41与螺套21螺纹连接。通过将插头41与螺套21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插头41与预应力管桩1固定连接,使得固定块421与预应力管桩1固定,从而方便丝杆43对支撑架42的收拢或张开进行控制。[0034]参照图2,为增强支撑架42与预应力管桩1的连接强度,连接块423背离丝杆43一侧与预应力管桩1内壁抵触且其侧面固定间隔设有若干实心铆尖4231,当支撑架42在丝杆43的带动下张开时,连接块423与预应力管桩1内壁抵触并在支撑架42的张力支撑下嵌设到预应力管桩1侧壁。通过支撑架42与预应力管桩1内壁固定连接,从而增强内支撑组件4与预应力管桩1的连接强度,降低端板2与预应力管桩1的焊接强度对内支撑组件4与预应力管桩1之间连接强度的影响。由于套筒34的上端面与内支撑组件4抵触,插头41背离支撑架42一端同轴固定有端盖46,端盖46的直径大于套筒34的内直径,使得套筒34上端与端盖46抵触,避免套筒34与预应力管桩1之间的连接松动时,套筒34脱离预应力管桩1。[0035]参照图1和图2,套筒34的两端与钢梁32之间通过铁索35进行固定连接且为方便安装套筒34与铁索35可拆卸连接,由于套筒34螺纹连接有抵触推杆341,抵触推杆341推动抵触块342与预应力管桩1外壁抵触,为保证套筒34的受力均衡,套筒34一端设有定位板36,定位板36中心开设有定位孔361,套筒34轴线贯穿定位孔361圆心,插头41与定位孔361插接,从而使得套筒34的轴线与预应力管桩1的轴线共线,保证套筒34在受千斤顶33拉拔力时保证竖直其受力方向为竖直向上。[0036]参照图1,为方便拉拔组件3与预应力管桩1对准安装,抗拔底座31中心对应预应力管桩1设有通孔,通过将预应力管桩1的上端与通孔插接;钢梁32与千斤顶3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钢梁3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设有限位套321,抗拔底座31对应限位套321设有限位杆311,通过限位杆311与限位套321滑动插接,从而使得钢梁32在千斤顶33的顶升过程中保持上升的稳定。
[0037]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对所需检测的预应力管桩1的周边土进行平整,使得地基趋于平整,然后将抗拔底座31的通孔与预应力管桩1的上端插接,并使得抗拔底座31平稳地放置在地基上。然后将套筒34的定位孔361与螺套21的对准,将插头41贯穿定位孔361后与螺套21螺纹连接,并使得端盖46的下端面与套筒34的上端面抵触,接着转动加强杆45使得连接杆44带动丝杆43转动,从而使得调节块422沿丝杆43的轴线方向朝向固定块421移动,支撑架42在丝杆43的转动下张开并使得连接杆44与预应力管桩1内壁抵触,实心铆尖4231嵌设到预应力管桩1内部。内支撑组件4与预应力管桩1固定连接后,通过设置使用扳手转动抵触推杆341,使得抵触推杆341朝向预应力管桩1一端移动,从而使得抵触块342与预应力管桩1外侧壁固定连接。当套筒34与预应力管桩1固定连接后,通过启动千斤顶33使得套筒34在千斤顶33的作用下向上拉拔预应力管桩1,从而进行抗拔检测。[003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
CN 210031931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7
CN 210031931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8